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西双版纳国有农垦事业自1953年创建以来,围绕屯垦戎边、创建国家天然橡胶产业基地两大历史性任务,逐步建立了以天然橡胶为主体、兼有茶叶、甘蔗、水果等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逐步发展壮大为有十大县级农场近16万人的农垦企业集团,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其中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200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国有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在保持农场国有土地性质不变、企业职工身份不变前提下,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实施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要改革任务。这次农垦改革,是农垦创建50多年来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职工群众实惠最多、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涉及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改革成败事关西双版纳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农场改革中以及改革后,如何做好金融服务、加大资金支持,积极创新适合辖区农场生产经营特点的金融服务方式和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垦改革发展,是辖区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急需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西双版纳垦区几乎占了云南省农垦的“半壁江山”,西双版纳垦区建成了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年干胶产量约占云南农垦干胶总量的80%,约占全国的20%。这次农垦改革涉及西双版纳州垦区10个国营农场,土地面积169万亩,其中,橡胶林地约110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1.2万亩,甘蔗种植面积近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万余亩,总人口15.82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5%。这次农垦改革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改革的成败事关西双版纳社会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农垦改革以来,全州金融机构密切关注改革进展情况,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工作,着力支持农垦改革发展。州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农行、农村信用社和景阳橡胶公司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了农垦改革进程中制胶企业开立银行账户和对制胶企业现金供应问题;把推动橡胶林木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农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推动农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自2010年以来全州银行业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73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垦改革中农场融资难问题;切实改善民生金融,推广小额贷款信贷产品,截止2011年9月末全州农垦职工贷款余额达5.45亿元,其中危房改造贷款余额4304万元,支持1467户职工完成危房改造,“贷免扶补”创业贷款余额3713万元,帮助650名人员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垦区银行卡业务,累计为农垦职工发放“惠农卡”6.02万张。全州金融机构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金融支持农垦改革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金融支持西双版纳农垦改革面临的困难
(一)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垦区获得便捷金融服务难
西双版纳辖内10个国营农场作业区主要分部在各乡镇和边境地区。目前西双版纳州农村地区共有75个对外营业银行机构网点,占全州网点总数的54.7%,自然村还没有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的银行机构网点数量为1.14个,全州31个乡镇共发展特约商户248家,布放POS机260台,布放ATM机54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分别占全州总数的10.21%、31.58%、7.92%。西双版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缺失和金融服务网点少等问题仍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仍然薄弱,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方式较单一、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仍较突出。调查显示,西双版纳垦区生产一线大部分职工获取存款取款等最基本金融服务仍较困难,农垦职工普遍反映,垦区金融服务点少、从业人员少、办理业务工作效率低、办理存取款业务经常要排长队等候等;因垦区金融服务网点少、离居住地较远,储户存取款还要排长队等原因,一些胶农开始购买保险柜把钱存放在家里,积累到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后再存入银行。家庭保存大量现金,增加了家庭安全隐患。
(二)农村结算服务滞后,橡胶加工企业非现金结算难
农垦实行承包到户,农场与农垦橡胶加工企业分离后,辖内民营制胶企业和农垦制胶企业均可收购农场职工乳胶。由于垦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办理存取款、转账不方便,农场职工几乎不用银行转账或现金支票结算,当天卖的胶水要求橡胶加工企业当天就现钞结算,造成橡胶加工企业现钞需求量剧增。如勐罕镇曼列胶厂,2011年1-11月支出收购乳胶款项6亿元,其中现钞支付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该厂每天都要从农村信用社支取上百万元现钞,有时候一天要取款两次,现钞结算不仅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现金调运频率,同时加大了企业大额现金调运、库存的风险,以及胶农携带大量现的不便和所带来的风险。
(三)金融扶持政策缺乏,农垦企业化解历史债务包袱难
调查显示,农垦创建50多年来,西双版纳农垦除了扶贫贷款政策外,基本没有得到其他金融扶持优惠政策。据勐海县黎明农场反映,目前该场的银行贷款余额达6500多万元,每年需支付银行贷款利息500多万元;这些贷款绝大部分是上世纪1990年以前“企业办社会”形成的债务,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形成的债务,企业改革进程中历史债务包袱沉重。黎明农场是国家级贫困县(勐海县)内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企业经营困难、历史债务包袱沉重,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农垦改革期盼金融扶持新政策。
(四)贷款债务划转面临诸多困难,防范农场贷款风险难
