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它不仅见证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对外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汉字文化因素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是人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在汉字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学好汉语,这对汉字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汉字;文化因素;对外教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对外汉字教学概况
对外汉字教学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不过教学规模很小、未成体系、不具传承性,而且相关书籍资料也较少,因而有关古代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盛[1]。当时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空白,于是开始着手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字本身。汉语的教学要从汉字入手,这是当时大部分学者的共识,因而在那个时代关于汉语教学的书籍都以汉字为基础,如汉字的拼音、笔顺、书写及结构等。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就以汉字的读写为主要内容。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汉字学习的有关教材就已经十分丰富了,这些教材不仅包含关于汉字的详细解读(主要是汉字结构构成以及汉字演变发展)[2],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有关词汇语法的知识。学者对于汉字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汉字的笔画顺序,许多人从字的含义入手编纂教材,这标志着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同时,这一时期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数教材更注重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汉字教学之中,学者们改变了只分析汉字而不结合实际的机械做法,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4]。尤其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关于汉语教学的文献也多了起來。但实际上这一时期有关汉字的对外教学研究还并不深入,虽然成果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稍多,但总体来看,汉语对外教学依旧处于薄弱环节[5]。
在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实践中,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关汉字对外教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6]。随着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的展开,有专家学者在会上提出的对汉字文化、汉字教学的倡导引起了学界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为之后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随后,国内对于汉语教学的各类课程也愈加丰富,国内研究成果增加,甚至有的研究成果还被翻译成外文流传海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7]。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成果更加丰富,论文研究数量急速攀升,许多优秀研究成果都被翻译成外文,甚至有些著作被外国学者拿来研究。同时,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外汉字教学能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使得全球各国的人们都更容易学到汉语,这提高了实际的教学效率[8]。网络的发展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探讨与深入的交流,正向提高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对外汉字教学对于文化因素引进的必要性
汉字教学方法的优化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不断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个神奇的国度,并且有更多的人被中国的文化所吸引,从而想要学习汉语。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中国文化,这对汉字教学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9]。汉语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就是汉字,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的符号,只有学好汉字,才能取得汉语学习的相关资质证书[10]。因而,我们必须提高对汉字学习的重视程度。正如吕必松先生所说,“充分认识汉字的特殊性以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寻求新的教学路子的关键”。可见,对外汉字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实际情况看来,普通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多元化、高速化的世界发展情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进程也十分迅速,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1]。以往对汉字进行解析、溯源以及传授简单的读写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通过简单的读写方式让学生迅速掌握。尤其是对于那些母语并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是有很大难度的[12]。加之许多汉字的字形字音都相似,甚至存在多音字、多义词的辨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把汉字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进行教学,让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学习汉字的诀窍。
汉字与文化因素的融合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的笔画构形以及读写造词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展多元化的世界,这种浅表性的学习还处于汉字学习的初级阶段[13]。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赋予文字特定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还原汉字原有的意蕴,同时能够正向促进汉字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14]。老师如果单纯从汉字构形与读写方面传授汉字知识,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汉字有许多基础结构,因而就汉字谈汉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15]。实际上,学生学习汉字与汉语,除了要学习该门语言的使用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理解这个国家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因而对于汉字文化的学习一方面是汉语学习本身提出的要求[16],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学习诉求,学生学习汉语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了解中国文化。在老师教学方面,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不仅能给教师教学的过程增添更加丰富的文化因素,使课堂更加活跃轻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汉字的对外教学中加入文化的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意义
绝大多数汉字的存在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与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恰恰对应了汉字的功能[17]。在学生学习汉字之初教授关于汉字的笔顺结构以及读写技能依旧是汉字对外教学的重点,但是随着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加之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学习汉语,其中有部分也有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因而在教授汉字的同时加入汉字文化的因素,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激发外国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18]。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汉字教学中掺入文化讲解的元素能使其更容易理解,尤其是面对枯燥无味的基础训练时,适当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而且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19]。这样一来,不仅老师更愿意讲课,花时间去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课堂会更加活跃,不至于过于死板,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会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在汉字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与记忆[20]。将汉字与文化结合起来的教学好处有三点。一是从传授者角度来看,他们可以不再拘泥于枯燥的字音字形的机械传授。在教學过程中融入文化的因素,教学者更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1],在课堂上更能带动汉字学习的氛围。二是从课堂效果方面来看,教学效果将会显著提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大多凝练在汉字之中。在进行对外汉字教学时,利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2]。三是从学生方面来看,文化的融入会让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更加深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三,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汉字的文化因素,有利于营造有特色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呆板机械地传授汉字知识的方法已经被淘汰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汉字文化的环境[23]。例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简单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如果是有关端午节的介绍,可以展现中国人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方面展开,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世界文化处在一种相互碰撞又相互交融的情况中,尤其是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文化产品,以文化或语言的混合使用为主。可以将这种现象充分利用到课堂之中,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实际上就是运用国外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中国的文化,有利于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
4 结语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对外汉字教学已经有近70年历史了,在这期间,我国学者对于汉字教学的研究一直没断过。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汉字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升汉字学习的效果。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梨梨,吴红.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分析[J].汉字文化,2019(23):16-17.
