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综合活动《都想有个美丽的家》课堂观察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观察是教学中的“观”与“察”的互动,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结合大班综合活动《都想有个美丽的家》,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课堂观察 跟踪观察 观察评价
  一、探索分析,聚焦课堂
  作为幼儿教师,我最擅长的研究方法不外乎于:案例分析、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课堂观察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可以用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重要途径。为此,结合大班综合活动《都想有个美丽的家》,通过教师、幼儿两套独立的课堂观察量表,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1.任务分配,量表记录。首先召开了课前会议,对听课教师进行了量表的解读。活动中,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一对一跟踪观察。
  2.结果分析,交流研讨。活动结束后,教师们依据自己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阐述,对老师的课堂状态以及幼儿的语能状态相应地做出了评价。从教师“提问方式”、“提问数量”、“提问的认知层级”;幼儿角度中“幼儿的回答方式”、“幼儿回答的类型”、“幼儿表现描述”定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二、活动呈现,结果分析
  第一环节:开始部分引起兴趣。(5分钟以内)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关在笼子里的动物”和“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的动物”,自然地引出讨论话题“动物关在笼子里好还是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好?”。扩散性思维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
  第二环节:“AB对对碰”游戏。(10分钟左右)根据问题“动物关在笼子里好吗”,幼儿自主选择进入A、B组,进行辩论活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生动、鲜活,更具价值,充分让幼儿表达了观点。
  第三环节:出示图片破坏的森林。(5分钟左右)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环节:出示图片美丽的森林背景图。(8分钟左右)鼓励幼儿用绘画活动来展示自己了解和喜欢的动物,最后送动物回美丽的家。教师让孩子用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爱护。
  整个活动教师都是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幼儿专心听讲的比例占到84%,从所有幼儿的语能分析来看78%的孩子能用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析原因:教学材料充分。图片系列:关在笼子里的动物;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的动物;被破坏的森林;美丽的森林背景图;录音:动物想回到大自然的心声。对引导孩子观察和讲述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活动思路清晰,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整合了语言讲述和绘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孩子有关对动物的居住的环境方面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
  但是有些幼儿存在语言组织能力差、讲话声音小、,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表现能力弱且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每位同龄幼儿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言语的发展水平有快有慢,幼儿的表达能力有强有弱。老师与家长应相互配合,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启发建议,深度解读
  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幼儿对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感知是以观察图片得来的。要选择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展示方法,对大班的幼儿可以根据图片内容,采取单副局部展示,多副逐一展示或多副整体展示。
  唤起和扩展幼儿想象。引导幼儿在同一个主题的中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地想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给人物起不同名字、想象事情发生的不同原因、想象不同的细节、想象各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想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幼儿完整表述。表述是观察和思维结果的反映,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如在参观花坛时,引导幼儿学习“漂亮”、“美丽”、“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好看极了”等词语和短句效果很好。
  案例《蒲公英》:创设情景把握随机,我的提问:“假如你就是这一颗颗可爱的小降落伞,你会飞到哪里去生长?”幼儿都大声答道“我会到泥土中生长!”“大地这么辽阔,你会去哪里?”我追问道。幼儿纷纷解答,有到屋顶的,有到河边的,有到窗台的……我看到了幼儿多元化的答案。显然,创设高层次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幼儿思维,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搞研究不是做应景之事,它既需要脚踏实地,又需要有理性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将促使我教师研中学、研中思、研中得。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4
  [3]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4]张凉《走进研究——为了儿童与教师的共同成长》[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沈毅、崔允漷主编: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104-107
  作者简介:孙仙,女,(1986年11月),本科,职称:小一,籍贯:江苏常州,江苏省常州市盛菊影幼儿园教师,曾有多篇论文在省级论文评比中得奖。研究方向:学前儿童教育。
其他文献
作文命题是中学语文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们作文命
从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所有孩子们的共性就是活泼、好动,对眼见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是十分有限的,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比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他们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量,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走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方法是进行路面养护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有关规范对设计指标的调整,根据迈纳(Miner)假说提出了新的路面强度评价方法,解决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会“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摸索学习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不断的提问是其“顺利”教学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提一个问,学生答一个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分析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沥青材料的使用性能以及通常使用的灌封、封层、罩面等预防性养护技术。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
在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要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时代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开展校本课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当今形势下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国家的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更要加强学习,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学生等方面获取各种信息,正确引导学生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