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维护垦区稳定的若干意见》(云发[2009]19号)精神,此次农垦改革后云南省内各州(市)农垦分局将撤销,云南农垦集团下属39个农场划归所在州(市)实行属地管理;公司原债权债务关系,按照“债权债务随资产走”的原则进行处理;西双版纳辖内国营农场将承担在农行云南省分行贷款5.4亿元的还款责任,债务已下划至西双版纳州内10个农场管委会,由农行西双版纳州分行承接下划的贷款,采取“下贷上还”方式,支持辖内农场归还云南农垦集团债务、了结债权债务关系。但是,目前由于农场改革还不到位,不能确定划转贷款的合法承贷主体;各农场改革方案和实施情况不一,向农场承包人收取承包费用或资源使用费难度较大,还贷存在困难;实施承包到户后农场的胶林承包给职工个人,即胶林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和相关收益权已经分离,农场以不完整的林权抵押贷款,一旦贷款逾期银行依法收贷难。农垦改革债务划转后,农行西双版纳州分行对辖内农场贷款5.4亿元的风险不可控因素较多,防范贷款风险难。
(五)融资保障服务机制不完善,农垦企业贷款难
农垦改革后,融资难是农垦企业最突出矛盾,特别是自2010年底以来我国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收紧银根,农垦企业贷款困难加剧。融资难除企业自身原因外,还有诸多其他制约因素:中介服务收费过高,据黎明农场反映,该场每年从农业银行借款6个月或1年期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每次贷款用同一宗土地使用权抵押,评估机构每次评估的有效期为1年,企业偿还到期贷款后,再次贷款时银行都要求对土地进行重新评估,每次评估费用高达1万多元。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农垦改革后农场与农垦企业分离,农垦企业融资条件受限,农场拥有的橡胶林权不再为农垦企业融资担保,农垦企业融资能力下降;据勐养镇天海肥合厂反映,农垦改革后企业无融资渠道是制约企业发展经营的主要瓶颈,因未能及时获得企业生产流动资金贷款,2011年该厂生产产量受到较大影响,流失了许多客户资源,失去部分市场。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政策难落实,自2008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以来,中央、省级财政对辖内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每年足额划拨到位,但州县财政承担奖励资金的15%部分一直未能兑现。
(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场抵御自然灾害难
与农业经济、农业信贷相比较,西双版纳州农业保险总量小、涉及面窄,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特别是林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西双版纳州已建成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全州橡胶种植面积达386万亩,但全州14家保险机构只有1家承办橡胶树保险业务,已承办橡胶树保险面积仅占全州橡胶种植面积的0.3%。农业保险滞后,银保合作不足,农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同时制约了银行业信贷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持续支持。
二、金融支持西双版纳农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全州金融业要积极发挥应有的助推作用和“输血”功能,加强银场合作,大力支持农垦改革,组建新农场、改造重组农场橡胶公司,促进实现农场领导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大变革,垦区广大职工群众生活的大改善。
(一)加快推进垦区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切实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西双版纳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服务产品少、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各级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富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住垦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关键环节,从加强垦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创新惠农支付服务方式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垦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进垦区服务手段电子化和信息化,畅通垦区支付结算渠道,努力满足胶民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改进和提升垦区金融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村贷款产品创新,切实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
融资难是制约西双版纳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健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住垦区担保抵押物不足的关键环节,从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模式方面着手着力进行垦区贷款产品创新;切实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发展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林权抵押贷款、基于订单农业与保单的信贷产品,依托垦区天然橡胶产业和其他林产业,重点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把推动橡胶林木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农垦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推动垦区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着力创新农垦企业信贷融资机制。
(三)积极争取金融扶持政策,支持西双版纳建设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天然橡胶主产区
自1953年创建以来,西双版纳农垦积极开拓和带动当地群众建立了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目前橡胶平均亩产、株产均居全国第一,天然橡胶干胶年产量逾10万吨,占云南农垦干胶产量的80%,约占全国产量的20%。调查显示,西双版纳农垦创建以来除了扶贫贷款政策外,未获得其他金融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目前,西双版纳推进农垦改革中农垦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消化“企业办社会”时期沉淀的历史债务包袱沉重,农垦改革期盼金融扶持新政策。建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政府积极向中央争取金融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出台支持天然橡胶生产加工的专项信贷政策,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贷款条件上适度放宽;建议扩大民族用品和民族贸易优惠利率贷款的范围,将边境县或贫困县内国有企业生产、加工、收购我国稀缺的资源性产品(天然橡胶)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纳入民品民贸优惠利率贷款范围,支持西双版纳建设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天然橡胶主产区。
