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造学习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打开心窗,放飞激情,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语文教学充满“灵”与“动”。以下是本人对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以趣激情,激发探究欲望
“情动而辞发”。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容易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给预习方法。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预习决不像看漫画书似的浏览一遍,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2、教会质疑方法。“创造始于问题”,疑是思之前,学之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1)从课题处启疑
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并及时赞扬学生的提问,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这样,学生便自然而然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
(2)从重点词句上激疑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重点句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句,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
(3)从似平常处生疑
教师是学者,是教者,还需是智者,充满“灵动”。教学进行到一定环节,教师要掌握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拓宽途径,开发探究潜能
拓宽探究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1、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落实和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课堂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亲身体验和感受,自主获得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语文课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体验。
3、从参与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生活是无限大的研究课堂,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研究性思维的问题。这些学生的“身边事”、“身边物”,有“亲和力”,能使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最紧密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主动学习新知。如组织学生展开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举行环保考察活动。回到学校,让学生们写出调查报告,写出倡议书。学生往往乐此不疲。
四、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应该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了生机,让教学充满自由和欢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趣激情,激发探究欲望
“情动而辞发”。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容易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给预习方法。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预习决不像看漫画书似的浏览一遍,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2、教会质疑方法。“创造始于问题”,疑是思之前,学之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那么,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1)从课题处启疑
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并及时赞扬学生的提问,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这样,学生便自然而然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
(2)从重点词句上激疑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重点句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句,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
(3)从似平常处生疑
教师是学者,是教者,还需是智者,充满“灵动”。教学进行到一定环节,教师要掌握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拓宽途径,开发探究潜能
拓宽探究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1、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落实和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课堂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亲身体验和感受,自主获得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语文课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体验。
3、从参与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生活是无限大的研究课堂,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研究性思维的问题。这些学生的“身边事”、“身边物”,有“亲和力”,能使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最紧密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主动学习新知。如组织学生展开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举行环保考察活动。回到学校,让学生们写出调查报告,写出倡议书。学生往往乐此不疲。
四、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应该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了生机,让教学充满自由和欢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