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例是茂名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民间习俗。年例的日期多是约定俗成的,我家的年例是在元宵节后的第一天,即正月十六,俗称“做十六”。小时候,年例与我而言,是热闹是美味。饭桌上要比平时多出许多菜,冒着白雾,飘着特殊的香气,多是平时不容易吃到的,还会有很多人围着一起吃饭,很是热闹。这在我当时小小的心灵里,已足以留下美好印象。长大以后,才慢慢地知道年例,对茂名人民来说,是一种平常而又特殊的存在。
“年例大过年”,年例在我们心中的特殊位置可见一斑。年例是通过敬神娱神祭祀社稷、拜祭祖先、许愿纳福一系列活动,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茂名年例在长期发展中保留了一部分传统内容,又不断在新时代中增加新内涵。从睇年例到吃年例就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吃”大概是人类史上最日常一种行为,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吃,这是只要还有生命延续就不可能断绝的。而吃年例,更深层次的,是对文化韧度的考验。年例起源于民族融合。历史记载,闽粤赣边地区的先民主要来自中原汉族,这些先民是历代因为战乱或因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从中原经过五次辗转大迁徙后才在此地扎根。居住在茂名地区的先民在复杂的民系中又不断融化吸收其他少数族群,慢慢形成了一个具有茂名特色的群体。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了热情好客的共同心理。其次,在多次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和无形的中原汉族宗法观念影响下,这种宴客行为慢慢演定型为一种叫“年例”的习俗。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参与到年例中来,我想第一是因为年例关乎信仰,第二是年例已经构成历史,茂名人民产生了对年例的某种乐观:只要年例一年一年的在进行,自己的情感就永远有归属的一番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心灵的满足和归依,往大方面说是情感交流。这在年例起源之始就已露出触角来:一顿粗茶淡饭就在战火乱世中温暖人心,团结凝聚,说明年例自诞生起就带着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意味。
我们喜欢吃年例,凑一桌吃饭,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对我也不仅仅是追求童年的感觉,而是寻找并建立一种感情的温暖。这种温暖属于我,你,他,还有乡土。一方面,茂名人民在这个神圣而世俗的日子里生成“主人家”的自我认同和乡土认同,这种心理在主人家身份的有序变更中获得平衡(今天做年例,明天吃年例是年例的一大特色。我们是客人,也会当一回主人)。另一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创造了一代投身于改革开放热潮的弄潮儿,他们在享受了摆脱乡和土的捆绑和黏附的轻松和自在的同时,又不断蔓生无根的漂浮感和强烈的归属感。对于长期在外的游子,他们对年例的期待说像垂暮之人渴望落叶归根般焦渴也不过分,这种焦渴与期待就是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深层皈依。这种感情在我身上,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千山到万水的距离被不断拉长,缠绕为千千结。别是容易见时难,我年幼时只看做李后主的伤心话,如今看来竟是人间常情。
年例之始,叫“睇年例”,说明吃的是比较少的,但这时候人们是热诚的,慈善的,粗茶淡饭也许更能彰显其情深深,其乐融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例越来越注重餐桌的饭菜,以至于遭到了抵制,在反浪费攀比风中受口舌之争。然而在我看来,世间很多看起来正常的现象常常掩盖着一个可怕的黑洞,很多看起来异于寻常的事情却蒙蔽着一个透光的洞口。我认为,浪费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宣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节衣缩食,为生存精打细算,这在茂名地区并不鲜见。对于大部分茂名人民来说,“精打细算”并不是勤俭节约美德的自我约束,而是被迫勒紧裤腰带过生活的常态。紧张的生活开支是为生活所迫,而违反日常消费原则的年例开销则打破了逼迫的常态,释放了压抑的心理,使茂名人民调节了日常的单调和压力,获得了暂时的放纵和缓和。我们在年例中感到生活的意义,不至于迷失于日常的琐屑。我们在“纵欲”的行为方式中获得合理的情感宣泄。
当然,年例如果只是吃,那么和其他宴席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这就不得不说茂名年例的其他呈现形式了。虽然传统的一些形式淡了,但是目前广大农村而言,很多传统风俗,比如游神,拜神祭祖等对年例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些仪式感极强的活动是年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科学的时代这引来了关于迷信风俗的讨论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我觉得,这些传统习俗无伤大雅反而是锦上添花。时代的进步简化甚至带走了很多繁杂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舞狮舞龙、祭神祭祖等形式,不再围绕着浓厚的信天求神色彩,更多的是保留自古以来的一种心理安慰和寻找庄重仪式的热闹和满足感。这个原始意义在我们这一代虽然变得模糊,但依然闪现着轮廓。形式淡了,追求生活幸福和文化遗传的信念却是随年月而愈浓愈厚。如果把神像抽开,没有了“摆中”、“游神”、“祈福”、“驱邪”等一系列活动,少了民情风俗,地方特色遭到严重削弱,财源滚滚而文事寂寥,精神枯窘而处处嬉闹,“年例”还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年例吗?时代让我们对这些东西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年例習俗是我们与先代的一种对话方式,有着一种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吗?