(四)建立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拓展垦企融资渠道
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农村市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认真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有关政策,建议各级财政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有效涉农信贷投放,支持涉农企业加快发展。完善涉农贷款风险担保体系,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议各级财政部门整合现有担保公司,引导和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资金投资组建担保机构,多渠道解决“三农”、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改善中介评估机构服务,简化续贷续押项目评估,在抵押物实物形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按照市场价格对原评估价值进行调整,可沿用历史资料,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五)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净化垦区融资环境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滞后和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不能共享的关键环节,从加快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管理系统,扎实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新活动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妥善解决农垦改革中贷款债务划转问题,切实防范农场贷款风险,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农行做好贷款划转和贷款归还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农垦改革,明确划转贷款的合法承贷主体,落实还款责任和抵押担保物,积极推进银场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共同构建垦区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保障垦区橡胶产业加快发展
各保险机构要抓住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险种少,农村地区保险广度、深度低的关键环节,从推广政策性涉农保险产品,加快商业性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扩大农村地区保险广度、深度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农村保险产品创新;加强银保合作,重点推广小额贷款意外伤害保险、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橡胶树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橡胶树保险业务,切实扩大垦区农业保险覆盖面。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还要注意加大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目前,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造成橡胶树损毁的,国家赔付金额仅占受损金额10%,建议适当增加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金额,减轻保护涉及周边“三农”可预见经济损失,保障橡胶产业加快发展。
西双版纳国有农垦事业自1953年创建以来,围绕屯垦戎边、创建国家天然橡胶产业基地两大历史性任务,逐步建立了以天然橡胶为主体、兼有茶叶、甘蔗、水果等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逐步发展壮大为有十大县级农场近16万人的农垦企业集团,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其中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200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国有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在保持农场国有土地性质不变、企业职工身份不变前提下,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实施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要改革任务。这次农垦改革,是农垦创建50多年来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职工群众实惠最多、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涉及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改革成败事关西双版纳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农场改革中以及改革后,如何做好金融服务、加大资金支持,积极创新适合辖区农场生产经营特点的金融服务方式和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垦改革发展,是辖区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急需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西双版纳垦区几乎占了云南省农垦的“半壁江山”,西双版纳垦区建成了我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年干胶产量约占云南农垦干胶总量的80%,约占全国的20%。这次农垦改革涉及西双版纳州垦区10个国营农场,土地面积169万亩,其中,橡胶林地约110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1.2万亩,甘蔗种植面积近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2万余亩,总人口15.82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5%。这次农垦改革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改革的成败事关西双版纳社会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农垦改革以来,全州金融机构密切关注改革进展情况,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工作,着力支持农垦改革发展。州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农行、农村信用社和景阳橡胶公司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了农垦改革进程中制胶企业开立银行账户和对制胶企业现金供应问题;把推动橡胶林木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农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推动农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自2010年以来全州银行业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73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垦改革中农场融资难问题;切实改善民生金融,推广小额贷款信贷产品,截止2011年9月末全州农垦职工贷款余额达5.45亿元,其中危房改造贷款余额4304万元,支持1467户职工完成危房改造,“贷免扶补”创业贷款余额3713万元,帮助650名人员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垦区银行卡业务,累计为农垦职工发放“惠农卡”6.02万张。全州金融机构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金融支持农垦改革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金融支持西双版纳农垦改革面临的困难
