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对这门课程内容上的模块化改革为例,来说明模块化教学内容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并能相应提高教师的总和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模块化
近年来,全国所有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使用了统一教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工程教材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对于规范教学,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确有重大意义。但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甚至中心整合。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例,在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改革,可为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一、对原有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未改革之前,此门课程的安排存在如下问题:
(一)未针对高职学生的需求,过于注重正面教育相关词汇的罗列,惯于硬性拔高,带有过强的“政治味”色彩,往往“板着面孔说话”,不易被教学对象所接受,甚至会使教学对象出现“逆反心理”。
(二)教学内容仍习惯于从一般定义、原理、原则、特点出发,对现实许多问题缺乏深刻的分析,学生感觉脱离现实生活,不知如何运用所学来解释社会现象,产生不理解,导致无法有效地引导其态度与行为。
(三)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以往的教学内容安排几乎全是理论讲授,虽有少数几节实践内容,但实践内容与课堂理论讲授严重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且纯理论教学不能显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而人们必须创造这个社会,作为他们理想的体现。”纯理论式教育从理论到理论,从本本到本本,使理论教育因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也大大削减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重识记、轻能力。对这门课程的考核往往仅限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陷入对“理论教条”的考核。思政课的素质教育水平如何,归根结底应看实际行动,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积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和讲授方法的创新,逐步探索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模块化改革介绍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的原则
1.符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高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带有功利化倾向,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系统掌握政治理论能力不够。因此此门课程需围绕学生专业、职业等特点展开,打破理论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突出教育的职业属性和就业导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特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最直接的体现。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的一般内容,还应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对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它们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让他们了解即将参加的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使之能够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这对将来从事这类职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对医学系学生讲解模块三的内容之职业中的道德时可联系当前医生职业实际,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并让学生们做了一次集体宣誓活动,宣誓词由学生自己根据现实状况提出,并交由指导老师修改,既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提前对本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2.内容结构大体遵循“问题——适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实践性指导”的基本模式,理论上的阐述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相结合。以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模块一“自我完善”为例来说明。以问题导入,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我应该怎样适应这样的变化呢?分四大专题来进行理论阐述。专题一为适应人生新阶段,进行三个认识,认识我的大学,认识大学生活特点,认识自我;提高三种能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专题二为协调人生环境,实现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关系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在认识了自我和环境的变化后,面临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因此专题三围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展开,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樹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因此专题四详细阐述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人生目的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将进行大学生活规划的实践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能真正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1.打破原有书本的章节秩序,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模块化教学。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喜感性认知,厌纯理论知识;喜生活知识,厌社会知识;喜专业学习,厌政治学习等。据此,我们从感性到理性,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生活,从表面现象到本质抽象,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规划为四个模块:以健康成才为目标的入学适应教育的“自我完善”模块,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幸福的家”模块,以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模块和以增强法律意识为要求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权益维护”模块。
2.对课程的定位为“两服务”,即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服务。在内容的具体讲授中与专业紧密联系,根据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和案例分析。如在“幸福的家”模块教学中针对园林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讲授中突出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美化校园和周遭环境,而针对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讲授中突出爱国主义基本要求之“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每一模块均有一个实践活动作为课内教育的拓展,与“自我完善”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大学生活规划”,与“幸福的家”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大学生谈恋爱之利弊”辩论赛,与“道德修养”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活动是“校园文明状况调查”,与“权益维护”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活动为“观看马加爵庭审谈感受”。
4.考核评价重形成性评价,改变“一考定优劣”的状况。在这一改革中第一次把班主任评分纳入其中,并占总成绩的20℅。由于“思政课”教师数量有限,而授课对象为全院学生,故无法对学生的发展变化一一掌握。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为成绩评定依据之一,更能体现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动态评价。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后的效果分析
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改革之前,教师讲课照本宣科,从本本到本本,未思考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现实缺乏活力,学生不愿意配合,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很难做到“亲其师,信其言”,教学效果一般。为适应改革后的教学变化,教师需不断钻研,推陈出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项目,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改善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2.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紧密联系了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效果评价均高于其他公共课如体育课、英语课,甚至高于自己的专业课程。本次模块化改革最大特点是每一模块均设置实践项目,通过设置问题和实践项目、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春平.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实践为例[J] . 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袁劲果.“05方案”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综述[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3]吕仓福.深化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2010(08).
