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战略中的中国定位与对华政策趋势

来源 :国际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国对华战略定位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亚战略报告和亚太安全战略报告迟迟没有出台,其中关键一个问题是对中国的定位。美国国内正在针对中美关系进行一场“战略性辩论”,决定中期选举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塑造新的对华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辩论两派哪个占主导还是要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和中国对美国的反应。
  目前美国对华战略定位仍然没有定型,有两种定位。一是功能性的伙伴。这一定位强调4点:1.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2.美国在亚洲的联盟关系是亚洲安全结构的支柱;3.美国要建立与亚洲关键国家的功能性的合作关系;4.强化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前沿军事存在。二是竞争对手或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倾向于这种看法。这一定位强调5点:1.亚洲的多边合作机制将使得美国在亚洲边缘化;2.中国对亚洲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参与将使得中国成为亚洲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主导;3.中国最终将形成和美国竞争亚洲事务主导权的格局;4.美国要强化前沿驻军,重整同盟体系,组建美国主导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5.对中国应实施接触、纳入和制衡政策。
  以上两种对华战略定位对应了两种政策框架:第一,中美作为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进行功能性的合作。鉴于很多全球性问题中美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因此双方需要合作,但这是利益导向的。第二,竞争性的合作关系。主要是军方和安全系统的官员认为中美之间竞争性上升,主张对华多方位的制衡,有步骤地牵制中国的迅速崛起,但是竞争不等于对抗和冷战的制衡。
  
  二、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中美关系不纯粹是双边关系,复杂性日益凸显,双边摩擦从周期性趋于常态化,双方分歧日渐清晰,底牌也更加清楚。奥巴马上台以来,对中美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和定位,但是否高开低走还是转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由于两国关系与地区和全球问题交织,这些问题是常态的,因此任何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中美关系。此外,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日益担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担心,等等,这些因素导致“现实的功能性合作”与 “长远的战略竞争”两种政策趋势相互交织。总体来说,中美双方的博弈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竞争性多于合作性,即使目前主张合作的一派,竞争也是隐隐存在,甚至也会有很强的竞争性。
  对中国外交来说,在周边热点问题上,中国应通过大国关系来调控中美关系,不要忽略周边国家,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保证我们的睦邻,防止美国蚕食、离间中国与周边关系。同时妥善应对所谓“国际责任”标签,不要给予美国挑唆的机会,保证自身的国家利益。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两个引擎,技术进步和市场化仍然在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  导致的结果不是财富在国家间的集中而是分散,即全球范围内人口与财富的  匹配趋于收敛。转折点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中国的  国民财富不足世界比重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发展中经  济体已于2012年占到全球经济总量一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世  界的13%以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
计算机是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大。本文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探讨。
课堂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现实载体,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优化中学法治环境建设,通过
成功的小班化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掘学生健康向上的主体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协作学习的科学思想和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传导者,而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学生是学习实践的合作者。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
基于对称性原理,探讨了在高校信息管理教学中如何结合案例,用对称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