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公路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其治理问题也应运而生。在各种各样的治理问题中,养护作业的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服务水平,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对我国目前地方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地方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并从各个方面提出地方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公路养护 养护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85-01
引言:在“十二五”政策导向下,我国公路养护必将朝着“以构建养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和“資源节约、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将采取详实全面的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智能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模式;以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经过十余年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及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前景已经日益明朗。由于公路养护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区域性、前置性、应急性等不同于公路建设的特性,无法采用常规的统一模式、统一步调推进市场化进程,使得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1.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养护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机械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之国外先进的公路养护经验的引进,更加丰富了公路管理方式和手段。可以說,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已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但由于公路养护行业受传统性、地域性等因素制约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养护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模式,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养护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一些地区进行了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但仅是简单的物理分割,将原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分割为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专业的养护公司,管理与养护之间仍然带有明显的上下级色彩。在高等级公路养护领域,大中修及重点结构物的专项养护工程大多采取了市场化模式。但日常养护、小修保养类工程,则直接委派给原管理单位分割出来的养护公司。
这些问题的存在,易导致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机械设备失修甚至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水平难以提高、质量难以保证。
1.2 养护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养护体系不健全
多数管理机构往往是在公路出现严重病害或某些使用功能不足时才考虑制定养护维修计划。当前在公路养护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较为常见。对公路养护质量的计量、检测没有严格的考核计量标准,养护管理与日常养护质量考核评定随意性较大。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依然贯穿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路养护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护工作偏离主旨,造成了养护资源的浪费,只有变被动养护为主动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
1.3 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的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尤其是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道路,养护机械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快速养护作业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机械类型不配套、设备规划落后,管理方式落后、协调调度不力甚至出现设备闲置现象,操作手素质偏低、机械效率不高等。
2.开展公路养护工作的措施分析
2.1 加强养护管理,落实养护制度。
一是实行路况管理制度。建立乡安全隐患整改与监控台帐,将公路养护隐患路段、地点登记造册,记录隐患基本情况,提出整改措施,设定完成整改时间,明确整改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建立健全三级养护机制。公路的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更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共同责任。为此,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发挥其在公路养护上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以群众监督的形式凝聚养护力量,形成专人养护、集中养护、共同养护工作的三级养护机制。
三是成体系分解职责,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制定公路养护人员工作职责,将公路养护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地方政府与各地区养护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由乡综治办牵头进行专项督察,协调矛盾,推进规范管理。同时,每年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养护检查,每年组织两次考核,将考核结果严格与工作人员报酬挂钩。
2.2 在资金方面保障公路养护工作落实处
目前,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着“重建轻养”的局面,在整体养护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资金大量用在国家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中。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属于自筹自支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处于散养、无专门管护人员编制、无专门经费来源或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的状态,导致农村公路路况较差,达不到预期设计使用年限而过早损毁。因此,需要彻底改变“重建轻养”及“条块分割”的现状,把养护管理工作放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需的资金、人员编制等事项纳入地方和国家的公共财政预算中,依法依规按时足额拨付,形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2.3 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地方道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地方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21世纪的地方道路养护管理,必须打造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道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道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道路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务院明确了“建设重要、养护更加重要”的共识,对公路养护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急需制定更为适合我国目前需要的公路养护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向国际化养护作业标准的转变,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盛霖.在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公路.2006(06).
[2] 马立军.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基本对策[J].交通世界.2004(05).
[3] 张新元.实施管养分离要彻底解决三个问题[J].中国公路.2003(20).
[关键词]公路养护 养护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85-01
引言:在“十二五”政策导向下,我国公路养护必将朝着“以构建养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和“資源节约、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将采取详实全面的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智能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模式;以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经过十余年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及养护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前景已经日益明朗。由于公路养护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区域性、前置性、应急性等不同于公路建设的特性,无法采用常规的统一模式、统一步调推进市场化进程,使得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1.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养护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机械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之国外先进的公路养护经验的引进,更加丰富了公路管理方式和手段。可以說,近年来我国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已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但由于公路养护行业受传统性、地域性等因素制约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养护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模式,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养护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一些地区进行了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但仅是简单的物理分割,将原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分割为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专业的养护公司,管理与养护之间仍然带有明显的上下级色彩。在高等级公路养护领域,大中修及重点结构物的专项养护工程大多采取了市场化模式。但日常养护、小修保养类工程,则直接委派给原管理单位分割出来的养护公司。
这些问题的存在,易导致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机械设备失修甚至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水平难以提高、质量难以保证。
1.2 养护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养护体系不健全
多数管理机构往往是在公路出现严重病害或某些使用功能不足时才考虑制定养护维修计划。当前在公路养护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较为常见。对公路养护质量的计量、检测没有严格的考核计量标准,养护管理与日常养护质量考核评定随意性较大。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依然贯穿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路养护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护工作偏离主旨,造成了养护资源的浪费,只有变被动养护为主动维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
1.3 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的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尤其是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道路,养护机械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快速养护作业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机械类型不配套、设备规划落后,管理方式落后、协调调度不力甚至出现设备闲置现象,操作手素质偏低、机械效率不高等。
2.开展公路养护工作的措施分析
2.1 加强养护管理,落实养护制度。
一是实行路况管理制度。建立乡安全隐患整改与监控台帐,将公路养护隐患路段、地点登记造册,记录隐患基本情况,提出整改措施,设定完成整改时间,明确整改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建立健全三级养护机制。公路的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更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共同责任。为此,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法发挥其在公路养护上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以群众监督的形式凝聚养护力量,形成专人养护、集中养护、共同养护工作的三级养护机制。
三是成体系分解职责,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制定公路养护人员工作职责,将公路养护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地方政府与各地区养护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由乡综治办牵头进行专项督察,协调矛盾,推进规范管理。同时,每年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养护检查,每年组织两次考核,将考核结果严格与工作人员报酬挂钩。
2.2 在资金方面保障公路养护工作落实处
目前,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着“重建轻养”的局面,在整体养护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资金大量用在国家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中。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属于自筹自支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处于散养、无专门管护人员编制、无专门经费来源或养护管理体制机制的状态,导致农村公路路况较差,达不到预期设计使用年限而过早损毁。因此,需要彻底改变“重建轻养”及“条块分割”的现状,把养护管理工作放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需的资金、人员编制等事项纳入地方和国家的公共财政预算中,依法依规按时足额拨付,形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2.3 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地方道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地方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21世纪的地方道路养护管理,必须打造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道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道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道路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务院明确了“建设重要、养护更加重要”的共识,对公路养护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急需制定更为适合我国目前需要的公路养护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向国际化养护作业标准的转变,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盛霖.在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公路.2006(06).
[2] 马立军.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基本对策[J].交通世界.2004(05).
[3] 张新元.实施管养分离要彻底解决三个问题[J].中国公路.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