(一)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垦区获得便捷金融服务难
西双版纳辖内10个国营农场作业区主要分部在各乡镇和边境地区。目前西双版纳州农村地区共有75个对外营业银行机构网点,占全州网点总数的54.7%,自然村还没有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的银行机构网点数量为1.14个,全州31个乡镇共发展特约商户248家,布放POS机260台,布放ATM机54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分别占全州总数的10.21%、31.58%、7.92%。西双版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缺失和金融服务网点少等问题仍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仍然薄弱,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方式较单一、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仍较突出。调查显示,西双版纳垦区生产一线大部分职工获取存款取款等最基本金融服务仍较困难,农垦职工普遍反映,垦区金融服务点少、从业人员少、办理业务工作效率低、办理存取款业务经常要排长队等候等;因垦区金融服务网点少、离居住地较远,储户存取款还要排长队等原因,一些胶农开始购买保险柜把钱存放在家里,积累到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后再存入银行。家庭保存大量现金,增加了家庭安全隐患。
(二)农村结算服务滞后,橡胶加工企业非现金结算难
农垦实行承包到户,农场与农垦橡胶加工企业分离后,辖内民营制胶企业和农垦制胶企业均可收购农场职工乳胶。由于垦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办理存取款、转账不方便,农场职工几乎不用银行转账或现金支票结算,当天卖的胶水要求橡胶加工企业当天就现钞结算,造成橡胶加工企业现钞需求量剧增。如勐罕镇曼列胶厂,2011年1-11月支出收购乳胶款项6亿元,其中现钞支付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该厂每天都要从农村信用社支取上百万元现钞,有时候一天要取款两次,现钞结算不仅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现金调运频率,同时加大了企业大额现金调运、库存的风险,以及胶农携带大量现的不便和所带来的风险。
(三)金融扶持政策缺乏,农垦企业化解历史债务包袱难
调查显示,农垦创建50多年来,西双版纳农垦除了扶贫贷款政策外,基本没有得到其他金融扶持优惠政策。据勐海县黎明农场反映,目前该场的银行贷款余额达6500多万元,每年需支付银行贷款利息500多万元;这些贷款绝大部分是上世纪1990年以前“企业办社会”形成的债务,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形成的债务,企业改革进程中历史债务包袱沉重。黎明农场是国家级贫困县(勐海县)内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企业经营困难、历史债务包袱沉重,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农垦改革期盼金融扶持新政策。
(四)贷款债务划转面临诸多困难,防范农场贷款风险难
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维护垦区稳定的若干意见》(云发[2009]19号)精神,此次农垦改革后云南省内各州(市)农垦分局将撤销,云南农垦集团下属39个农场划归所在州(市)实行属地管理;公司原债权债务关系,按照“债权债务随资产走”的原则进行处理;西双版纳辖内国营农场将承担在农行云南省分行贷款5.4亿元的还款责任,债务已下划至西双版纳州内10个农场管委会,由农行西双版纳州分行承接下划的贷款,采取“下贷上还”方式,支持辖内农场归还云南农垦集团债务、了结债权债务关系。但是,目前由于农场改革还不到位,不能确定划转贷款的合法承贷主体;各农场改革方案和实施情况不一,向农场承包人收取承包费用或资源使用费难度较大,还贷存在困难;实施承包到户后农场的胶林承包给职工个人,即胶林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和相关收益权已经分离,农场以不完整的林权抵押贷款,一旦贷款逾期银行依法收贷难。农垦改革债务划转后,农行西双版纳州分行对辖内农场贷款5.4亿元的风险不可控因素较多,防范贷款风险难。
(五)融资保障服务机制不完善,农垦企业贷款难
农垦改革后,融资难是农垦企业最突出矛盾,特别是自2010年底以来我国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收紧银根,农垦企业贷款困难加剧。融资难除企业自身原因外,还有诸多其他制约因素:中介服务收费过高,据黎明农场反映,该场每年从农业银行借款6个月或1年期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每次贷款用同一宗土地使用权抵押,评估机构每次评估的有效期为1年,企业偿还到期贷款后,再次贷款时银行都要求对土地进行重新评估,每次评估费用高达1万多元。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农垦改革后农场与农垦企业分离,农垦企业融资条件受限,农场拥有的橡胶林权不再为农垦企业融资担保,农垦企业融资能力下降;据勐养镇天海肥合厂反映,农垦改革后企业无融资渠道是制约企业发展经营的主要瓶颈,因未能及时获得企业生产流动资金贷款,2011年该厂生产产量受到较大影响,流失了许多客户资源,失去部分市场。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政策难落实,自2008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以来,中央、省级财政对辖内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每年足额划拨到位,但州县财政承担奖励资金的15%部分一直未能兑现。
(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场抵御自然灾害难
与农业经济、农业信贷相比较,西双版纳州农业保险总量小、涉及面窄,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特别是林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西双版纳州已建成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全州橡胶种植面积达386万亩,但全州14家保险机构只有1家承办橡胶树保险业务,已承办橡胶树保险面积仅占全州橡胶种植面积的0.3%。农业保险滞后,银保合作不足,农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同时制约了银行业信贷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持续支持。
二、金融支持西双版纳农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全州金融业要积极发挥应有的助推作用和“输血”功能,加强银场合作,大力支持农垦改革,组建新农场、改造重组农场橡胶公司,促进实现农场领导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大变革,垦区广大职工群众生活的大改善。