[4]艾四林.深化新课程体系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清华大学学报,2010(0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模块化
近年来,全国所有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使用了统一教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工程教材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对于规范教学,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确有重大意义。但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甚至中心整合。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例,在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改革,可为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一、对原有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未改革之前,此门课程的安排存在如下问题:
(一)未针对高职学生的需求,过于注重正面教育相关词汇的罗列,惯于硬性拔高,带有过强的“政治味”色彩,往往“板着面孔说话”,不易被教学对象所接受,甚至会使教学对象出现“逆反心理”。
(二)教学内容仍习惯于从一般定义、原理、原则、特点出发,对现实许多问题缺乏深刻的分析,学生感觉脱离现实生活,不知如何运用所学来解释社会现象,产生不理解,导致无法有效地引导其态度与行为。
(三)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以往的教学内容安排几乎全是理论讲授,虽有少数几节实践内容,但实践内容与课堂理论讲授严重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且纯理论教学不能显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而人们必须创造这个社会,作为他们理想的体现。”纯理论式教育从理论到理论,从本本到本本,使理论教育因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也大大削减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重识记、轻能力。对这门课程的考核往往仅限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陷入对“理论教条”的考核。思政课的素质教育水平如何,归根结底应看实际行动,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积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和讲授方法的创新,逐步探索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模块化改革介绍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的原则
1.符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高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带有功利化倾向,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系统掌握政治理论能力不够。因此此门课程需围绕学生专业、职业等特点展开,打破理论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突出教育的职业属性和就业导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特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最直接的体现。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的一般内容,还应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对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它们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让他们了解即将参加的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使之能够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这对将来从事这类职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对医学系学生讲解模块三的内容之职业中的道德时可联系当前医生职业实际,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并让学生们做了一次集体宣誓活动,宣誓词由学生自己根据现实状况提出,并交由指导老师修改,既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提前对本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2.内容结构大体遵循“问题——适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实践性指导”的基本模式,理论上的阐述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相结合。以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模块一“自我完善”为例来说明。以问题导入,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我应该怎样适应这样的变化呢?分四大专题来进行理论阐述。专题一为适应人生新阶段,进行三个认识,认识我的大学,认识大学生活特点,认识自我;提高三种能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专题二为协调人生环境,实现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关系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在认识了自我和环境的变化后,面临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因此专题三围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展开,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樹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因此专题四详细阐述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人生目的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将进行大学生活规划的实践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能真正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1.打破原有书本的章节秩序,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模块化教学。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喜感性认知,厌纯理论知识;喜生活知识,厌社会知识;喜专业学习,厌政治学习等。据此,我们从感性到理性,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生活,从表面现象到本质抽象,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规划为四个模块:以健康成才为目标的入学适应教育的“自我完善”模块,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幸福的家”模块,以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模块和以增强法律意识为要求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权益维护”模块。
2.对课程的定位为“两服务”,即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服务。在内容的具体讲授中与专业紧密联系,根据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和案例分析。如在“幸福的家”模块教学中针对园林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讲授中突出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美化校园和周遭环境,而针对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讲授中突出爱国主义基本要求之“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每一模块均有一个实践活动作为课内教育的拓展,与“自我完善”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大学生活规划”,与“幸福的家”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大学生谈恋爱之利弊”辩论赛,与“道德修养”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活动是“校园文明状况调查”,与“权益维护”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活动为“观看马加爵庭审谈感受”。
4.考核评价重形成性评价,改变“一考定优劣”的状况。在这一改革中第一次把班主任评分纳入其中,并占总成绩的20℅。由于“思政课”教师数量有限,而授课对象为全院学生,故无法对学生的发展变化一一掌握。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为成绩评定依据之一,更能体现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动态评价。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后的效果分析
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改革之前,教师讲课照本宣科,从本本到本本,未思考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现实缺乏活力,学生不愿意配合,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很难做到“亲其师,信其言”,教学效果一般。为适应改革后的教学变化,教师需不断钻研,推陈出新,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项目,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改善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2.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紧密联系了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效果评价均高于其他公共课如体育课、英语课,甚至高于自己的专业课程。本次模块化改革最大特点是每一模块均设置实践项目,通过设置问题和实践项目、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春平.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实践为例[J] . 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袁劲果.“05方案”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综述[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3]吕仓福.深化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2010(08).
[4]艾四林.深化新课程体系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清华大学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