[2] 马焕兰.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黄河之声,2018(21):143,145.
[3] 徐茜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构建文化自信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汉字文化,2020(10):165-166.
[4] 钱烨.弘扬传统文化与遵循古礼——基于国学班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9(07):36-37.
[5] 吴宁子,乔永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1):212-213.
[6] 宫亚星.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汉字文化,2020(16):181-182.
[7] 王金玉.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18-23.
[8] 胡华强,王国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67-172.
[9] 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7(01):115-120.
[10] 张美红.认知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4):237-238.
[11] 任安静.探析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54-55.
[12] 崔媛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本回归[J].安徽文学(下),2018(09):144-145.
[13] 于婉华.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以社会工作为视角[J].戏剧之家,2019(36):148-149.
[14] 任艳.故事教学法介入中学美术教育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80-181.
[15] 任艳.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0(08):57-58.
[16] 任艳.试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16-117.
[17] 任艳.对话式教学融入中学美术教育路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66-167.
[18] 贾尧天.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0(19):20-21.
[19] 陈国敏.情景剧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汉字文化,2019(11):139-140.
[20] 丁徐清.李安与《吕澂论著目录》[J].五台山研究,2019(04):24-26.
[21] 韩立坤.“思证兼用”与“思修交尽”:熊十力“本体方法论”新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6):46-52.
[22] 黄子萱.以“文明冲突论”视角探析文明的共存与交流[J].大众文艺,2019(07):233-234.
[23] 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文艺思想研究[J].艺术评鉴,2019(19):10-11.
作者简介:秦雅琳(1997—),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汉字;文化因素;对外教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对外汉字教学概况
对外汉字教学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不过教学规模很小、未成体系、不具传承性,而且相关书籍资料也较少,因而有关古代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盛[1]。当时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空白,于是开始着手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字本身。汉语的教学要从汉字入手,这是当时大部分学者的共识,因而在那个时代关于汉语教学的书籍都以汉字为基础,如汉字的拼音、笔顺、书写及结构等。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就以汉字的读写为主要内容。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汉字学习的有关教材就已经十分丰富了,这些教材不仅包含关于汉字的详细解读(主要是汉字结构构成以及汉字演变发展)[2],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有关词汇语法的知识。学者对于汉字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汉字的笔画顺序,许多人从字的含义入手编纂教材,这标志着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同时,这一时期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数教材更注重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汉字教学之中,学者们改变了只分析汉字而不结合实际的机械做法,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4]。尤其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关于汉语教学的文献也多了起來。但实际上这一时期有关汉字的对外教学研究还并不深入,虽然成果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稍多,但总体来看,汉语对外教学依旧处于薄弱环节[5]。
在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实践中,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关汉字对外教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6]。随着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的展开,有专家学者在会上提出的对汉字文化、汉字教学的倡导引起了学界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为之后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随后,国内对于汉语教学的各类课程也愈加丰富,国内研究成果增加,甚至有的研究成果还被翻译成外文流传海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7]。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成果更加丰富,论文研究数量急速攀升,许多优秀研究成果都被翻译成外文,甚至有些著作被外国学者拿来研究。同时,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外汉字教学能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使得全球各国的人们都更容易学到汉语,这提高了实际的教学效率[8]。网络的发展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探讨与深入的交流,正向提高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对外汉字教学对于文化因素引进的必要性
汉字教学方法的优化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不断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个神奇的国度,并且有更多的人被中国的文化所吸引,从而想要学习汉语。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中国文化,这对汉字教学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9]。汉语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就是汉字,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的符号,只有学好汉字,才能取得汉语学习的相关资质证书[10]。因而,我们必须提高对汉字学习的重视程度。正如吕必松先生所说,“充分认识汉字的特殊性以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寻求新的教学路子的关键”。可见,对外汉字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实际情况看来,普通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多元化、高速化的世界发展情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进程也十分迅速,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1]。以往对汉字进行解析、溯源以及传授简单的读写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通过简单的读写方式让学生迅速掌握。尤其是对于那些母语并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是有很大难度的[12]。加之许多汉字的字形字音都相似,甚至存在多音字、多义词的辨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把汉字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进行教学,让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学习汉字的诀窍。
