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最美不过砖拱桥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有一个地方,让德国文坛巨匠、浪漫派诗人、剧作家歌德把心遗失,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为之感叹:“这里是我到过最美的地方!”让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动情地说:“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依然无法自拔!”那就是古老而美丽的海德堡。
  海德堡城市虽然不大,但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与现代混合体。过去,它曾是科学和艺术的中心,如今的海德堡延续传统,在城市内和城市附近建有许多研究中心,也是德国著名的旅游文化之都。
  海德堡位于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之间,坐落于内卡河畔,是德国最迷人的城市之一,也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座小城,方圆仅109平方公里,居民14万人左右。内卡河是莱茵河的第四大支流,内卡河发源于施威宁根,流经海德堡,于曼海姆注入莱茵河,海德堡市因一座古堡而得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德堡的市标建筑却是一座砖拱古桥,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在桥上留下足迹。当我的相机对准古桥时,简直不敢相信,两个多世纪前的红砖建筑历经200多年的风霜雨雪、战争和地震及人们无情的践踏还保持得那么完好。
  海德堡古桥又名卡欧德桥,建于1786~1788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内卡河两岸风景如画,如歌如诗,再加上一座砖拱老桥,为内卡河增添了点睛之笔。200多年前,此桥是通往海德堡城内的主要通道。在河的左岸,建有坚实的入口通到桥上。一眼看去,入口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桥头有两座坚固的圆塔,如同“卫兵”,分列两旁忠实护卫着,确保海德堡固若金汤。目前,古桥仅行人徒步专用。桥上有二座雕像,分别是选帝侯卡尔·欧德,当年也是他下令建造此桥的,另一座雕像是希腊神话中女神雅典娜。 海德堡古桥有9个拱门,“9”在欧洲是吉利数,且为大,我想拱门有9,可能原因就于此。在桥上往山岗上一望,就是著名的海德堡城堡,河流、绿树、桥梁、城堡,构成海德堡最美的视觉焦点。对游人来说,谁人不爱美,哪个不赏景,站在海德堡古桥上,凭栏眺望,高处的奥登山、桥下的内卡河尽收眼底。古桥的南头连接着海德堡古城和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古桥北头即是红褐色的著名古城堡。
  海德堡古桥横跨内卡河南北两岸,河南岸有一座桥头堡巍然屹立,与山上那红褐色的古堡遥遥相对。河对面山坡上则是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别墅和小楼掩映在葱郁的树林间,据说这里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富人阶层。站在桥上,几乎每个角度都是美景,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从对岸下桥,慢悠悠地步行,就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放佛回到歌德时代,因为你脚下就是著名的哲学家小径。除了歌德外,音乐家舒曼、作家马克·吐温、哲学家黑格尔等都在这条林间小道上留下了足迹。看似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却很有文化底蕴,哪位游人到此不想踏着名人的足迹行走。
  值得一提的是,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386年,16世纪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在校史上,曾先后出了1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德堡大学不少科系享誉世界,是中欧地区第三所大学,历史仅次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2000年德国高校排名,海德堡大学名列第1位。2010年《泰晤士报》进行大学排名,海德堡大学名列世界第57位。目前,在海德堡的学生人数占整个海德堡人口的1/4,给这座古老而浪漫的小城增添了无尽的青春气息。
  早在19世纪,海德堡就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和发展之地,使得海德堡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的象征和精神圣地。海德堡古桥不但是历史的见证,还是海德堡的美景、灵气的浑然天成点睛之笔,因而成为海德堡的象征。欧美多位知名诗人和艺术家都非常喜爱这座古桥,在诗人和艺术家的传记,都有过关于海德堡的记载,在许多世界文学史的著作里都可以见到海德堡的踪影,那些名人及其巨作无一例外都对古桥情有独钟。
  海德堡的老城依山面河,建筑以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为主,处处青砖红瓦。古堡、石桥、古意盎然的老城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折射出浪漫和迷人的色彩。13世纪的古城堡饱经沧桑,依然残留在山坡上,莱茵河的支流在山脚下流淌,陪伴着古堡度过风风雨雨。海德堡全城的建筑物除了城堡和教堂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低层棕红色斜顶房屋。不少斜顶方形房屋的一角还携带着一个略高出屋顶的笔筒式小雕楼,隐藏于绿色的山林中,使人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 凡是到过海德堡的人无不公认,海德堡是名不虚传的艺术之都、文化之城。在海德堡,即使你不是艺术家,普通人的诗兴也会被风情四溢的城市风光催生。飞架在如诗如画内卡尔河上的漂亮古桥,映照着夕阳余晖的古城堡,还有绿色的山岗,有着红砖建筑的清新街头景色,脚下石铺的小路,历尽沧桑的古树,无一不可入画、入诗。海德堡是德国数一数二的观光名城,在那里,任何人从容闲雅的心情决不会被破坏。难怪,当年文坛巨匠歌德在一首诗里曾写道:“我把我的心迷失在了海德堡。”
