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信息极为有限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数据连续3个月回升,并在2009年12月和今年1月连续稳定在2900亿元的较高水平。面对此种情况,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热钱正在加速流入国内。
然而,在大家仍然沉浸在流入忧虑之中的当下,未来国际资本可能流出的种种迹象和风险却正在零星显露,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外币存、贷款增速同时上升。自2009年12月以来,外币存、贷款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同时反弹(图1)。在自2003年1月以来的数据中,这种连续两个月同向变化的情况,相当少见。最近两年显示的情况一般是,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就会出现外币贷款增速的快速上升,同时外币存款增速下滑;反之,则是外币贷款增速下降,存款同比增速回升。
当然,我们无法排除最近两个可能存在临时性因素扰动,使得外币存、贷款增速同升(比如12月往往会出现存款回流)的情况,但如果未来数月二者同步回升态势仍然延续,则其透露的市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前景出现分歧的信息就会更加清楚。汇率前景的分歧,无疑会影响未来国际资本流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于这种外币存、贷款增速的同步回升,试图以出口回暖、贸易融资需求上升来全部加以解释是片面的。因为在2005年1月-2007年6月之间,我国出口增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上,一些月份甚至高达40-50%,但这段时期不仅外币存、贷款增速相当平稳,而且也未出现过二者增速持续同时回升的情况。
第二,经济回暖、住宅房地产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上海商业地产价格却出现下滑。对于2009年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见底回升并在下半年实现“V型反弹”,人们依然印象深刻。根据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提供的上海房价指数(图2),上海“住宅”价格指数自2009年4月开始回升,由2009年3月的最低2900点一直回升2010年的4200点,上升了1300点,升幅高达45%。上海办公楼指数则同样在3月出现2009年的年内低位2209点,在4、5月走平之后,6、7月开始出现连续回升,在7月达到2225点,但是,令人疑惑的,自9月之后却突然掉头向下至今,到2010年1月指数下跌到了1988点,已跌破2009年的最低水平。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回暖,办公楼价格应该呈回升态势。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回暖形势远比上半年更为清楚且整个市场对2010年经济增长信心也更加充足的情况下,办公楼价格至少不应该出现在已启动上涨步伐后却再度下跌的情况。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情况竟然还出现在了住宅价格加速上涨的过程中。几乎与此同时,国内媒体关于国际投行出售上海物业的消息开始见诸报端。
第三,美联储调高贴现率后全球股市出现“西方普涨,东方普跌”格局。很多人将本次联储调高贴现率举动在大宗商品上所诱发的市场上涨反应与2009年10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首次加息相类比,认为两者向市场传递的信息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更为乐观而明朗。笔者也对此表示认同。
但是,绝大多数观察者都忽略两次反应当中存在一个重大而鲜明的差别,那就是:澳大利亚央行首次加息消息宣布后,全球股市几乎“东西方同涨”;但在2010年2月18日联储宣布调高贴现率后,全球股市表现则是鲜明的“西方普涨,东方普跌”。
第四,港币从此前一直牢牢盯住的升值天花板跌落。除上述现象外,作为国际热钱套利中国操作的前沿司令部,港币汇率的变化能够较好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态度。而在国际资本流入的压力下,港币汇率此前一直牢牢盯住汇率波动区间上轨7.7500,但是,自2009年12月中旬开始,港币开始从上轨跌落,在1月末下滑至7.7765,此后虽有所回升,但至今再也没有回到7.7500的天花板。
上述种种现象,几乎全部指向未来国际资本面临从中国乃至亚太新兴经济体资产上撤出的风险。
然而,在大家仍然沉浸在流入忧虑之中的当下,未来国际资本可能流出的种种迹象和风险却正在零星显露,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外币存、贷款增速同时上升。自2009年12月以来,外币存、贷款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同时反弹(图1)。在自2003年1月以来的数据中,这种连续两个月同向变化的情况,相当少见。最近两年显示的情况一般是,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就会出现外币贷款增速的快速上升,同时外币存款增速下滑;反之,则是外币贷款增速下降,存款同比增速回升。
当然,我们无法排除最近两个可能存在临时性因素扰动,使得外币存、贷款增速同升(比如12月往往会出现存款回流)的情况,但如果未来数月二者同步回升态势仍然延续,则其透露的市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前景出现分歧的信息就会更加清楚。汇率前景的分歧,无疑会影响未来国际资本流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于这种外币存、贷款增速的同步回升,试图以出口回暖、贸易融资需求上升来全部加以解释是片面的。因为在2005年1月-2007年6月之间,我国出口增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上,一些月份甚至高达40-50%,但这段时期不仅外币存、贷款增速相当平稳,而且也未出现过二者增速持续同时回升的情况。
第二,经济回暖、住宅房地产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上海商业地产价格却出现下滑。对于2009年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见底回升并在下半年实现“V型反弹”,人们依然印象深刻。根据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提供的上海房价指数(图2),上海“住宅”价格指数自2009年4月开始回升,由2009年3月的最低2900点一直回升2010年的4200点,上升了1300点,升幅高达45%。上海办公楼指数则同样在3月出现2009年的年内低位2209点,在4、5月走平之后,6、7月开始出现连续回升,在7月达到2225点,但是,令人疑惑的,自9月之后却突然掉头向下至今,到2010年1月指数下跌到了1988点,已跌破2009年的最低水平。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回暖,办公楼价格应该呈回升态势。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回暖形势远比上半年更为清楚且整个市场对2010年经济增长信心也更加充足的情况下,办公楼价格至少不应该出现在已启动上涨步伐后却再度下跌的情况。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情况竟然还出现在了住宅价格加速上涨的过程中。几乎与此同时,国内媒体关于国际投行出售上海物业的消息开始见诸报端。
第三,美联储调高贴现率后全球股市出现“西方普涨,东方普跌”格局。很多人将本次联储调高贴现率举动在大宗商品上所诱发的市场上涨反应与2009年10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首次加息相类比,认为两者向市场传递的信息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更为乐观而明朗。笔者也对此表示认同。
但是,绝大多数观察者都忽略两次反应当中存在一个重大而鲜明的差别,那就是:澳大利亚央行首次加息消息宣布后,全球股市几乎“东西方同涨”;但在2010年2月18日联储宣布调高贴现率后,全球股市表现则是鲜明的“西方普涨,东方普跌”。
第四,港币从此前一直牢牢盯住的升值天花板跌落。除上述现象外,作为国际热钱套利中国操作的前沿司令部,港币汇率的变化能够较好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态度。而在国际资本流入的压力下,港币汇率此前一直牢牢盯住汇率波动区间上轨7.7500,但是,自2009年12月中旬开始,港币开始从上轨跌落,在1月末下滑至7.7765,此后虽有所回升,但至今再也没有回到7.7500的天花板。
上述种种现象,几乎全部指向未来国际资本面临从中国乃至亚太新兴经济体资产上撤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