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使幼儿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地学习,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很重要。恰当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可以使数学有趣生动,增强幼儿学习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有趣化。
关键词:幼儿 数学 兴趣 生活情境 活动 幼儿学好数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服务社会。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活力和魅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初步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使幼儿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地学习,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充分挖掘幼儿在每一个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一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才能展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个活动,自由地去体验快乐。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将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把数学知识点贯穿于每一环节之中,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办法把数学内容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实物操作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如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儿按“大”“小”将物体分类,给孩子们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让他们进行比较后,再按要求分别放进标记“大”“小”的筐子里,正确的予以鼓励表扬,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比一比,分一分,较快地理解按大小分类的方法。幼儿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的,我们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发展和学习。经过帮助使幼儿有所提高,逐渐达到目标要求。
二、让幼儿走进大自然、社会生活中
教师可以把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寓数学于生活情境之中,使深奥的数学通俗化,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大自然、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幼儿们对什么感兴趣,抓住这一时机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车辆、行人、建筑等,随时向幼儿提出数学问题,仔细观察见到的事物位置、距离、大小、颜色、形状等,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的同时,提供丰富的实物,对启迪幼儿智慧,发展思维,具有很大作用。我们可以允许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数学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老师要关注孩子活动中的灵活性,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让我们的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教师乐教,幼儿乐学。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变要其学为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知识。例如,在春天的公园里,教师创设情境,要种植花草。将几种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种子混放在一起,让幼儿分类、再数一数每类种子有多少粒,然后开始播种,孩子会兴趣盎然。
三、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区
数学教育已经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很重要。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活动区投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可操作的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相关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进行操作。随着每个主题内容的要求定期更换材料。在数学活动区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给幼儿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操作区,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会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
四、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
我们教师善于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恰当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可以使数学有趣生动,增强幼儿学习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有趣化,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从而产生对数学良好的学习情趣。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晨间活动时,让孩子们说说今天有几位小朋友没来上幼儿园?带幼儿参观散步时,引导他们数一数幼儿园里有几根彩色的柱子?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使幼儿轻松愉快进行着无固定模式的随机教育,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正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还必须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家里还要为幼儿创设数学活动的天地和进行数学活动的家庭氛围,如散步时让幼儿点数树、花;分餐时让幼儿分碗和筷子,并要说出分了几个;上下楼梯时让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整理玩具时,请幼儿想想如何分类等等。在领幼儿外出旅游、逛市场时也要随机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条件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丁丽.如何让幼儿学好数学[J].知识窗,2011,(01).
[2]蔡春桃.浅谈幼儿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南方论刊,2009,(S1).
关键词:幼儿 数学 兴趣 生活情境 活动 幼儿学好数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服务社会。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活力和魅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初步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使幼儿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地学习,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充分挖掘幼儿在每一个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一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才能展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个活动,自由地去体验快乐。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将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把数学知识点贯穿于每一环节之中,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办法把数学内容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实物操作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如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儿按“大”“小”将物体分类,给孩子们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让他们进行比较后,再按要求分别放进标记“大”“小”的筐子里,正确的予以鼓励表扬,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比一比,分一分,较快地理解按大小分类的方法。幼儿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的,我们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发展和学习。经过帮助使幼儿有所提高,逐渐达到目标要求。
二、让幼儿走进大自然、社会生活中
教师可以把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寓数学于生活情境之中,使深奥的数学通俗化,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大自然、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幼儿们对什么感兴趣,抓住这一时机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车辆、行人、建筑等,随时向幼儿提出数学问题,仔细观察见到的事物位置、距离、大小、颜色、形状等,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的同时,提供丰富的实物,对启迪幼儿智慧,发展思维,具有很大作用。我们可以允许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数学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老师要关注孩子活动中的灵活性,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让我们的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教师乐教,幼儿乐学。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变要其学为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知识。例如,在春天的公园里,教师创设情境,要种植花草。将几种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种子混放在一起,让幼儿分类、再数一数每类种子有多少粒,然后开始播种,孩子会兴趣盎然。
三、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区
数学教育已经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很重要。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活动区投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可操作的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相关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进行操作。随着每个主题内容的要求定期更换材料。在数学活动区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给幼儿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操作区,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会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
四、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
我们教师善于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恰当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可以使数学有趣生动,增强幼儿学习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有趣化,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从而产生对数学良好的学习情趣。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晨间活动时,让孩子们说说今天有几位小朋友没来上幼儿园?带幼儿参观散步时,引导他们数一数幼儿园里有几根彩色的柱子?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使幼儿轻松愉快进行着无固定模式的随机教育,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正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还必须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家里还要为幼儿创设数学活动的天地和进行数学活动的家庭氛围,如散步时让幼儿点数树、花;分餐时让幼儿分碗和筷子,并要说出分了几个;上下楼梯时让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整理玩具时,请幼儿想想如何分类等等。在领幼儿外出旅游、逛市场时也要随机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条件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丁丽.如何让幼儿学好数学[J].知识窗,2011,(01).
[2]蔡春桃.浅谈幼儿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南方论刊,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