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在相关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人们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和机会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关口,更应该充分发挥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培养出一批优秀文化的传承人。而小学语文是很好的切入口。本文基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天地间永恒不朽的作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接触经典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所以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教授给他们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让他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对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是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科目,也是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道理的重要媒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会涉及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无法全面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中国的文化自信建设事业将举步维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乎一个国家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有足够的人才资本。所以归根结底,小学生的教育质量会影响国家未来在整个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他小学课程教育不同,語文教育既属于文化教育,同时又属于思想教育,语文教师需要在教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深化其存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去细细地品味那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品质。
二、丰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丰富自身教学手法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并深入探索、思考,提升传统文化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橡皮泥这样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工具,请学生在课堂上用橡皮泥制作粽子。除了粽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橡皮泥龙舟。通过这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三、教师教学中积极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但针对传统文化的拓展还有待补充。比如,在课文中涉及到某些地域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该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搜查资料,了解当地有什么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拓展,对该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而得到完整的认知与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寻访,让学生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在加深了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多层次化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在对小学语文阅读展开教学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需求,以此来对不同的阅读目标进行确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传统教育方案,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得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得以提升。比如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侧重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效果,并且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这样反复练习,能够加深自身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升华。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在阅读课堂上适当提及传统文化的相关事例或者内容,选择一些好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而且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时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展开阅读,长此以往,有效地凸显传统文化的巨大教育价值。
五、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民族文化节、神话故事表演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例如,在民族文化节中,让班级内的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服饰,并让学生讲解这一民族的饮食习惯、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的风情、风俗习惯;在书法比赛中,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不同的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远古时期祖先的信仰和文化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所在,进而养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书写汉字的习惯。
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里面包含的不仅是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一些国内外的文化知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肩负起这样的重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铭.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4-95.
[2]扎国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57.
[3]石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14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天地间永恒不朽的作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接触经典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所以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教授给他们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让他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对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是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科目,也是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道理的重要媒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会涉及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无法全面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中国的文化自信建设事业将举步维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乎一个国家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有足够的人才资本。所以归根结底,小学生的教育质量会影响国家未来在整个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他小学课程教育不同,語文教育既属于文化教育,同时又属于思想教育,语文教师需要在教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从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深化其存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去细细地品味那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品质。
二、丰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丰富自身教学手法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并深入探索、思考,提升传统文化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橡皮泥这样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工具,请学生在课堂上用橡皮泥制作粽子。除了粽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橡皮泥龙舟。通过这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三、教师教学中积极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但针对传统文化的拓展还有待补充。比如,在课文中涉及到某些地域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该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搜查资料,了解当地有什么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拓展,对该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而得到完整的认知与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寻访,让学生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在加深了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多层次化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在对小学语文阅读展开教学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需求,以此来对不同的阅读目标进行确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传统教育方案,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得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得以提升。比如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侧重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效果,并且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这样反复练习,能够加深自身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升华。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在阅读课堂上适当提及传统文化的相关事例或者内容,选择一些好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而且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时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展开阅读,长此以往,有效地凸显传统文化的巨大教育价值。
五、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民族文化节、神话故事表演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例如,在民族文化节中,让班级内的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服饰,并让学生讲解这一民族的饮食习惯、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的风情、风俗习惯;在书法比赛中,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不同的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远古时期祖先的信仰和文化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所在,进而养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书写汉字的习惯。
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里面包含的不仅是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一些国内外的文化知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肩负起这样的重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铭.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4-95.
[2]扎国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57.
[3]石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