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避免“伪沟通”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上初中以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认为自己与父母很少沟通,但是他们又反映说父母喜欢对他们管头管脚,也就是说父母非常愿意和他们说话,每天都会询问他们学业上的事情。这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的现象其实并不矛盾,它反映出当代青少年与父母在交流中出现了“伪沟通”现象。
  所谓“伪沟通”,就是从沟通形式上看,父母与子女似乎交流得不少,但实际上这种沟通是浅层次的,没有进入深层次,没有触动心灵和思想;从沟通内容上看,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以学习成绩、学业表现为主,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多种需求。这样的沟通大多质量低、效果差,几乎属于无效沟通,因此被称为“伪沟通”。正如一位教育调查者所说:双方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缺少沟通艺术,且渠道单一,单纯关注学习,忽略全面发展。
  也正因为这种沟通上的错位,使得父母表面看起来很爱与孩子沟通,也经常和孩子沟通,但是沟通效果却不好,孩子依然有了烦恼没有地方倾诉。
  郑州某中学初三学生王玉就遇到了类似情况。她和父母沟通的机会不多,偶尔说上几句,也常常话不投机。“每天回家后,一家人除了吃饭在一起,大部分时间各忙各的,我吃完饭就进书房学习去了。”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听到周杰伦出了新专辑,她兴奋不已。父母却在一旁冷冷地说:“奇怪,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做完作业,王玉上网去自己喜爱的文学论坛“灌水”。还没半个小时,父母就责问:“上网多长时间了?有这些时间可以多做多少道题!”诸如此类的事情频频发生。一次作文课,老师布置了《我和爸爸妈妈》的命题作文,王玉在作文中道出了和父母沟通困难的苦恼。父母得知后很吃惊,询问女儿:“我们和你沟通得不少啊,你怎么会觉得和我们沟通很困难呢?”
  这个案例揭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父母觉得自己苦口婆心,孩子却不理解自己;孩子认为父母整天唠唠叨叨,也是一点不理解自己。因此,沟通变得困难重重。父母与孩子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障碍,首要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缺乏足够的尊重。很多父母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的话都是有理的,因此与孩子沟通时大多理直气壮,沟通的结果只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结果,本来应该平等的沟通变成了生硬的命令。这种不尊重孩子的做法,难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因此沟通出现障碍。如果父母能够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这就为有效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好呢?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马语者”驯马的故事。
  英国有一个名叫罗伯特的人,从小生活在马场,他很懂得驯马,被人誉为“马语者”。一般情况下,驯马至少要花一个月的时间,而他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己的方法,再野的马到了他手里,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被驯服,因此很多人特别佩服他,认为他是一个神奇的人,能通马性,还专门从遥远的地方跑来向他学习驯马。
  但是罗伯特说他的驯马方法并不神奇,他只是非常注意与马进行交流而已。他说传统的驯马方式太粗暴了,使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他认为人们应该尝试着与马进行沟通,和马成为亲密的伙伴,而不是靠暴力将马驯服。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他在62岁的时候决定到自然环境中寻找野马做实验。英国BBC广播公司全程跟踪拍摄。罗伯特没有用任何先进武器或者特别工具,他只是骑着自己的马,跟踪了一匹野马一天一夜。在这段时间里,他不去打扰野马,只是静静地跟着,直到那匹野马自己放松警惕,慢下来停下来,愿意让他靠近,他才靠近。走到野马跟前,他不时地抚摸它,安慰它,给它适应的过程。终于,他把马鞍放在了野马的背上,驯服了桀骜不驯的野马。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即使桀骜不驯的野马也一样可以被驯服。但是,高明的驯服不是靠粗暴和强制,而是靠温柔、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不是罗伯特驯服的马通人性,而是罗伯特通马性。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虽说孩子和野马不能类比,但道理是相通的。父母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要“通”孩子的品性、习性。这个“通”就是对孩子要有充分的了解,只有了解孩子后才能用他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目的。
