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学生的求异思维体现了这个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求异思维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和学生搞好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本身就有着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优势,下文笔者将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做出一定的讨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可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有效锻炼自己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或者是引入学生现实生活情况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了解,激发学生初步学习到计数单位“万”,并且可以熟悉地了解个位到万位的顺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比如班级里有多少学生?整个年级有多少学生,整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句子,思考句子中提到的那些使用汉字来描述数字的大小,如果转换成数字,应该怎样写,比如教材中的练习:长江一共有六千三百千米。中国海岸线一共有一万八千千米。其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数字来写出其中表达的数字。此时,有学生就出现了一定的求异思维,比如在表达数字时我们用的统一单位,那如果不使用统一单位千米等来表示,又应该怎样表示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
二、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求异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提出对问题和答案的质疑永远都是对于学生求异思维培养的最好方法,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对某些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设置一些容易让学生有启发的问题,或者制造相关的悬念,让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提出相关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形,从而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求异的习惯和意识。在认识轴对称现象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平时经常接触到的轴对称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学生进行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进行观察、对比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正方形一般都有两条对称轴,立马就有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换个角度,会清楚地观察到,正方形的对角线也是两条对称轴。教师应该抓住这种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那对于圆形这种特殊图形,其对称轴应该怎么计算呢?三角形的对称轴时好找时不好找,有些有,有些没有。通过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充分得到发展。
三、对比探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师适当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求异思维和习惯时,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求异方式,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学生的经验还不是特别足,所以很多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很容易产生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比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求异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不太足,虽然某些知识认真理解和掌握了,但是在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性,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尽量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巩固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完成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种多样的开放性练习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开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注意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在之后更加困难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學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争取做到标新立异,落实提高自身思维的求异性,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求异思维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和学生搞好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本身就有着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优势,下文笔者将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求异思维的培养策略做出一定的讨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可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有效锻炼自己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或者是引入学生现实生活情况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了解,激发学生初步学习到计数单位“万”,并且可以熟悉地了解个位到万位的顺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比如班级里有多少学生?整个年级有多少学生,整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句子,思考句子中提到的那些使用汉字来描述数字的大小,如果转换成数字,应该怎样写,比如教材中的练习:长江一共有六千三百千米。中国海岸线一共有一万八千千米。其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数字来写出其中表达的数字。此时,有学生就出现了一定的求异思维,比如在表达数字时我们用的统一单位,那如果不使用统一单位千米等来表示,又应该怎样表示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
二、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求异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提出对问题和答案的质疑永远都是对于学生求异思维培养的最好方法,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对某些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设置一些容易让学生有启发的问题,或者制造相关的悬念,让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提出相关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形,从而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求异的习惯和意识。在认识轴对称现象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平时经常接触到的轴对称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学生进行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进行观察、对比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出正方形一般都有两条对称轴,立马就有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换个角度,会清楚地观察到,正方形的对角线也是两条对称轴。教师应该抓住这种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那对于圆形这种特殊图形,其对称轴应该怎么计算呢?三角形的对称轴时好找时不好找,有些有,有些没有。通过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充分得到发展。
三、对比探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师适当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求异思维和习惯时,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求异方式,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阶段学生的经验还不是特别足,所以很多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很容易产生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比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求异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不太足,虽然某些知识认真理解和掌握了,但是在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性,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尽量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巩固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完成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种多样的开放性练习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开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注意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在之后更加困难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學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争取做到标新立异,落实提高自身思维的求异性,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