(一)加快推进垦区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切实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西双版纳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服务产品少、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各级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富有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住垦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关键环节,从加强垦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创新惠农支付服务方式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垦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进垦区服务手段电子化和信息化,畅通垦区支付结算渠道,努力满足胶民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改进和提升垦区金融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村贷款产品创新,切实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
融资难是制约西双版纳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健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住垦区担保抵押物不足的关键环节,从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模式方面着手着力进行垦区贷款产品创新;切实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发展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林权抵押贷款、基于订单农业与保单的信贷产品,依托垦区天然橡胶产业和其他林产业,重点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把推动橡胶林木林权抵押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农垦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推动垦区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着力创新农垦企业信贷融资机制。
(三)积极争取金融扶持政策,支持西双版纳建设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天然橡胶主产区
自1953年创建以来,西双版纳农垦积极开拓和带动当地群众建立了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目前橡胶平均亩产、株产均居全国第一,天然橡胶干胶年产量逾10万吨,占云南农垦干胶产量的80%,约占全国产量的20%。调查显示,西双版纳农垦创建以来除了扶贫贷款政策外,未获得其他金融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目前,西双版纳推进农垦改革中农垦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消化“企业办社会”时期沉淀的历史债务包袱沉重,农垦改革期盼金融扶持新政策。建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政府积极向中央争取金融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出台支持天然橡胶生产加工的专项信贷政策,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贷款条件上适度放宽;建议扩大民族用品和民族贸易优惠利率贷款的范围,将边境县或贫困县内国有企业生产、加工、收购我国稀缺的资源性产品(天然橡胶)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纳入民品民贸优惠利率贷款范围,支持西双版纳建设立足国内、辐射东南亚和南亚的天然橡胶主产区。
(四)建立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拓展垦企融资渠道
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农村市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认真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有关政策,建议各级财政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有效涉农信贷投放,支持涉农企业加快发展。完善涉农贷款风险担保体系,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议各级财政部门整合现有担保公司,引导和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资金投资组建担保机构,多渠道解决“三农”、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改善中介评估机构服务,简化续贷续押项目评估,在抵押物实物形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按照市场价格对原评估价值进行调整,可沿用历史资料,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五)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净化垦区融资环境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滞后和农户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不能共享的关键环节,从加快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管理系统,扎实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新活动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妥善解决农垦改革中贷款债务划转问题,切实防范农场贷款风险,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农行做好贷款划转和贷款归还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农垦改革,明确划转贷款的合法承贷主体,落实还款责任和抵押担保物,积极推进银场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共同构建垦区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保障垦区橡胶产业加快发展
各保险机构要抓住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险种少,农村地区保险广度、深度低的关键环节,从推广政策性涉农保险产品,加快商业性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扩大农村地区保险广度、深度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农村保险产品创新;加强银保合作,重点推广小额贷款意外伤害保险、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橡胶树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橡胶树保险业务,切实扩大垦区农业保险覆盖面。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还要注意加大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目前,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造成橡胶树损毁的,国家赔付金额仅占受损金额10%,建议适当增加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金额,减轻保护涉及周边“三农”可预见经济损失,保障橡胶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