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中提到,要通过义务教育时期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要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能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分析探究小学数学对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15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要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1],为了凸显小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上,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通过开展趣味性、能动性的生动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将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知识化难为易,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将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六岁到十二岁不等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阶段,在这种年龄下,孩子普遍心智不成熟,如果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有关小学的教学工作开展比较困难。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就采用以老师讲授课程,学生接受相关知识为主,枯燥且模式单一的教学很容易被学生所厌弃,教学收效甚微。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比如,在课程设置中,因为小学课程设置相对较少,有时课程设置往往出现一整个上午都在上数学课的情况出现,长时间的枯燥教学,心智相对成熟的孩子也难以接受。
就目前教学而言,教学课程设置简单,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少课堂参与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教学开展活动难度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一般是老师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有需要回答的问题才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课堂氛围越来越差,教学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反作用。
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因为沉闷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教学中数学老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细致讲解,布置课后作业,下一堂课前及时检查作业为学生讲解错题难题。老师的工作量重,责任大,但是由老师大包大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思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2.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开展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摒弃单纯由老师单方面传输知识不求甚解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发散教学思维。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中“认识图形”这一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可以在图形认识中增加动画角色的图形认识,加入《玩具总动员》中的动漫人物角色,由同学来讲解漫画人物身上有多少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动漫人物的插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眼球,将注意力放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获得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要想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题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比如,在进行“认识时间”这一课时,可以利用班级自带的挂钟进行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备手表或电子表,老师教授时间的认识,分钟的换算,钟表的转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开展中增加游戏教学时间。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游戏教学时间的开展将生活情境和小学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开展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合理的游戏教学时间,一是能缓解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过家家”的游戏来融入加减运算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当老板和顾客,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的学习。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展开教学,既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趣味,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能深化课堂教学,缓和教学氛围,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打破隔阂。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學习,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友英.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2):82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5(6):125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15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要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1],为了凸显小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上,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通过开展趣味性、能动性的生动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将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知识化难为易,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将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六岁到十二岁不等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阶段,在这种年龄下,孩子普遍心智不成熟,如果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有关小学的教学工作开展比较困难。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就采用以老师讲授课程,学生接受相关知识为主,枯燥且模式单一的教学很容易被学生所厌弃,教学收效甚微。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比如,在课程设置中,因为小学课程设置相对较少,有时课程设置往往出现一整个上午都在上数学课的情况出现,长时间的枯燥教学,心智相对成熟的孩子也难以接受。
就目前教学而言,教学课程设置简单,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少课堂参与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教学开展活动难度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一般是老师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有需要回答的问题才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课堂氛围越来越差,教学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反作用。
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因为沉闷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教学中数学老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细致讲解,布置课后作业,下一堂课前及时检查作业为学生讲解错题难题。老师的工作量重,责任大,但是由老师大包大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思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2.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开展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摒弃单纯由老师单方面传输知识不求甚解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发散教学思维。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中“认识图形”这一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可以在图形认识中增加动画角色的图形认识,加入《玩具总动员》中的动漫人物角色,由同学来讲解漫画人物身上有多少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动漫人物的插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眼球,将注意力放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获得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要想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题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比如,在进行“认识时间”这一课时,可以利用班级自带的挂钟进行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备手表或电子表,老师教授时间的认识,分钟的换算,钟表的转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开展中增加游戏教学时间。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游戏教学时间的开展将生活情境和小学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开展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合理的游戏教学时间,一是能缓解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数字加减运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过家家”的游戏来融入加减运算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当老板和顾客,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的学习。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展开教学,既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趣味,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能深化课堂教学,缓和教学氛围,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打破隔阂。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學习,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友英.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2):82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5(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