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体育教学观念、体育课程目标及体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依据。
关键词: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
1 引言
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飞速发展。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的局部改革,而是从教学观念,到教材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这必然导致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使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生态体育课、社区体育课成为相融的大体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必将引起体育课程和教材的重新整合,也必然促使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重建。
2 体育教学观念的发展趋势
2.1 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明确改革方向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在实现体育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因人而异地发展他们的特长,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终身的体育思想。 要从单纯的体质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人才教育转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全民体育”、“主动体育”、“终身体育”的观点,从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全面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实现被动体育观向主动体育观转变;增强体质的教学观念向健康教学观念转变;终结性评价观向过程性评价观转变;从单纯的体育课教学观向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转变。在教学目标中,以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自身体育能力,崇尚健康为主;在教学思想上,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学实践上,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以适合个体发展的身体练习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学习与自觉锻炼为主;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
2.2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有的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由此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有些学生在练习中怯懦害羞,结果使得运动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和学生接触,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对所教的学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使他们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能够看到希望,从而促使师生间得到情感的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 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
3.1 突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的根本目标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功能决定了各国依然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但已不是唯一目标。加拿大学者提出促使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美国的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提出了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英国全国体育教学大纲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日本保健体育指导纲要把“增进健康,提高体力”看作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3.2 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体育课程的设定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出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等功能。
3.3 重视体育的娱乐价值和终生体育思想
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现代社会越发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娱乐价值得到重视和开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重视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特点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自觉参加运动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与体能水平还重要,强调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长期参加锻炼的兴趣和欲望。
3.4 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对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要明确目标,使学生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运动表现自我,发展社交能力,增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培养竞争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团体学习精神。
4 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因此必须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坚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摆正健身体育教育与培养体育专门人才教育的关系,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培养的观念,使教学向“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综合多样的方向发展。再次,教学由“健身型”向“社会娱乐型”拓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必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健身型向娱乐型方向拓展,即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一例,它是当前高校诸多体育教学模式中较优的一种模式。学校的体育教学是要把快乐还给学生。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活动气氛热烈、兴趣浓厚、自主性较强、充分体现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的情感能构成强大的驱动力,从而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对某些项目的情感,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展现自我,熟练掌握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
5 结论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教学理念,到教材内容、方法,直至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体育能力,身体健康,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格培养。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的层次上,要挖掘体育教学中对人的人格精神的教育因素,使“育体、育智、育神”形成一个完成的教育体系,促进对人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要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应当克服目前体育教学严重重复的现象,创新教学形式。体育教学的形式要多元化,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创造出生动的、活泼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新华等.体育教学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体育理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5 18.
[4]聊成.课堂教学改革新论.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
[5]曲宗湖.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推动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关键[J].体育教学,2002.6.
[6]李建纲.现代教学论讲座.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7]纪斯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成都体育学院报,1999.2.
[8]陈琦.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5.
[9]马艳红等.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6.6.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训部)
关键词: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
1 引言
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飞速发展。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的局部改革,而是从教学观念,到教材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这必然导致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使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生态体育课、社区体育课成为相融的大体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必将引起体育课程和教材的重新整合,也必然促使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重建。
2 体育教学观念的发展趋势
2.1 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明确改革方向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在实现体育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因人而异地发展他们的特长,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终身的体育思想。 要从单纯的体质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人才教育转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全民体育”、“主动体育”、“终身体育”的观点,从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全面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实现被动体育观向主动体育观转变;增强体质的教学观念向健康教学观念转变;终结性评价观向过程性评价观转变;从单纯的体育课教学观向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转变。在教学目标中,以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自身体育能力,崇尚健康为主;在教学思想上,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学实践上,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以适合个体发展的身体练习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学习与自觉锻炼为主;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
2.2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有的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由此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有些学生在练习中怯懦害羞,结果使得运动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和学生接触,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对所教的学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使他们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能够看到希望,从而促使师生间得到情感的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 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
3.1 突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的根本目标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功能决定了各国依然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但已不是唯一目标。加拿大学者提出促使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美国的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提出了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英国全国体育教学大纲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日本保健体育指导纲要把“增进健康,提高体力”看作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3.2 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体育课程的设定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出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等功能。
3.3 重视体育的娱乐价值和终生体育思想
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现代社会越发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娱乐价值得到重视和开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重视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特点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自觉参加运动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与体能水平还重要,强调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长期参加锻炼的兴趣和欲望。
3.4 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对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要明确目标,使学生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运动表现自我,发展社交能力,增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培养竞争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团体学习精神。
4 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因此必须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坚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摆正健身体育教育与培养体育专门人才教育的关系,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培养的观念,使教学向“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综合多样的方向发展。再次,教学由“健身型”向“社会娱乐型”拓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必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健身型向娱乐型方向拓展,即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一例,它是当前高校诸多体育教学模式中较优的一种模式。学校的体育教学是要把快乐还给学生。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活动气氛热烈、兴趣浓厚、自主性较强、充分体现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的情感能构成强大的驱动力,从而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对某些项目的情感,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展现自我,熟练掌握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
5 结论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教学理念,到教材内容、方法,直至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体育能力,身体健康,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格培养。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的层次上,要挖掘体育教学中对人的人格精神的教育因素,使“育体、育智、育神”形成一个完成的教育体系,促进对人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要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应当克服目前体育教学严重重复的现象,创新教学形式。体育教学的形式要多元化,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创造出生动的、活泼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新华等.体育教学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体育理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5 18.
[4]聊成.课堂教学改革新论.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
[5]曲宗湖.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推动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关键[J].体育教学,2002.6.
[6]李建纲.现代教学论讲座.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7]纪斯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成都体育学院报,1999.2.
[8]陈琦.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5.
[9]马艳红等.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6.6.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