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虚实结合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目标】
  1.明确虚实结合的写作目的,了解虚实结合的类型。
  2.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虚实结合法写作。
  【技法指津】
  不少同学感觉写作文时总是一味的写实,会导致文章略显单薄,内容不够丰富。为了走出这个困局,我们就应该学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结构全文。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联想、想象,甚至是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呢?
  一、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实景虚拟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拟人、比喻之类,并非写作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如一树紫藤萝花,在宗璞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相互挑逗……只要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可爱。
  二、所写出来的景,本应形象逼真,如若亲见,而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要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从而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且看《山中访友》这篇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其写景的构思就显得特别新奇。如:“我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联想。
  三、可以通过多种感觉触发联想和想象,抒写与眼前景物相似或相关的景致。如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虚写,就与前面的背影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而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及牵挂之情则力透纸背,震撼心灵。
其他文献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起了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后慢慢地往洗手间摸索,不经意间瞟了一眼日历,9月10日!今天……今天居然是爸爸的生日!爸爸平日工作忙,从来就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今天,我要给爸爸举办一个最好的生日会!  我忙把日历捧在胸前,偷偷地潜回自己房间,迅速地拉开抽屉,把日历轻轻地放进去。忙完这一切后,我如同卸下了心头的大包袱。就在这时,妈妈突然走了过来,揉了揉眼睛说:“宝贝儿,今天怎么这么
期刊
土灶像个失恋的人,心灰意冷,似乎早被人遗忘,但我心怀敬意,它一直在我的生命世界里,点亮我的青春年少,让我的那份乡情,燃烧得更加炽热。  我生在陕北乡村,在土炕上度过了婴儿期。可以说,最初的温存是土灶给的。那个时候家家都穷,我家也不例外。饥饿这个入侵者,只有食物才能击退。村里的小伙伴可多了,我们爬上土崖畔上的老榆树,一把一把的嫩榆钱竟吃坏了肚子;我们还向邻村“进军”,偷偷窜到王家梁村的大石沟里,将老
期刊
欲辞舅姑先问人,私向江头祭水神。  ——[唐]张 籍《杂曲歌辞·春江曲》  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一直都是邦国中的大事,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人敢懈怠的。《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仪》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祭祀源于人们对天地鬼神既敬且畏的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动下,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鬼致敬、献礼,以求得它们的宽恕和护佑,这便是“祭”。 
期刊
看来,不下猛药是不行了。  马晓杰咬着下嘴唇,眼睛望着窗外不停摆动的杨柳枝,心里刺刺拉拉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反复谋划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最后锁定——玩失踪。只有失踪了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  最近学校里风行起了智能手机、笔记本。那东西确实好用,什么资料、信息,手指一动都能查到。马晓杰就私下看中了一款黑色的TCL笔记本。但是当他信心满满提出的时候,父亲却拒绝得相当干脆。当年父亲下岗,妈妈在家冷嘲热讽
期刊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那个开放哟迎朝霞……”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身处他乡的我总是心泛涟漪……  台湾和大陆只有一条海峡的距离。每当站在海边,眺望大陆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泛起波澜。几年前,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转学到台湾的一所学校。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半个台湾人。尽管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总算慢慢接受并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但是,我始终像所有来台湾的大陆人一样,时刻挂念着自己的故乡。  有一次
期刊
【阅读前言】  点面结合是写作过程中材料组合的一种方法。“点”指的是最能展示人事景物的形象、影响、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四是主与次的组合。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下母亲 无不自私  □许冬林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  
期刊
也许有人会说,革命就是革命呀,革命怎么会有另外的名字呢?有的,我的太爷爷就说有……  事情还得从1935年的春天讲起。听爷爷说,我的太爷爷洪来喜因为不满地主豪绅的盘剥,怀着救世济民的壮志,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江南红军独立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入伍后不久,太爷爷就与战友们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是九月的一个下午,特委书记周成龙得知一小股敌人将部分物资从莘田畈运往金塔据点。周书记立即派一部分游击队员
期刊
中华文明之所以会上下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英雄们将文明的圣火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去找寻那些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魂,去探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爱国诗人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爱国忧民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有一个人的作品是其中最杰出的。他
期刊
有人把《最后一课》比作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主旋律就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对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人物进行的描写;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进行的细节刻画,它们共同谱出了一首悲愤的爱国主义交响曲。  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
期刊
【技法导入】  白描原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在写作中,则是指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技法指津】  一、抓住重点,粗笔勾勒  在外貌描写中,若能运用白描写意的手法行文,就能洞穿人物内心,由貌触及本质。如:“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