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品读《人民铁道》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毕锋所著新书《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不禁思潮起伏,倍感亲切。暑热之中,仿佛乘上了开往远方的高铁,一股清新之风拂过心灵的旷野。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作者这样深情写道:“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就在这条智能高铁投入运营首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2020年元旦登上京张高铁复兴号采访时的心情与感受,徜徉在平稳舒适又靓丽典雅的高铁车厢,仿佛置身于穿越百年的时空隧道,心中那种亢奋与自豪的幸福感无法用语言描述。众所周知,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亿万百姓为之受惠。12年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追赶到领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对自然环境适应性最强的国家。我们看到,随着“高铁意义”的深入人心,在高铁“方便、快捷、舒适”的基础功能之上,之于中国的“高铁时代”已经远远超越了交通概念与范畴,贴地飞行的高速列车,把高铁文化的“负氧离子”吹到了世界每个角落,高铁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乃至精神世界,改變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翻开毕锋所著的这本沉甸甸的《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著名作家王雄先生所著的深入反映中国高铁建设来龙去脉的报告文学《中国速度》,应该说,这两本“高铁之书”如同“金凤凰”的两扇翅膀,让我们看到中国高铁的立体形象与崭新气质。从宏观层面看,高铁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从微观层面看,高铁方便了亿万百姓的出行,催生了新视野、新观念。如果说《中国速度》等作品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高铁是怎么来的、怎么建的、中国高铁是什么样的”,如果说《中国速度》中的故事条分缕析地勾勒出“高铁之树”的枝干与脉络,那么《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则是向读者阐释“高铁之树”上果实的形象与味道,它告诉我们的是中国高铁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与形象,是中国高铁的“百姓表达”。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近代百年工业文明浪潮中的中国,先前一直没有出现像“高铁冲击波”一样,以一种带有强烈冲击力的崭新事物全方位介入和改变普通百姓生活,乃至迅疾影响其观念、意识的巨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正在进行时”的“高铁时代”,还会给亿万民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的确,当今中国,每天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的数千趟高铁列车,执着而持续地刷新着版图,改变与优化人们的生活。随着物质现象对精神世界的作用,中国高铁在百姓的印象和心目中,定然呈现出一个逐渐立体、丰盈的美好而浪漫的形象。这种清风雨露般氤氲弥漫的过程,充满了希望与美好的意义,也特别需要会心者进行立体的阐释与解读。之于高铁而言,如同每个人旅途与感觉的不同,大家对高铁的印象与认知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如同我们怀着美好与期待走进春天的花园,在每个人的眼中和心中,花园与花朵的印象会有很多“带有微妙差别的美好”,毕锋正是以资深记者的深刻眼光与职业责任感,向我们呈现出了人们面对“高铁花园”时同心异态的真实表达。所以,可以说,相对于阐释高铁本身的作品而言,这部书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勾勒、展现与阐释出了百姓心目中的高铁形象与高铁印象,这是一部带有开创性和拓荒性质的作品。
读罢《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感觉这个书名起得特别准、特别好,传神地勾勒出百姓乘上高铁去追求梦想的生活状态和铁路人投身高铁时代,报效祖国的追梦足迹。而走进“高铁文字车厢”,几个章节就像几扇玻璃窗,让我们通过连缀的巨大拷贝看到高铁与人们之间逐渐生成的“亲密关系”。的确,《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每一篇采访中为我们呈现出的“人与高铁的故事”,都有生动的画面感,字里行间更是流淌着暖人的“体温”。应该说,这是一位优秀记者为世人呈现出的第一幅中国人心目中的高铁长卷。“亲情的放飞”“路上的幸福”“身边的温暖”“幕后的风采”“奋斗的姿态”,每章的每一节文字,亦如一个个电视短片和一面面多棱镜,反映与折射着百姓心灵世界中美轮美奂的高铁之光。