汉字与文化因素的融合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的笔画构形以及读写造词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展多元化的世界,这种浅表性的学习还处于汉字学习的初级阶段[13]。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赋予文字特定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还原汉字原有的意蕴,同时能够正向促进汉字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14]。老师如果单纯从汉字构形与读写方面传授汉字知识,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汉字有许多基础结构,因而就汉字谈汉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15]。实际上,学生学习汉字与汉语,除了要学习该门语言的使用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理解这个国家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因而对于汉字文化的学习一方面是汉语学习本身提出的要求[16],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学习诉求,学生学习汉语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了解中国文化。在老师教学方面,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不仅能给教师教学的过程增添更加丰富的文化因素,使课堂更加活跃轻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汉字的对外教学中加入文化的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意义
绝大多数汉字的存在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与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恰恰对应了汉字的功能[17]。在学生学习汉字之初教授关于汉字的笔顺结构以及读写技能依旧是汉字对外教学的重点,但是随着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加之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学习汉语,其中有部分也有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因而在教授汉字的同时加入汉字文化的因素,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激发外国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18]。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汉字教学中掺入文化讲解的元素能使其更容易理解,尤其是面对枯燥无味的基础训练时,适当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而且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19]。这样一来,不仅老师更愿意讲课,花时间去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课堂会更加活跃,不至于过于死板,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会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在汉字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与记忆[20]。将汉字与文化结合起来的教学好处有三点。一是从传授者角度来看,他们可以不再拘泥于枯燥的字音字形的机械传授。在教學过程中融入文化的因素,教学者更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1],在课堂上更能带动汉字学习的氛围。二是从课堂效果方面来看,教学效果将会显著提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大多凝练在汉字之中。在进行对外汉字教学时,利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2]。三是从学生方面来看,文化的融入会让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更加深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三,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汉字的文化因素,有利于营造有特色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呆板机械地传授汉字知识的方法已经被淘汰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汉字文化的环境[23]。例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简单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如果是有关端午节的介绍,可以展现中国人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方面展开,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世界文化处在一种相互碰撞又相互交融的情况中,尤其是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文化产品,以文化或语言的混合使用为主。可以将这种现象充分利用到课堂之中,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实际上就是运用国外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中国的文化,有利于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
4 结语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对外汉字教学已经有近70年历史了,在这期间,我国学者对于汉字教学的研究一直没断过。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汉字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升汉字学习的效果。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梨梨,吴红.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路径分析[J].汉字文化,2019(23):16-17.
[2] 马焕兰.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黄河之声,2018(21):143,145.
[3] 徐茜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构建文化自信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汉字文化,2020(10):165-166.
[4] 钱烨.弘扬传统文化与遵循古礼——基于国学班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9(07):36-37.
[5] 吴宁子,乔永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1):212-213.
[6] 宫亚星.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汉字文化,2020(16):181-182.
[7] 王金玉.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2):18-23.
[8] 胡华强,王国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67-172.
[9] 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7(01):115-120.
[10] 张美红.认知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4):237-238.
[11] 任安静.探析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54-55.
[12] 崔媛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本回归[J].安徽文学(下),2018(09):144-145.
[13] 于婉华.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以社会工作为视角[J].戏剧之家,2019(36):148-149.
[14] 任艳.故事教学法介入中学美术教育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80-181.
[15] 任艳.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0(08):57-58.
[16] 任艳.试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16-117.
[17] 任艳.对话式教学融入中学美术教育路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66-167.
[18] 贾尧天.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0(19):20-21.
[19] 陈国敏.情景剧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汉字文化,2019(11):139-140.
[20] 丁徐清.李安与《吕澂论著目录》[J].五台山研究,2019(04):24-26.
[21] 韩立坤.“思证兼用”与“思修交尽”:熊十力“本体方法论”新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6):46-52.
[22] 黄子萱.以“文明冲突论”视角探析文明的共存与交流[J].大众文艺,2019(07):233-234.
[23] 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文艺思想研究[J].艺术评鉴,2019(19):10-11.
作者简介:秦雅琳(1997—),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