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审美观也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舞蹈表演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观赏者,不仅想要看到优美的舞蹈动作,还想要感受到舞者的情感。本文将简要分析在舞蹈表演中如何做好情感的基调掌控这个问题。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基调 把控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舞蹈的内涵以及传递的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并不具有的。在这种肢体语言的条件下,舞蹈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者的情感,与观众进行情感方面的互动和交流。
一、重视知识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把握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将人物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了解其所处的地位、可能存在的情感等。一位演员要想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要了解人物形象所处的生活环境,体会人物所在的社会阶层。由于人物形象是多元的,例如社會性、时代性、民族性等,因此,该角色展现出来的人物也必须带有这些特点。例如在表演汉代舞蹈艺术的时候,在具体的艺术展现中就要将美感、情感、形象传递出来,用非常夸张的形态和手舞足蹈的大幅度动作这种简单的粗线条来展现。例如在舞蹈《秋海棠》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民国时期一位京剧艺人,当时的社会中,京剧艺人生活在最底层,非常卑微,并且都是男扮女装。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演员在展现情感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悲痛,而是要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艺人的艰难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艺术的追求体现出来,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完整的。因此,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首先要从舞蹈自身的层次了解这个舞蹈蕴藏的情感基调。通过故事节奏的快慢对比,调整舞蹈的速度和力度,来展现情感的不同。其次,要从舞蹈作品名称入手了解背后隐藏的情感基调,因为舞蹈作品的名称对于整个情感具有引导性的作用,甚至很多情感从题目上就能直接了解到。如《窦娥冤》《别亦难》等,只要抓住了这个情感的总基调,那么就能够进一步掌握角色的形象。演员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舞蹈的情感基调。
二、善于捕捉细节,把握情感基调
舞蹈表演的情感往往是演员要进入某一角色的情感,因此演员首先就要把握好人物形象,从形象入手进行情感的表达。可以先解决角色的情感问题,这样在表演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限制和方向。例如老年人的形象常常是弯腰含胸的,而英雄的形象常常是健壮、有力量的,女子的形象常常是婀娜多姿的,这些都是演员在不同的角色基础上进行的惯性思考。如果角色是老人,但是展现出的姿态却不像老人,那么不论表现出多么真挚的情感,都不会显得真实。再比如在《闪闪的红星》的表演中,潘冬子的形象就要从小孩的角度进行表现,如果情感的表现脱离了孩子这一形象,那么就代表演出的失败。除此之外,在人物动作方面,也是最能够展现出人物情感的,这些动作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眼神、手势,也可能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但它却能够很好地将人物的特征集中体现出来。例如在表演《胭脂扣》的时候,其中情感动作就有怅然若失、半立着脚尖惶恐地走路等。舞蹈塑造的形象和景色,都蕴藏着明显的人格化的特点。因此角色也可以借助环境来表达情感,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联想、想象,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分析出舞蹈动作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使得角色形象变得更加鲜活。
三、体验节奏流畅多变,挖掘音乐内涵
舞蹈与音乐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尤其在节奏韵律和情感方面,而音乐能够给演员更加直接的感官刺激,因此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演员的表演灵感。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强弱缓急来适当地调整动作,例如在舞蹈《春江花月夜》中节奏变化明显,是从慢速变为快速,到高潮部分节奏又变为柔和,这些音乐的节奏变化,对于表演者的动作都有一定的启示,使舞蹈表演的编排有规律可循。在舞蹈一开始的平和婉转之后,演员需要用羽毛扇作为道具完成环视的动作。这一系列动作比较缓慢、优雅,通过音乐节奏的悠扬展开,演员先是表演向远处眺望,然后再细细观察近处的花朵。闻花香的时候要轻轻吸气,缓缓吐气,这样的细节同样容易成为观众关注的重要点。除此之外,要让演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舞蹈的乐律,让舞蹈本身演绎出音乐的灵魂,例如在音乐节拍较为强烈的时候,相反动作可以安静下来,让这种强烈与静态形成一个明显的对比。按照自身情感的逻辑,舞者也可以在自己的体会基础上进一步的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传达给观众。
总之,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情感与表演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舞蹈演员需要将舞蹈动作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载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了解角色隐藏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
参考文献:
[1]梁晶.论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J].数字化用户,2018(41).
[2]成丹.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研究[J].魅力中国,2018(16).