其他文献
崇圣寺远眺  对于大理崇圣寺,我早闻其名,最初是在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知道其笔下的“天龙寺”就是崇圣寺。后来写历史小说《忽必烈风云传》(上下卷,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为了写好忽必烈征讨大理国部分,查阅有关大理的资料时,知道这是皇家寺院,始建于唐朝时的南诏,有“南中巨刹”之称。还知道它规模弘大,香火长盛不衰。但对它的庐山真面目知道得并不具体真切。  这次来有“洱海月映苍山雪,下关风吹上关花”之称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玉器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程中,与历朝的宗教信仰、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以及风尚习俗息息相关,进而发展出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玉文化。本文就中国的玉文化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对中国自古至今的制玉材质作一梳理。  [关键词]中国玉文化;玉器;制玉材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8-0059-05  中国玉
期刊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不少公主堡一类的建筑。在哈密白杨河东岸有座公主城废墟;其位于库尔勒铁门关北部的公主岭上,形似古堡;在南疆名城喀什郊外有座香妃墓;在和田城有“传丝公主”树;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还有座公主堡。  这些公主坟、墓、堡和废墟遗址,大都是历史上中央王朝与西域少数民族实行联姻之后而留下的遗址,尽管今天离我们已经远去,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加强中央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增进友谊,追求安定
期刊
静宁的夜晚,如其所名,特别宁静。  没有嘈杂的声响,只有香甜一梦。惟独遗憾的是清晨起床,不像几年前第一次来静宁那样,还能听到令人回味无穷的广播声了。也许,它的销声匿迹恰好印证了这座小县城现代化的步伐与节奏。在朋友的陪同下,吃完牛肉面,就坐车出县城朝西南方向而去,寻访隐姓埋名于治平乡的成纪古城。  车出静宁小县,过威戎古镇,一路南行,经过李店乡时,公路两旁起伏的山坡上绿意浓浓,但绿意不是来自初夏的麦
期刊
在河西走廊东北部,有一块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着的绿洲,这就是民勤。沙暴肆虐,地广人稀,但当石羊河的碧波冲破重重阻碍,浸入戈壁沙漠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绿树成阴,阡陌纵横,炊烟缭绕,有着世外桃源的意境。  近年来,当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这块偏远的土地时,生态恶化极度加剧,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人们惊讶地发现,是民勤,像一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阻止了两大沙漠的合拢,筑起了
期刊
落日熔金,西地平线上蛰伏着雪山的影子,弱水早已被秋风吹瘦,不见了古渡口,连废墟上的石头也渐渐风化,成了黑色的碎片。我记住了这个黄昏。这个黄昏像内心的乡愁,覆盖了张掖故地,辽阔,幽远,无边无际。几年前的一个秋日,最早的一颗星从祁连山那边升起,照亮了傍晚旷古的秋色苍茫。在一个农家酒店,我推开窗子,看见茫茫的原野上行走着羊群,漫天飞舞的黄叶遮住了牧羊女的背影。我们是来探访黑水国古迹的,一大群记者、作家和
期刊
神秘的喀什老城是以艾提尕清真寺为中心,向外辐射扩展的,古城没有中轴线,随意设置街巷而无定规,灵活多变,顺地理,遂人意,街巷蜿蜒而伸,盘虬通幽,密如蛛网,一色的土楼,是生土建筑的天地。家家户户的土楼,见缝插针,叠床架屋地加了一层又一层,更多的过街楼用木头和土块,耙子墙跨街而过。好在南彊无雨,看似摇摇欲坠的土楼千百年来历经风风雨雨,还曾抗过6.7级的地震后屹立不倒。看来靠不住的土楼却很靠得住,在老城2
期刊
也许是受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或者是关于上海滩的电影看多了,虽然与上海没有特别的故事,但上海却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一个地方,一直都想去看看。也许时下的上海滩早已寻不见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半点风情,但我还是执意背起行囊,踏上了上海之旅。六天的行程让脑海里留下的记忆,一段、一片,慢慢浮现……  多伦路上怀古  多伦路因文人而名,民国时期的多伦路是文化名人聚集的地方,鲁迅、郭沫若、茅盾、康有为、叶圣陶、瞿秋
期刊
一  丝绸之路从开辟之日起,便机动灵活,成网状发展,比如出长安至咸阳便路分南、北,分别沿泾水、渭水河谷向西进发。进入甘肃境内,过天水后,则可分为三线,中线走秦安、通渭、定西至兰州一线;北线经靖远过虎豹口黄河古渡,穿景泰可进入河西走廊民勤、武威;南线则经陇西、渭源至临洮,在炳灵寺或大河家渡黄河进入青藏高原河湟谷地,还可穿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或向西直达新疆且末。这条线也是一条传统的商道,因为这其中勾连
期刊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 “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桂林的山,不像别处山脉连绵起伏,纵横千里,此间的河谷开阔平缓,一座座山头拔地而起,各自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