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凉山山系,在保护和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对该自然保护区兽类群落的研究却极为缺乏.为了了解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小型兽类群落,本文作者在2018年4-10月调查了该区域的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在海拔1,537-3,830m间共设置样方184个,布设鼠夹9,016铗日,捕获小型兽类536只,隶属4目7科13属21种.包括滇攀鼠(Vernaya fulva)和等齿鼩鼹(Uropsilus aequodonenia)两个稀有物种在内的共计9个物种为该地区首次报道,丰富了物种分布记录.结合历史资料,黑竹沟地区共记录小型兽类43种,隶属4目9科28属.在43种小型兽类中,东洋界物种37种,占绝对优势(86%),分布型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型占优,为18种(占东洋界48.6%).本次调查捕获的21种小型兽类中,群落优势种为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33.2%)、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21.3%)和中华绒鼠(Eothenomys chinensis,12.7%).随着海拔上升,群落优势种组成发生变化,由北社鼠+中华姬鼠+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群落,转变为中华绒鼠+中华姬鼠+凉山沟牙田鼠(Proedromys liangshanensis)+西南绒鼠(Eothenomys custos)群落.群落物种区系的分布型组成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喜马拉雅-横断山型物种随海拔升高所占比例增大;分布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特有种分布的下限、中点和上限平均海拔都高于非特有种,且特有种和非特有种的中点和下限平均海拔差异显著(n=21,df=19,P=0.013;n=21,df=19,P<0.01),说明该区域物种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中高海拔主要由特有种构成.本研究丰富了黑竹沟地区小型兽类及群落多样性的数据资料,有利于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