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疑问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四个事例分析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效促进教学,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  教学问题  事例  思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14-03
  笔者近几年都是带文科班,无论是普通班还是重点班,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学生感觉数学难学。虽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但是成绩不佳,因此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类学生学习疑问的各种事例,通过对某些事例的深入思考、分析,不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造成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为文科生学习数学扫除障碍,提高成绩,笔者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现阐述如下,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学习主动性的事例、思考与对策
  (一)事例
  在学习必修五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后,数学科代表领着几个女生围过来说不会解这题,笔者一看,题目是:
  已知集合,,若A∩B=Φ,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以她们的能力解这道题应该不成问题,那么问题在哪呢,细问之下,科代表说集合A、B 都会求解,但集合A中x的不就是集合B中的x吗,A∩B=Φ怎么可能呢。笔者哑然。
  (二)思考
  集合的知识是高一学习的基础内容,一直以为教师讲的,学生都可以完全理解掌握。描述法表示集合,教师一再强调说明x是集合的代表元素,既然是代表,那么用x来表示还是用y或其它字母表示都是一样的,但学生还是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现在问题暴露出来了,原来她们是这么理解x的,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集合概念。这样的事例很多,例如,对例题求二次函数f(x)=x2+4x-5在区间[-3,4]上的最值的讲授,教师自己觉得很完美,很到位,但刚讲完,就有一个学生提出疑义,说题目说的是函数在区间[-3,4]上,那这区间不是f(x)的取值范围吗?教师顿时倍感受挫、失败,讲了那么多,指导了那么多,工作也做了很多,效果竟然是这么的令人不满。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少主动参与,这是重要原因。G·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这么说,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文科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学习不主动、依赖性强、机械接受等方面。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一节课40分钟,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力,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得很好,方法很多,學生却很少习得,甚至不能应用。教师总认为自己讲的有多好,有多清楚明白,却忽略了学生,他们在想什么、在哪方面受阻等。就二次函数这个例子,学生在理解题目上受阻了,对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和值域都没有理解和掌握,一直在纠结题目而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有些教师就会埋怨学生,讲得那么明白怎么还是听不懂,不会解题。殊不知教师讲的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所理解的,在很多时候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机械接受教师所讲的,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新知识不能内化。
  (三)对策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动脑、动手、动眼、动嘴,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数系扩大与复数的引入》的第一课,可以这样设计:
  一位数学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把10分成两部分,使其乘积等于40。他对求出来的结果大为不解,甚至感到恐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由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2.改变教学模式,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可以不讲。备课舍得下功夫,要换位思考。假设你是学生,你会怎么想,想到什么,会在哪个知识点有障碍等。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接受、理解能力差,对一个问题,教师要反复斟酌应该怎么讲,才能接近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教师讲的都是学生所思考的,那么学生就容易接受、理解。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建构新知识,自己消化。课堂上要大胆放手,教师不要一味地讲,把学生当容器,一味地灌。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宰自己的课堂。比如求二次函数值域的这道例题,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思考,尝试自己求解,然后从暴露学生的思维受阻点,找到问题所在,再有针对性进行讲解。
  二、学习意志的事例、思考与对策
  (一)事例
  学习数列的求和时,几个尖子生反映,方法都会,就是到最后的结果都算错。数列的测试题中,有一道填空题:
  已知数列中,an=1,且,则an 。
  这是一道常规题,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用累加法求解。普通班几乎留空,而尖子班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二)思考
  涉及数列内容计算的式子都很长,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运算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当学生看到那么长的式子,心理第一反应是那么繁,然后就产生抵触情绪,情绪也烦躁起来,有的甚至放弃。对繁一点,难一点的问题,不想思考,就要放弃,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对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反映了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的意志很弱。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不想吃苦,加上数学学习又那么难,那么枯燥乏味,如果不是为了高考,谁都不愿意学,没有谁愿意受苦。选择读文科,是因为数理化差。学数学,是因为高考要考数学。学习动机的水平不高,学习专注的时间也就不长,这是导致学习意志薄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学生都明白高考成也数学,败也数学,所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非常努力地学,用心地学,也学得很辛苦,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总不理想,自己严重受挫,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喜悦,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得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快乐,获得自信,从此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变“我要学数学”为“我想学数学”,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三)对策
  1.不吝赞扬。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在学习中答对老师的问题或正确解题或考试成功的时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都要马上表扬,给予鼓励。比如在测验中,某学生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填空题得分很高或解答题的解法创新,运算很繁,但都能坚持做下来等,就要给予表扬,给予鼓励。这种鼓励,教师觉得微不足道,然而有时对学生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非同凡响。因为这一次小的表扬,在学生的内心中会产生了一种追求,希望做得更好获得更多的表扬。这种获得表扬的渴望就会变为无穷的内力,促使学生为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学生在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受教师表扬的激励下,慢慢地就对数学感兴趣,自信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意志也得到了锤炼。
  2.不断获得成功。一个人的一次成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同时获得胜利的欣慰,会涌起追求无穷尽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性地取得成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材中的一些例题和练习难度很大,学生自己做困难重重,意志力不强的,很容易受到挫败,失去信心。为此可以通过巧妙设问,降低题目的难度。例如,必修四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中的例2:
  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其周期。
  要学生自己画出图象有很大的难度,采用几个小的问题以降低难度。
  问题1:你能根据分段函数画出函数的图象吗?
