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美学、人文与文化,
寻找视觉的惊奇与心灵的触动。
2014年的冬季,我正在台中看展买玻璃雕塑,正想通知先生时,先生发短信来说:“我刚租了一间房子,也是一间老房子。”租下这间房子的时候先生并没有想好要用做什么,就是直觉觉得它适合我们。后来我们为它取名为“知道温事”,“温事”即为“温暖的小事”,也是我们把它开做选品器物店的最好诠释。
究竟什么是器物的原点呢?对我来说,器物以茶道为开端。2008年上花道课时,花艺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茶道包含了许多艺术、工艺的原点,让我们看了一部名为“利休”的片子,一方面把它当作是艺术电影让我们欣赏,一方面希望我们能真正知道何为“美”。“美”是五感平衡的,包含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感受。《利休》是敕使河原宏导演最重要的电影作品,它结合了草月流的花道与茶道艺术,将日本美术的核心思想呈现于其中。
在看影片的时候觉得非常感动,但当时仍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只觉得电影的步调很慢,很多段落都只是匆匆带过。直到先生去学习了茶道,我也学习了花道,并经营了生活杂货很多年后,才开始慢慢地了解到陶艺这件事。从日本战国时代由中国传入的第一只上釉的濑户烧到幕府时代开始由朝鲜抓来的陶工制作出的第一只上了铁釉彩绘的唐津烧,再到由中国传到朝鲜的白瓷青花形成的有田烧染付和五彩斑斓的伊万里瓷器,这是工艺艺术行程的阶段,强调的是贵族性以及个人性。一直到了后来的民艺运动崛起,民艺的“工艺之道”开始慢慢符合了实用性、无名性、复数性、廉价性、地方性、分业性、传统性和他利性,即较为重视工坊与资本主义,减少制作成品有太多个人风格的存在,基于以大众和庶民日常使用为主。而我们现在俗称的“生活杂货”中的生活陶瓷器物正是从那时慢慢发展而来,也是专业手工人士最多投入的领域。
“知道温事”里的陈设很简单,风格让人感觉亲切。虽然店铺里的物品多是关于茶道、花道、音乐等传统工艺产品,但风格却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洗练北欧风混搭。店铺内一张橡木色的大桌是朋友与学员来访时交谈或交换意见的地方;店铺内还有一面壁架,上面收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花器,两者混搭在一起却不会感觉违和。除此以外,一张长形的玄关桌,保留素净色的白墙,用于每个礼拜学员们聚集在一起练习花艺。
再往店铺里面走,就是茶道空间了,一片可容纳数百件茶碗的墙壁,上面标注着茶碗的来历、用法、名称,都一一齐全,被我们称为茶碗的掌中小宇宙。在日本陶瓷的世界中,有非常多的器物类型,其中有三种器物位居陶瓷器界首位,分别是茶碗、水指与花入。“知道温事”里的茶碗墙收集了不少茶碗的类型,只有通过如此大面积展出的方式,才能让来到店铺中的人近距离感受到每种茶碗所代表的质量与形式的差异,每一个茶碗都与出产地的文化产生连接,不管是背后的历史事件还是产地的风土条件,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兴衰都与之有所关联。或许传统陶瓷的世界对于一般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也距离大众的生活太过遥远,但或许因为有着这些深层次的内涵存在,才让热爱陶瓷的人变得更加有趣吧。
茶室内的榻榻米是标准的“四叠半”,每个礼拜都会提供热爱茶道文化的朋友来此练习,而四季分明的摆设与点茶道具,为学员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装饰于一隅的花艺,对我来说是自我的展现,有着一丝随机性和趣味感。看到什么就插什么,有时是极为简单的,有时又是繁复的,都依照当日购得的花卉而定,没有特别的规定。我希望它能给来到这个空间中的人们,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没有传统的距离感。
“知道温事”是属于我们的器物宇宙,也让我们展现出想要传达的传统工艺文化。这里也是一个满足器物收藏爱好者的空间,能满足我们对各自喜好的期待与好奇,由知道而知“道”。