(作者简介:姚文双,女,中专,河北省唐山市歌舞剧团,中职,研究方向:舞蹈)(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舞蹈表演 情感基调 把控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舞蹈的内涵以及传递的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并不具有的。在这种肢体语言的条件下,舞蹈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者的情感,与观众进行情感方面的互动和交流。
一、重视知识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把握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将人物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了解其所处的地位、可能存在的情感等。一位演员要想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要了解人物形象所处的生活环境,体会人物所在的社会阶层。由于人物形象是多元的,例如社會性、时代性、民族性等,因此,该角色展现出来的人物也必须带有这些特点。例如在表演汉代舞蹈艺术的时候,在具体的艺术展现中就要将美感、情感、形象传递出来,用非常夸张的形态和手舞足蹈的大幅度动作这种简单的粗线条来展现。例如在舞蹈《秋海棠》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民国时期一位京剧艺人,当时的社会中,京剧艺人生活在最底层,非常卑微,并且都是男扮女装。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演员在展现情感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悲痛,而是要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艺人的艰难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艺术的追求体现出来,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完整的。因此,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首先要从舞蹈自身的层次了解这个舞蹈蕴藏的情感基调。通过故事节奏的快慢对比,调整舞蹈的速度和力度,来展现情感的不同。其次,要从舞蹈作品名称入手了解背后隐藏的情感基调,因为舞蹈作品的名称对于整个情感具有引导性的作用,甚至很多情感从题目上就能直接了解到。如《窦娥冤》《别亦难》等,只要抓住了这个情感的总基调,那么就能够进一步掌握角色的形象。演员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舞蹈的情感基调。
二、善于捕捉细节,把握情感基调
舞蹈表演的情感往往是演员要进入某一角色的情感,因此演员首先就要把握好人物形象,从形象入手进行情感的表达。可以先解决角色的情感问题,这样在表演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限制和方向。例如老年人的形象常常是弯腰含胸的,而英雄的形象常常是健壮、有力量的,女子的形象常常是婀娜多姿的,这些都是演员在不同的角色基础上进行的惯性思考。如果角色是老人,但是展现出的姿态却不像老人,那么不论表现出多么真挚的情感,都不会显得真实。再比如在《闪闪的红星》的表演中,潘冬子的形象就要从小孩的角度进行表现,如果情感的表现脱离了孩子这一形象,那么就代表演出的失败。除此之外,在人物动作方面,也是最能够展现出人物情感的,这些动作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眼神、手势,也可能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但它却能够很好地将人物的特征集中体现出来。例如在表演《胭脂扣》的时候,其中情感动作就有怅然若失、半立着脚尖惶恐地走路等。舞蹈塑造的形象和景色,都蕴藏着明显的人格化的特点。因此角色也可以借助环境来表达情感,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联想、想象,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分析出舞蹈动作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使得角色形象变得更加鲜活。
三、体验节奏流畅多变,挖掘音乐内涵
舞蹈与音乐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尤其在节奏韵律和情感方面,而音乐能够给演员更加直接的感官刺激,因此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演员的表演灵感。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强弱缓急来适当地调整动作,例如在舞蹈《春江花月夜》中节奏变化明显,是从慢速变为快速,到高潮部分节奏又变为柔和,这些音乐的节奏变化,对于表演者的动作都有一定的启示,使舞蹈表演的编排有规律可循。在舞蹈一开始的平和婉转之后,演员需要用羽毛扇作为道具完成环视的动作。这一系列动作比较缓慢、优雅,通过音乐节奏的悠扬展开,演员先是表演向远处眺望,然后再细细观察近处的花朵。闻花香的时候要轻轻吸气,缓缓吐气,这样的细节同样容易成为观众关注的重要点。除此之外,要让演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舞蹈的乐律,让舞蹈本身演绎出音乐的灵魂,例如在音乐节拍较为强烈的时候,相反动作可以安静下来,让这种强烈与静态形成一个明显的对比。按照自身情感的逻辑,舞者也可以在自己的体会基础上进一步的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传达给观众。
总之,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情感与表演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舞蹈演员需要将舞蹈动作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载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了解角色隐藏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
参考文献:
[1]梁晶.论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J].数字化用户,2018(41).
[2]成丹.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研究[J].魅力中国,2018(16).
(作者简介:姚文双,女,中专,河北省唐山市歌舞剧团,中职,研究方向:舞蹈)(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