在“亲情的放飞”一章中,我们看到高铁连接亲情的蜿蜒轨迹。在这里,我们看到“女承父业”建高铁的大学生在火热的工地上实现梦想,也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在这里,我们看到“背着母亲建高铁”的铁路汉子,把事业与亲情扛在双肩,执着地负重前行;在这里,我们看到高铁连起的“双城爱情”,“情感动车”如穿梭的银针,每个晨昏都能完美缝合时空的距离;在这里,我们看到莘莘学子“车厢中的成长”和“奔行在理想路上”的青春倩影;在这里,我们看见“高铁上安放的孝心”,让速度弥合遗憾,让亲情的陪伴相守成为跨越时空的可能;在这里,我们看到“追梦”与“回家”可以在高铁上成为并行不悖的人生轨道,穿越时空的“团圆”不再是一个奢侈的词汇。
在“路上的幸福”一章中,我们会晤了高铁上美丽的邂逅与崭新的生活空间。在这里,我们会晤了“一条遗落在高铁上的围巾”牵起爱情也连起对铁路人的理解之桥;在这里,我们会晤了把高铁车厢当成“流动办公室”,把高铁誉为“效率生产线”的企业董事长;在这里,我们会晤了习惯于“车上生活”的“常旅客”,已经习惯于每年攒够五六厘米厚的高铁车票;在这里,我们会晤了对高铁日久生情,被高铁感动,乐当“高铁文明代言人”的律师;在这里,我们会晤了乐享“高铁阅读”的图书出版人和借助高铁之便享受“异地同城的快活”的企业市场总监。
在“身边的温暖”一章中,让我们认识了光鲜的高铁背后默默奉献的铁路人。在这里,我们认识了“高铁奥运一线牵”和作为“戈壁滩上那抹绿”的真情美女车长;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家“铁三代”,苦练硬功,服务旅客的“女汉子”客运值班员;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开车想着坐车人”练就一身硬本领的“高铁探路司机”;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舍得一身脏,让旅客“方便”更方便的90后阳光男孩;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为了让旅客坐得更舒服,努力成为“座椅专家”的技术骨干。 在“幕后的风采”一章中,让我们感动于一个个“高铁达人”成就高铁也被高铁成就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我们感动于全球最大票务系统的“12306”,作为“最强大脑”的“一姐”是如何练成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感动于奔驰的高铁上之所以立硬币不倒,负责从事高铁精密控制网测量和基础变形监测工作的年轻工程师付出的鲜为人知的辛劳;在这里,我们感动于不管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当很多人还在梦乡时,已经有“早行人”在首趟动车上为一天的高铁安全“扫雷清障”;在这里,我们感动于为指挥高铁运行“神经中枢”会诊把脉,作为推动复兴号走向世界的“科技巾帼”如何百炼成钢;在这里,顺着“北京南站为什么是圆的?”的话题,我们感动于为一座座靓丽高铁车站的诞生而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总建筑师;在这里,我们感动于以高度的责任心确保高铁接触网安全的高铁供电车间主任。
在“奋斗的姿态”一章中,我们了解了高铁以它坚强的手臂,助力奋斗者追梦前行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了解了由衷发出“铁路真为我们争了气”的人民政府參事让高铁带来事业的“诗和远方”;在这里,我们通过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心里话,了解了云南唯一乡镇高铁站——珠琳站给祖国西南小镇带来的可喜变化;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沿着高铁做生意”习惯在“高铁办公室”办公的科技企业总经理的高铁情结;在这里,我们了解了90后新生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一边享受着“快乐在路上”,一边借助高铁玩转“双城记”现代生活;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迷上高铁的“豫剧小皇后”如何脚踩“高铁风火轮”神奇串场,同晚在北京、石家庄开两场演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顺着钢轨拓展市场的旅行社总经理,如何精打细算“高铁账”把业务越做越红火;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让高铁改变生活的公务员,如何体验日常版的“千里出行一日还”;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出差首选高铁的印刷公司经理,怎样“搭上快车去创业”让生意随着高铁四通八达;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年轻的海归大学教授怎样从骨子里喜欢中国高铁,怎样成为跨越国界的“中国高铁宣传员”和志愿者。
品读着毕锋笔下的“百姓高铁故事”,我们会发自内心地由衷感到中国高铁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为百姓带来的最大福利之一,中国高铁故事是中国故事中最闪光的部分之一。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精彩上演。
