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是初级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主要学科,教师应注重在小学教育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整个课程的内容,让课程内容生活化,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一个载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意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我的已有经验,融合自我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更好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分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导入环节质量
对于小学数学实验课程教学而言,情境创设、问题提出以及设立猜想都可以归纳为数学实验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快速进入实验状态,集中注意力等的关键。因此,要想加强小学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导入环节的质量。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既要重视趣味性的体现,也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达到引入的效果,又不影响后续教育目标的达成。其次,在问题提出和设立猜想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的联系。如此既能够顺利的将学生引入到当前的实验教学中,又能够降低学生对新问题的理解难度,从而激发学生更好的产生猜想,此为实验前的导入。而要达到此成效,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状态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导入环节设计。
二、转变学生角色尊重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外加提示、拓展和总结。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更是要贯彻此要求。亲身体验后,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印象更深刻,记忆也更加持久。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从目标、设计、操作到分析和结论,数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步。前期对实验的精心设计也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且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尤其是考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操作,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实验的终极目标。
三、运用实验凸显数学特点
因为小学数学是一项较为抽象的学科,部分教材内容紧靠讲解可能无法令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并且有些例如公式等规律需要长期的操作来得出結论。但是由于数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用于公式等规律论证的环节,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数学实验做起,以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反映客观规律的特点。比如,安排学生搭建正方体组建具有稳定性的模型,之后记录需要的正方体数量和摆放的位置,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找到稳定性高、利用正方体数量少的摆放方法,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从实验操作和数据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数学实验的感悟,凸显数学学科的特点。
四、提高数学实验的直观性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难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是教师最认可的优势。小学数学中概念、定理和公式比较多,要真正理解这些内容确实离不开数学实验这种教学手段。对小学生来说,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动作以及与动作相关联的表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认知对象,即先是自己的动作,然后是具体的形象,最后才是言语和词。在数学实验中,动手操作是认识的起点,学生能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五、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
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也是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验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们在交流实验方式或者结果的过程就是思想互换的过程.有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于自己是否操作正确并不清楚,通过交流学习就可以发现自身问题,同时也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秀之处,优势互补,不清楚的问题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使得实验的乐趣增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小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辩论或者是提问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老师对于这种交流学习的方式要给予鼓励支持,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是交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学习上的讨论也可能慢慢就变成了聊天、说闲话,所以老师对于这种现象要进行严格看管,不能让学生做学习之外的事,不然就会白白浪费时间,会耽误整体上课进度.专家表明:适当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是时间过长的交流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老师要注意时间的管理和课堂利用率.
六、立足生活化教学经验
教师在立足于不同的教学实际,分享学生的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翻转教学课堂的有效设置,教师在为学生解读不同的教学理论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动力,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的,教师也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在立足于实际的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握与分析,才会变得更加的精准,学生在进行分数知识内容计算的过程中,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通分,什么是最简分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合理有效的优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分享不同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默契程度。
新课改实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逻辑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对策分析,可以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魏良田. 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5):69-69.
[2]黄雪丽.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工具开发的探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20(001):29-29.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意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我的已有经验,融合自我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更好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分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导入环节质量
对于小学数学实验课程教学而言,情境创设、问题提出以及设立猜想都可以归纳为数学实验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快速进入实验状态,集中注意力等的关键。因此,要想加强小学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导入环节的质量。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既要重视趣味性的体现,也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达到引入的效果,又不影响后续教育目标的达成。其次,在问题提出和设立猜想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的联系。如此既能够顺利的将学生引入到当前的实验教学中,又能够降低学生对新问题的理解难度,从而激发学生更好的产生猜想,此为实验前的导入。而要达到此成效,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进度以及学习状态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导入环节设计。
二、转变学生角色尊重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外加提示、拓展和总结。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更是要贯彻此要求。亲身体验后,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印象更深刻,记忆也更加持久。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从目标、设计、操作到分析和结论,数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步。前期对实验的精心设计也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且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尤其是考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操作,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实验的终极目标。
三、运用实验凸显数学特点
因为小学数学是一项较为抽象的学科,部分教材内容紧靠讲解可能无法令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并且有些例如公式等规律需要长期的操作来得出結论。但是由于数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用于公式等规律论证的环节,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数学实验做起,以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反映客观规律的特点。比如,安排学生搭建正方体组建具有稳定性的模型,之后记录需要的正方体数量和摆放的位置,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找到稳定性高、利用正方体数量少的摆放方法,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从实验操作和数据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数学实验的感悟,凸显数学学科的特点。
四、提高数学实验的直观性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难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是教师最认可的优势。小学数学中概念、定理和公式比较多,要真正理解这些内容确实离不开数学实验这种教学手段。对小学生来说,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动作以及与动作相关联的表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认知对象,即先是自己的动作,然后是具体的形象,最后才是言语和词。在数学实验中,动手操作是认识的起点,学生能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五、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
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也是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验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们在交流实验方式或者结果的过程就是思想互换的过程.有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于自己是否操作正确并不清楚,通过交流学习就可以发现自身问题,同时也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秀之处,优势互补,不清楚的问题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使得实验的乐趣增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小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辩论或者是提问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老师对于这种交流学习的方式要给予鼓励支持,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是交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学习上的讨论也可能慢慢就变成了聊天、说闲话,所以老师对于这种现象要进行严格看管,不能让学生做学习之外的事,不然就会白白浪费时间,会耽误整体上课进度.专家表明:适当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但是时间过长的交流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老师要注意时间的管理和课堂利用率.
六、立足生活化教学经验
教师在立足于不同的教学实际,分享学生的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翻转教学课堂的有效设置,教师在为学生解读不同的教学理论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动力,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的,教师也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在立足于实际的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握与分析,才会变得更加的精准,学生在进行分数知识内容计算的过程中,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通分,什么是最简分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合理有效的优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分享不同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默契程度。
新课改实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逻辑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对策分析,可以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魏良田. 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5):69-69.
[2]黄雪丽.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工具开发的探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20(00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