  问题2:你能说说函数y=x与图象的关系吗?
  问题3:你能说说函数的图象的另一种画法吗?
  问题4:你能根据上述画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吗?
  如此处理,就是可创造一种可能性,让学生克服困难的可能,克服自己解决问题的可能。意志是在不断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锻炼出来的,分步进行就能有效地帮助学习克服困难。
  三、数学思维的事例、思考与对策
  (一)事例
  必修五第三章复习参考题A组的第8题:
  甲、乙两地相距s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km/h。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单位:km/h)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a﹤bc2)。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以多大速度行驶?
  布置做课堂练习,5分钟时间完成。尖子班40个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内解出答案的只有3个,普通班就不言而喻了。
  (二)思考
  这类应用题只要理解题目就可得到函数关系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小值,难度不大。可关键是学生读不懂题,理解题意有困难和错误。原因有二,一是题目中出现了5个字母,学生不明白字母的意义,干扰了对题目的理解。比如不理解字母c,导致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运输成本,其实c只是变量v的一个取值范围。还有学生不明白速度v怎么是变量,题目说是匀速行驶的呀,匀速行驶怎么会是变量呢?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语言,思维的概括要借助语言来实现。如果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低,那么他对数学信息的敏感性就差,思维转换就慢,导致理解题目差、解题慢。二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害怕字母,特别是字母的运算,看到字母就头疼。本题中没有出现一个数据,只有字母,学生因此感到恐慌。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势必影响对题目的理解,影响解题。也有部分的学生因为特别害怕应用题,看到文字很多的题,就想要放弃。
  (三)对策
  1.反复阅读教材,提高理解能力。都说学语文和外语要多读、多背,培养语感,个人认为学数学也是如此。小学、初中的数学简单,对理解能力的要求很低,重在模仿,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高中的数学很抽象,重在理解,对概念、公式、定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这种理解基于对教材的熟悉。
  2.新课标教材的每块内容都有应用举例,比如函数应用举例、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向量应用举例等,而且例题都很多,在讲解这些例子时,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达“应用题其实不难”的信息。挑选一些比较简单的高考题,让学生尝试,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自信。
  四、学习方法的事例、思考与对策
  (一)事例
  尖子班有个男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好学,做了大量的数学练习。但第一次月考才勉强及格,最后三道大题没有做,这不是他的真实水平。该学生自己说题目都会,就是时间不够用。
  (二)思考
  练习量够了,而速度慢,那就是方法问题。平时课后做练习时,参考答案都是随手拈来,做完一道就对一次答案,对上答案了才继续做下一题,久而久之,就对答案有了依赖性。一到考试,由于没有答案对了,心理感觉就不踏实,好像少了什么,总想确定是否做对了才能安心地往下做。心理的不安肯定影响思考,影响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这不仅是该男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许多学生都有同感。他们做了大量的练习,数学思维也好,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主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有的学生仅仅是为做题而做题,盲目追求量,不进行归纳总结,也不进行记忆,以为做的练习多了考试就一定行。
  (三)对策
  1.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每次做练习时,都要拿出考试的状态,要有适当的紧张度,一题一题地做下来。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还不会的就先跳过,一直做完后再对答案。还必须限时完成,按照高考要求,大概3到4分钟解决一道小题,10分钟一道解答題。平时的练习就按照这样的时间来训练。做练习,方法得当,才能有良好的效果。该男生接受很快,克服困难后每次考试都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经常给予指导。比如复习要及时,不一定说要坐在教室里看书、做题才是学习,午睡或晚睡前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在大脑“放电影”,尝试回忆当天所学习的内容,数学课学习了什么概念、公式,老师讲了什么例题,方法是什么,如果回忆不起来了,先跳过,下午或第二天早上到教室马上看书巩固。
  学生的学习疑问事例折射出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是反馈教学的一个有效方式,教师给学生解决疑问的同时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红生.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陆金香(1977- ),女,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基于网络环境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进行创新性改进,以达到网络营销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环境 网络营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6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电子商
以司法资格考试和法律实践为导向的法律职业教育存在不具备实现条件、不能全面实现中国走向法治社会、不能涵盖全部法律职业群体的局限。民族区域实然的法学职业教育,应以促
【摘 要】从中职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衔接和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目前中职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找出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和融合的途径,为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英语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基础英语 行业英语 衔接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B-0106-02  为了适应未来职业对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必然要求在全国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革命侠客涌现的时代。革命侠客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敢想敢干敢作敢当,具有浪漫的革命理想以及褊狭、脱离民众等典型特征。
【摘 要】本文探索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提出要熟悉阅读理解的考题特征和答案特征,掌握跳读、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以及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阅读文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52-02  阅读理解部分是高考英语的重点和难点,分值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
【摘 要】以钦州为例,针对目前中职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职学校与企业实现完美衔接的四方面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企业 衔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06-01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人才流向主要是企业。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用工要求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对员工的素质、技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学生管理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确学校培养目标;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改变传统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模式,使之趋于更加的科学、合理、有效。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