讲出好故事,需要大情怀。毕锋所讲的故事都是他的耳闻目睹,都是一种真情的对话。他选择的采访对象都很有代表性,善于从多个角度讲述中国高铁的发展以及个人角度的体验。他也十分善于倾听,采用现实场景与艺术性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原汁原味的“百姓表达”,增强了故事的阅读感,提升了故事的精彩度和可信度。
任何一部好的新闻作品都是真情与汗水的结晶,都是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作为铁路记者团队的领军人物之一,毕锋以讲好中国铁路故事为己任,在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先后14次走进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采访青藏铁路建设者;他曾走遍中国铁路东南西北四极,策划报道的“最北看山工”的故事入选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由他采写或编辑的作品20余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新闻奖。他所在的《人民铁道》报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百强报刊”。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11月,他荣获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正是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铁路新闻事业和情系铁路发展、追逐人生梦想的生动写照。透过他真情记录的30多个平凡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我们仿佛看见他利用节假日和出差间隙,坐上高铁,东奔西走,深入运输一线、建设工地、科研现场的匆匆身影,很多文字,都是在候车室和飞奔的列车上一气呵成写就的。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他始终怀揣着“好记者永远在路上”的人生格言,一路辛劳,一路收获,令人钦敬与感佩。
这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精品图书,大气精美,图文并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每个故事的首页,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欣赏到精彩的采访视频,作者和编辑的细心、专心与用心,共同洋溢着对中国高铁情与爱的温度。
当前,中国铁路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铁路事业的发展进步必将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期待更多的记者和作家,采用“百姓表达”的方式,为我们讲述更多更好的铁路故事。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看到作者这样深情写道:“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就在这条智能高铁投入运营首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2020年元旦登上京张高铁复兴号采访时的心情与感受,徜徉在平稳舒适又靓丽典雅的高铁车厢,仿佛置身于穿越百年的时空隧道,心中那种亢奋与自豪的幸福感无法用语言描述。众所周知,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亿万百姓为之受惠。12年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追赶到领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对自然环境适应性最强的国家。我们看到,随着“高铁意义”的深入人心,在高铁“方便、快捷、舒适”的基础功能之上,之于中国的“高铁时代”已经远远超越了交通概念与范畴,贴地飞行的高速列车,把高铁文化的“负氧离子”吹到了世界每个角落,高铁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乃至精神世界,改變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翻开毕锋所著的这本沉甸甸的《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著名作家王雄先生所著的深入反映中国高铁建设来龙去脉的报告文学《中国速度》,应该说,这两本“高铁之书”如同“金凤凰”的两扇翅膀,让我们看到中国高铁的立体形象与崭新气质。从宏观层面看,高铁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从微观层面看,高铁方便了亿万百姓的出行,催生了新视野、新观念。如果说《中国速度》等作品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高铁是怎么来的、怎么建的、中国高铁是什么样的”,如果说《中国速度》中的故事条分缕析地勾勒出“高铁之树”的枝干与脉络,那么《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则是向读者阐释“高铁之树”上果实的形象与味道,它告诉我们的是中国高铁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与形象,是中国高铁的“百姓表达”。