寻找视觉的惊奇与心灵的触动。
2014年的冬季,我正在台中看展买玻璃雕塑,正想通知先生时,先生发短信来说:“我刚租了一间房子,也是一间老房子。”租下这间房子的时候先生并没有想好要用做什么,就是直觉觉得它适合我们。后来我们为它取名为“知道温事”,“温事”即为“温暖的小事”,也是我们把它开做选品器物店的最好诠释。
究竟什么是器物的原点呢?对我来说,器物以茶道为开端。2008年上花道课时,花艺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茶道包含了许多艺术、工艺的原点,让我们看了一部名为“利休”的片子,一方面把它当作是艺术电影让我们欣赏,一方面希望我们能真正知道何为“美”。“美”是五感平衡的,包含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感受。《利休》是敕使河原宏导演最重要的电影作品,它结合了草月流的花道与茶道艺术,将日本美术的核心思想呈现于其中。
在看影片的时候觉得非常感动,但当时仍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只觉得电影的步调很慢,很多段落都只是匆匆带过。直到先生去学习了茶道,我也学习了花道,并经营了生活杂货很多年后,才开始慢慢地了解到陶艺这件事。从日本战国时代由中国传入的第一只上釉的濑户烧到幕府时代开始由朝鲜抓来的陶工制作出的第一只上了铁釉彩绘的唐津烧,再到由中国传到朝鲜的白瓷青花形成的有田烧染付和五彩斑斓的伊万里瓷器,这是工艺艺术行程的阶段,强调的是贵族性以及个人性。一直到了后来的民艺运动崛起,民艺的“工艺之道”开始慢慢符合了实用性、无名性、复数性、廉价性、地方性、分业性、传统性和他利性,即较为重视工坊与资本主义,减少制作成品有太多个人风格的存在,基于以大众和庶民日常使用为主。而我们现在俗称的“生活杂货”中的生活陶瓷器物正是从那时慢慢发展而来,也是专业手工人士最多投入的领域。
“知道温事”里的陈设很简单,风格让人感觉亲切。虽然店铺里的物品多是关于茶道、花道、音乐等传统工艺产品,但风格却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洗练北欧风混搭。店铺内一张橡木色的大桌是朋友与学员来访时交谈或交换意见的地方;店铺内还有一面壁架,上面收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花器,两者混搭在一起却不会感觉违和。除此以外,一张长形的玄关桌,保留素净色的白墙,用于每个礼拜学员们聚集在一起练习花艺。
再往店铺里面走,就是茶道空间了,一片可容纳数百件茶碗的墙壁,上面标注着茶碗的来历、用法、名称,都一一齐全,被我们称为茶碗的掌中小宇宙。在日本陶瓷的世界中,有非常多的器物类型,其中有三种器物位居陶瓷器界首位,分别是茶碗、水指与花入。“知道温事”里的茶碗墙收集了不少茶碗的类型,只有通过如此大面积展出的方式,才能让来到店铺中的人近距离感受到每种茶碗所代表的质量与形式的差异,每一个茶碗都与出产地的文化产生连接,不管是背后的历史事件还是产地的风土条件,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兴衰都与之有所关联。或许传统陶瓷的世界对于一般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也距离大众的生活太过遥远,但或许因为有着这些深层次的内涵存在,才让热爱陶瓷的人变得更加有趣吧。
茶室内的榻榻米是标准的“四叠半”,每个礼拜都会提供热爱茶道文化的朋友来此练习,而四季分明的摆设与点茶道具,为学员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装饰于一隅的花艺,对我来说是自我的展现,有着一丝随机性和趣味感。看到什么就插什么,有时是极为简单的,有时又是繁复的,都依照当日购得的花卉而定,没有特别的规定。我希望它能给来到这个空间中的人们,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没有传统的距离感。
“知道温事”是属于我们的器物宇宙,也让我们展现出想要传达的传统工艺文化。这里也是一个满足器物收藏爱好者的空间,能满足我们对各自喜好的期待与好奇,由知道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