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了,他们才会对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因此,本文针对如何调动学生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谈了本人的一些课堂教學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感 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人世间多姿多彩的美好情感在其中充分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讲课缺乏真情实感,不善于传递课文所包涵的内容,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那么学生面对饱含激情的课文也会无动于衷,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淡而无味。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那么,课堂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本人通过长时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巧设导语,叩开学生的情感心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就错失了使课堂活起来的最佳时机。因此,每篇课文导语的设计很重要。不同的课文,设计导语的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想方设法叩开学生的情感心扉。如我教《死海不死》一课时,把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作为导语:“大约二千多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海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感心扉被扣开了,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又趁机发问:“这些俘虏为什么屡淹不死呢?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快的情感鼓舞下开始一课的学习。
二、有表情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表情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范读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水平,并能以自己的心灵感受领悟作品中的丰富感情,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朗读如果配上合适的音乐,效果会更佳。全国教学能手任燕老师讲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朗读时配上了《阳关三叠》的曲子。这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那种与朋友分别依依不舍的情感,收到了“其义自现”的效果。
三、充满激情的讲解分析,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要使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通过充满激情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语义。教师讲课时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如《春》表现的是热烈优美的思想感情,《最后一课》则凝重悲壮,《沁园春——雪》却豪迈奔放,《“友邦惊诧”论》虽是议论文,但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义愤……教师恰当因文解情,自会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教师在讲解分析时也要饱含激情,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因地制宜”,需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沁入学生的心田。
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注意表情、目光、手势、身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如讲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一课,语言上要求声色俱厉、气势磅礴,目光要满含愤怒,感情到达激愤时还需“拍案”,这样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感情上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堂教学也如此,切记平铺直叙,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
四、以精美的板书,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
板书是作用于学生视觉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将课文中丰富的感情浓缩成寥寥数语或几个符号。因而,它有着更为深广的情感意蕴,能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如讲契诃夫《变色龙》一课时,我抓住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多变的性格特点,用板书形象再现了人物性格。
全国教学能手任燕老师讲《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时,她的板书仅仅是两幅简笔画,但却“画中有诗”,又一次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保持着学习热情。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向学生展示了真善美的标准。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才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乐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感 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人世间多姿多彩的美好情感在其中充分表现出来。如果教师讲课缺乏真情实感,不善于传递课文所包涵的内容,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那么学生面对饱含激情的课文也会无动于衷,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淡而无味。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那么,课堂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本人通过长时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巧设导语,叩开学生的情感心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就错失了使课堂活起来的最佳时机。因此,每篇课文导语的设计很重要。不同的课文,设计导语的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想方设法叩开学生的情感心扉。如我教《死海不死》一课时,把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作为导语:“大约二千多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海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感心扉被扣开了,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又趁机发问:“这些俘虏为什么屡淹不死呢?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快的情感鼓舞下开始一课的学习。
二、有表情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表情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范读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水平,并能以自己的心灵感受领悟作品中的丰富感情,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朗读如果配上合适的音乐,效果会更佳。全国教学能手任燕老师讲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朗读时配上了《阳关三叠》的曲子。这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那种与朋友分别依依不舍的情感,收到了“其义自现”的效果。
三、充满激情的讲解分析,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要使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通过充满激情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语义。教师讲课时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如《春》表现的是热烈优美的思想感情,《最后一课》则凝重悲壮,《沁园春——雪》却豪迈奔放,《“友邦惊诧”论》虽是议论文,但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义愤……教师恰当因文解情,自会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教师在讲解分析时也要饱含激情,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因地制宜”,需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沁入学生的心田。
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注意表情、目光、手势、身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如讲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一课,语言上要求声色俱厉、气势磅礴,目光要满含愤怒,感情到达激愤时还需“拍案”,这样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感情上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课堂教学也如此,切记平铺直叙,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
四、以精美的板书,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
板书是作用于学生视觉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将课文中丰富的感情浓缩成寥寥数语或几个符号。因而,它有着更为深广的情感意蕴,能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如讲契诃夫《变色龙》一课时,我抓住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多变的性格特点,用板书形象再现了人物性格。
全国教学能手任燕老师讲《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时,她的板书仅仅是两幅简笔画,但却“画中有诗”,又一次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保持着学习热情。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向学生展示了真善美的标准。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才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