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三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但比天气变幻更迅速莫测的,是大中电器的并购案。几天前的消息,还是大中电器“外嫁”苏宁电器,但到12月12日,却风云突变,苏宁电器宣布放弃收购大中。12月14日晚,国美宣布36亿“天价”收购大中,比苏宁电器的报价整整高出6个亿。应了又一句俗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突袭是黄光裕的惯用手段。2005年,百思买用8000万元年租金的天价,击退其它竞争对手,企图租凭原宜家家居位于北京北三环马甸商房大厦的店址,以此为跳板进军北京市场。事情已经进展到与商房大厦招商部商榷租赁合同条款的细节问题,大家都认为宜家旧址已经是百思买的囊中之物。当时刚从百思买美国总部考察回来的黄光裕,得知此事后,马上要求还在准备阶断的鹏润电器马上行动,把在北京开出首家店面的任务立即付诸实施。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2006年1月,商房大厦最终与鹏润电器签订了为期15年的租赁合同,年租金仅2000多万元,远远低于百思买的8000万元。百思买只好转战上海。
当然,此次“突袭”之所以成功,唯一的原因是因为黄光裕在最后关键时候打动了张大中。而唯一能打动张大中的,只可能是人民币!
那么,黄光裕为什么会比张近东的报价高出这么多呢?要知道,如果同样在北京新开80多家店面,按1000万元一家,最多不超过10亿,加上大中的品牌知名度和市盈率溢价等等因素,张近东认为充其量也不过值30亿。这好比玩“斗地主”,张大中手上的牌明明不是太好,但他竟然敢于明牌,而且竟然赌赢了黄光裕和张近东两位强悍的对手。姜还是老的辣啊!
在一年多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权衡利弊后,黄光裕很可能还是会选择收购大中,毕竟永乐和大中已经有了一纸协议,再收购可以轻车熟路、省去很多麻烦。但大中被收购后的待遇,则不可与永乐同日而语了,可能会关闭大量重复的店面。为了对付苏宁,黄光裕是不惜使用‘焦土政策’的。”
张大中的去留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继续留在国美为黄光裕打工?这好象不太可能——一个是国美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二个是他脸面上也下不来;三个是他可能也没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了,不然他把大中卖了干吗?另外有一个信息,是说张大中准备投身房地产业。看来这个行业中最专注的人,只剩下陈晓了,黄光裕、张近东等人都是“心有旁骛”。
当然,对于我这样的消费者而言,现在的结果是我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