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近代百年工业文明浪潮中的中国,先前一直没有出现像“高铁冲击波”一样,以一种带有强烈冲击力的崭新事物全方位介入和改变普通百姓生活,乃至迅疾影响其观念、意识的巨大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正在进行时”的“高铁时代”,还会给亿万民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的确,当今中国,每天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的数千趟高铁列车,执着而持续地刷新着版图,改变与优化人们的生活。随着物质现象对精神世界的作用,中国高铁在百姓的印象和心目中,定然呈现出一个逐渐立体、丰盈的美好而浪漫的形象。这种清风雨露般氤氲弥漫的过程,充满了希望与美好的意义,也特别需要会心者进行立体的阐释与解读。之于高铁而言,如同每个人旅途与感觉的不同,大家对高铁的印象与认知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如同我们怀着美好与期待走进春天的花园,在每个人的眼中和心中,花园与花朵的印象会有很多“带有微妙差别的美好”,毕锋正是以资深记者的深刻眼光与职业责任感,向我们呈现出了人们面对“高铁花园”时同心异态的真实表达。所以,可以说,相对于阐释高铁本身的作品而言,这部书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勾勒、展现与阐释出了百姓心目中的高铁形象与高铁印象,这是一部带有开创性和拓荒性质的作品。
读罢《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感觉这个书名起得特别准、特别好,传神地勾勒出百姓乘上高铁去追求梦想的生活状态和铁路人投身高铁时代,报效祖国的追梦足迹。而走进“高铁文字车厢”,几个章节就像几扇玻璃窗,让我们通过连缀的巨大拷贝看到高铁与人们之间逐渐生成的“亲密关系”。的确,《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每一篇采访中为我们呈现出的“人与高铁的故事”,都有生动的画面感,字里行间更是流淌着暖人的“体温”。应该说,这是一位优秀记者为世人呈现出的第一幅中国人心目中的高铁长卷。“亲情的放飞”“路上的幸福”“身边的温暖”“幕后的风采”“奋斗的姿态”,每章的每一节文字,亦如一个个电视短片和一面面多棱镜,反映与折射着百姓心灵世界中美轮美奂的高铁之光。
在“亲情的放飞”一章中,我们看到高铁连接亲情的蜿蜒轨迹。在这里,我们看到“女承父业”建高铁的大学生在火热的工地上实现梦想,也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在这里,我们看到“背着母亲建高铁”的铁路汉子,把事业与亲情扛在双肩,执着地负重前行;在这里,我们看到高铁连起的“双城爱情”,“情感动车”如穿梭的银针,每个晨昏都能完美缝合时空的距离;在这里,我们看到莘莘学子“车厢中的成长”和“奔行在理想路上”的青春倩影;在这里,我们看见“高铁上安放的孝心”,让速度弥合遗憾,让亲情的陪伴相守成为跨越时空的可能;在这里,我们看到“追梦”与“回家”可以在高铁上成为并行不悖的人生轨道,穿越时空的“团圆”不再是一个奢侈的词汇。
在“路上的幸福”一章中,我们会晤了高铁上美丽的邂逅与崭新的生活空间。在这里,我们会晤了“一条遗落在高铁上的围巾”牵起爱情也连起对铁路人的理解之桥;在这里,我们会晤了把高铁车厢当成“流动办公室”,把高铁誉为“效率生产线”的企业董事长;在这里,我们会晤了习惯于“车上生活”的“常旅客”,已经习惯于每年攒够五六厘米厚的高铁车票;在这里,我们会晤了对高铁日久生情,被高铁感动,乐当“高铁文明代言人”的律师;在这里,我们会晤了乐享“高铁阅读”的图书出版人和借助高铁之便享受“异地同城的快活”的企业市场总监。
在“身边的温暖”一章中,让我们认识了光鲜的高铁背后默默奉献的铁路人。在这里,我们认识了“高铁奥运一线牵”和作为“戈壁滩上那抹绿”的真情美女车长;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家“铁三代”,苦练硬功,服务旅客的“女汉子”客运值班员;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开车想着坐车人”练就一身硬本领的“高铁探路司机”;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舍得一身脏,让旅客“方便”更方便的90后阳光男孩;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为了让旅客坐得更舒服,努力成为“座椅专家”的技术骨干。 在“幕后的风采”一章中,让我们感动于一个个“高铁达人”成就高铁也被高铁成就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我们感动于全球最大票务系统的“12306”,作为“最强大脑”的“一姐”是如何练成的故事;在这里,我们感动于奔驰的高铁上之所以立硬币不倒,负责从事高铁精密控制网测量和基础变形监测工作的年轻工程师付出的鲜为人知的辛劳;在这里,我们感动于不管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当很多人还在梦乡时,已经有“早行人”在首趟动车上为一天的高铁安全“扫雷清障”;在这里,我们感动于为指挥高铁运行“神经中枢”会诊把脉,作为推动复兴号走向世界的“科技巾帼”如何百炼成钢;在这里,顺着“北京南站为什么是圆的?”的话题,我们感动于为一座座靓丽高铁车站的诞生而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总建筑师;在这里,我们感动于以高度的责任心确保高铁接触网安全的高铁供电车间主任。