茂名年例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说到年例的发展,我用一句话期许:年年有例,给漂泊以归属,给淡漠以人情,给平实以高蹈。只有这样,茂名人民的日子才见灵动,历史才有风韵。
茂名年例的历史被一代一代拉的很长很长,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你来我往的热闹和笑脸,连接着过去,延伸至未来,至于有多远,交给我们茂名人民吧。此刻,我想代表我可爱的茂名同乡,热情地发出邀请,欢迎来吃年例,远方的客人,亲爱的客人。
“年例大过年”,年例在我们心中的特殊位置可见一斑。年例是通过敬神娱神祭祀社稷、拜祭祖先、许愿纳福一系列活动,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茂名年例在长期发展中保留了一部分传统内容,又不断在新时代中增加新内涵。从睇年例到吃年例就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吃”大概是人类史上最日常一种行为,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吃,这是只要还有生命延续就不可能断绝的。而吃年例,更深层次的,是对文化韧度的考验。年例起源于民族融合。历史记载,闽粤赣边地区的先民主要来自中原汉族,这些先民是历代因为战乱或因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从中原经过五次辗转大迁徙后才在此地扎根。居住在茂名地区的先民在复杂的民系中又不断融化吸收其他少数族群,慢慢形成了一个具有茂名特色的群体。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了热情好客的共同心理。其次,在多次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和无形的中原汉族宗法观念影响下,这种宴客行为慢慢演定型为一种叫“年例”的习俗。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参与到年例中来,我想第一是因为年例关乎信仰,第二是年例已经构成历史,茂名人民产生了对年例的某种乐观:只要年例一年一年的在进行,自己的情感就永远有归属的一番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心灵的满足和归依,往大方面说是情感交流。这在年例起源之始就已露出触角来:一顿粗茶淡饭就在战火乱世中温暖人心,团结凝聚,说明年例自诞生起就带着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意味。
我们喜欢吃年例,凑一桌吃饭,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对我也不仅仅是追求童年的感觉,而是寻找并建立一种感情的温暖。这种温暖属于我,你,他,还有乡土。一方面,茂名人民在这个神圣而世俗的日子里生成“主人家”的自我认同和乡土认同,这种心理在主人家身份的有序变更中获得平衡(今天做年例,明天吃年例是年例的一大特色。我们是客人,也会当一回主人)。另一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创造了一代投身于改革开放热潮的弄潮儿,他们在享受了摆脱乡和土的捆绑和黏附的轻松和自在的同时,又不断蔓生无根的漂浮感和强烈的归属感。对于长期在外的游子,他们对年例的期待说像垂暮之人渴望落叶归根般焦渴也不过分,这种焦渴与期待就是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深层皈依。这种感情在我身上,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千山到万水的距离被不断拉长,缠绕为千千结。别是容易见时难,我年幼时只看做李后主的伤心话,如今看来竟是人间常情。
年例之始,叫“睇年例”,说明吃的是比较少的,但这时候人们是热诚的,慈善的,粗茶淡饭也许更能彰显其情深深,其乐融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例越来越注重餐桌的饭菜,以至于遭到了抵制,在反浪费攀比风中受口舌之争。然而在我看来,世间很多看起来正常的现象常常掩盖着一个可怕的黑洞,很多看起来异于寻常的事情却蒙蔽着一个透光的洞口。我认为,浪费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宣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节衣缩食,为生存精打细算,这在茂名地区并不鲜见。对于大部分茂名人民来说,“精打细算”并不是勤俭节约美德的自我约束,而是被迫勒紧裤腰带过生活的常态。紧张的生活开支是为生活所迫,而违反日常消费原则的年例开销则打破了逼迫的常态,释放了压抑的心理,使茂名人民调节了日常的单调和压力,获得了暂时的放纵和缓和。我们在年例中感到生活的意义,不至于迷失于日常的琐屑。我们在“纵欲”的行为方式中获得合理的情感宣泄。
当然,年例如果只是吃,那么和其他宴席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这就不得不说茂名年例的其他呈现形式了。虽然传统的一些形式淡了,但是目前广大农村而言,很多传统风俗,比如游神,拜神祭祖等对年例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些仪式感极强的活动是年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科学的时代这引来了关于迷信风俗的讨论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我觉得,这些传统习俗无伤大雅反而是锦上添花。时代的进步简化甚至带走了很多繁杂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舞狮舞龙、祭神祭祖等形式,不再围绕着浓厚的信天求神色彩,更多的是保留自古以来的一种心理安慰和寻找庄重仪式的热闹和满足感。这个原始意义在我们这一代虽然变得模糊,但依然闪现着轮廓。形式淡了,追求生活幸福和文化遗传的信念却是随年月而愈浓愈厚。如果把神像抽开,没有了“摆中”、“游神”、“祈福”、“驱邪”等一系列活动,少了民情风俗,地方特色遭到严重削弱,财源滚滚而文事寂寥,精神枯窘而处处嬉闹,“年例”还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年例吗?时代让我们对这些东西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年例習俗是我们与先代的一种对话方式,有着一种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吗?
茂名年例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说到年例的发展,我用一句话期许:年年有例,给漂泊以归属,给淡漠以人情,给平实以高蹈。只有这样,茂名人民的日子才见灵动,历史才有风韵。
茂名年例的历史被一代一代拉的很长很长,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你来我往的热闹和笑脸,连接着过去,延伸至未来,至于有多远,交给我们茂名人民吧。此刻,我想代表我可爱的茂名同乡,热情地发出邀请,欢迎来吃年例,远方的客人,亲爱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