  其次,家长要记住,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说起“尊重”这个词,有的家长觉得太虚了,没法把握,根本不是沟通的有效方法。实际上,尊重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与子女有效沟通的一种理念,它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方法。尊重孩子,父母不妨从下面几方面人手:
  1 多让孩子自己选择。早餐喝牛奶还是豆浆,吃面包还是米粥,都可以听听孩子的建议,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做出选择,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多父母经常给孩子下命令:“你必须喝牛奶。”“你必须穿雨衣。”进而是“你必须考到班里前五名。”“你必须考100分。”“你必须上外语补习班。”等等。这些不够尊重的表达方式,会渐渐让孩子失去沟通的兴趣和期待,不再向父母敞开心扉。
  2 抓大放小。不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很多父母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都是从小事开始的,比如:埋怨孩子起床慢、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巴、吃饭时米粒掉到了餐桌上、牛奶倒得太满、看书时鼻子快贴到书上了……过多的干涉让孩子烦不胜烦,有被父母控制的感觉。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3 在孩子诉说的时候,认真倾听。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应该每天多问孩子问题,因此一见到孩子就“狂轰滥炸”:你今天开心吗?在学校表现好吗?挨老师批评没有?你去哪儿了?干什么了……父母过多地询问同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耐烦,认为父母处处想监视自己、控制自己。因此,有的孩子会用不合作的态度来对付父母:“没干什么。”“没去哪儿。”“还行。”“一般。”等等。而这些含糊不清的回答根本不是有效的沟通。其实,父母要做的是倾听,当孩子想对你有所表达的时候,父母最好能停下手里的活,或者把目光从电视机上移开,耐心地听孩子讲话,并回应孩子的讲话。
  4 接纳孩子的失败。我们出发要去某个风景区,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会走错路,有时会遇到交通堵塞,有时会遇到刮风下雨,……这些都是正常的。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遭到失败,可能会走弯路。父母要接纳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理解和包容。同时,这也是尊重生命本质,尊重成长发展规律的做法。
  如果父母做到了以上几点,并像罗伯特一样拿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那么,和孩子沟通就不再是难题。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提出基于P2P技术RFID网络数据清理模型能够通过在相邻节点间互换信息来判别和清除错误的RFID信息,在保证了较高的信息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对单个节点信息读取正确性的要求,减少
活动中,我发现豪豪老走神,还会时不时地使劲儿眨眼睛、眯眼、突然张大嘴巴、作打哈欠样。每次我问他:“你有哪儿不舒服吗?”他总是摇着头说:“没有。”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眨眼睛?”豪豪一脸茫然:“我不知道啊!”说完,还是时不时地眨眼、张嘴。这是为什么呢?我心里犯了嘀咕。  下午,孩子离园时,我和豪豪妈说起此事,尽管我说得很委婉,但豪豪妈还是一下子急了起来:“老师,我也发现了,我都跟他说了好几次了,还打
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
有两种自卑。一种是面对上帝的自卑,这种人心怀对于无限的敬畏和谦卑之情,深知人类一切成就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忘乎所以,不会狂妄。另一种是面对他人的自卑,这种人很在
本文从产业组织和企业行为的视角,探讨了二元(价格与进入)管制下边缘性进入发生的技术、需求和结构性条件,从而对管制放松的初始诱因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即管制放松是技术进步(
近段时间,有关我国新型导弹驱逐舰的消息可谓是铺天盖地,国内外报刊、互联网上的各种报道也一浪高过一浪,掀起了一股新驱热。虽然目前关于新驱的细节还处于保密之中,但从现在
我是一名一线教师,也是一个爱书的人——爱读书、爱写随笔,也喜欢与身边人交流读书感悟。最近读了一本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因为我想知道如何读书,如何成功!这本书主
家长:幼儿园时期,因为年龄的缘故,我们和老师对孩子都呵护有加,一个班有20多个孩子,三位老师在照顾,我担心上小学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照顾不到我的孩子,孩子会不会因此产生
她是声名远扬的舞蹈家,带着自己的舞蹈团飞遍全世界;她拥抱娱乐,永远是选秀节目里说话最不留情面的评委,对同行的不满也一字一句地写在微博上。人们爱她恨她,全是因为她咄咄
本研究深入乡村小学,了解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揭示他们内心的幸福体验和困难诉求。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选取了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区的539名乡村小学教师作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