在“奋斗的姿态”一章中,我们了解了高铁以它坚强的手臂,助力奋斗者追梦前行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了解了由衷发出“铁路真为我们争了气”的人民政府參事让高铁带来事业的“诗和远方”;在这里,我们通过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心里话,了解了云南唯一乡镇高铁站——珠琳站给祖国西南小镇带来的可喜变化;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沿着高铁做生意”习惯在“高铁办公室”办公的科技企业总经理的高铁情结;在这里,我们了解了90后新生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一边享受着“快乐在路上”,一边借助高铁玩转“双城记”现代生活;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迷上高铁的“豫剧小皇后”如何脚踩“高铁风火轮”神奇串场,同晚在北京、石家庄开两场演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顺着钢轨拓展市场的旅行社总经理,如何精打细算“高铁账”把业务越做越红火;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让高铁改变生活的公务员,如何体验日常版的“千里出行一日还”;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出差首选高铁的印刷公司经理,怎样“搭上快车去创业”让生意随着高铁四通八达;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年轻的海归大学教授怎样从骨子里喜欢中国高铁,怎样成为跨越国界的“中国高铁宣传员”和志愿者。
品读着毕锋笔下的“百姓高铁故事”,我们会发自内心地由衷感到中国高铁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为百姓带来的最大福利之一,中国高铁故事是中国故事中最闪光的部分之一。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精彩上演。
讲出好故事,需要大情怀。毕锋所讲的故事都是他的耳闻目睹,都是一种真情的对话。他选择的采访对象都很有代表性,善于从多个角度讲述中国高铁的发展以及个人角度的体验。他也十分善于倾听,采用现实场景与艺术性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原汁原味的“百姓表达”,增强了故事的阅读感,提升了故事的精彩度和可信度。
任何一部好的新闻作品都是真情与汗水的结晶,都是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作为铁路记者团队的领军人物之一,毕锋以讲好中国铁路故事为己任,在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先后14次走进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采访青藏铁路建设者;他曾走遍中国铁路东南西北四极,策划报道的“最北看山工”的故事入选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由他采写或编辑的作品20余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新闻奖。他所在的《人民铁道》报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百强报刊”。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11月,他荣获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正是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铁路新闻事业和情系铁路发展、追逐人生梦想的生动写照。透过他真情记录的30多个平凡中国人的高铁故事,我们仿佛看见他利用节假日和出差间隙,坐上高铁,东奔西走,深入运输一线、建设工地、科研现场的匆匆身影,很多文字,都是在候车室和飞奔的列车上一气呵成写就的。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他始终怀揣着“好记者永远在路上”的人生格言,一路辛劳,一路收获,令人钦敬与感佩。
这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精品图书,大气精美,图文并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每个故事的首页,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欣赏到精彩的采访视频,作者和编辑的细心、专心与用心,共同洋溢着对中国高铁情与爱的温度。
当前,中国铁路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铁路事业的发展进步必将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期待更多的记者和作家,采用“百姓表达”的方式,为我们讲述更多更好的铁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