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达 哈琴论后现代艺术的政治性——兼与新马克思主义论点作对比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后现代艺术的政治性问题是西方理论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詹姆逊、伊格尔顿等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后现代主义视为先锋艺术受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文化腐蚀后的蜕变,是缺乏社会政治批判性的文化垃圾.然而哈琴却认为后现代艺术依旧是富有政治性的文化实践,它用“亦此亦彼”为运作逻辑,以同谋性批判为实践策略,以反讽和戏仿为批判武器.尽管后现代主义也有其无法避免的悖论性,但却依旧蕴含着值得期许的政治潜力,它虽然不能带来现实的政治变革,但却为变革孕育着可能.虽然哈琴让人们注意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殊政治蕴含,我们还是应该指出她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性过于乐观了.她强调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之间是同谋与批判共存的关系,但她使用的术语却是“同谋性批判”而非“批判性同谋”,即她在某种程度上把同谋看作是为了批判不得不做出的某种献身和让步,是一种值得付出的代价.哈琴没有看到,许多貌似政治性的后现代艺术其实真正所作的乃是“批判性同谋”.另外,即使后现代主义果真如她所说总是“无可避免地政治的”,它也未必真的能够带来积极的政治行动,因为任何真正的积极政治行动都离不开有着共同政治愿景的行动主体的集合和共同遵守的行动方案,而后现代主义的差异崇拜却让它厌烦任何打着“共同”旗号的事物.哈琴视觉的独特及局限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其他文献
苏联解体以后,历史将俄罗斯东正教会推上了俄罗斯社会舞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它在国际国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普京“主权民主论”的支持者、诠释者和实践者
话语指称是指称的一种视角,研究实体在话语主题组织中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话语指称成为指称研究的重要课题.话语指称和语义指称在研究角度、在编码中的作用、判
哲学的实质就是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发展道路,语言哲学是透过语言剖析人类生活的实质。语言哲学研究经历了从逻辑分析到通过语言研究哲学思维的历史发展,是从“科学之科学
整体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从区域文化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对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整体性保护策略
笔者通过对武当山地区“活判子”信仰的现状进行了详实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武当山地区“活判子”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信仰形态,在信仰体系和功能方面都有其
维特根斯坦语言本体论思想非常适用于语篇分析。维特根斯坦语篇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种观点:强调日常语言,注重语言的使用意义;强调言语行为和语言活动,注重语言同社会常规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哲学家,冯友兰、金岳霖二先生的哲学研究都从逻辑分析与重建形上学始,并建构了非常类似的形上学本体论,即《新理学》与《论道》;最后却一个以神秘主义
后现代主义已经斑斓,那么在对它的追忆中怎样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异码对接,显得异常艰涩但难以退却,因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谱系追溯与未来命运的一部分。在哲学基本范畴上,后现代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 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
在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折中,尼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揭示语言对哲学思维的控制作用,将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提出来,预见"语言转向"的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