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城记》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主要介绍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作者在小说中展现了明确的人本精神和政治倾向。对于善良和正直的品质进行褒奖,对于那些使用暴力的复仇者进行抨击,极力否定。
【关键词】《双城记》 人道主义 狄更斯
前言:
在狄更斯小说中主导思想就是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发展思潮,人道主义始于文艺复兴,主要表现为抽象且普遍的人性。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们的理论以人性为出发点,同时人性也是他们的理论依据。作者在作品中展现了他不赞成革命手段的态度,他主张利用道德进行感化。
一、梅尼特是狄更斯笔下人道主义的典型
梅尼特作为家庭的核心,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因为他敢于揭发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尽管被困十八年但是他还是一直追求人道主义精神。他在内心对于侯爵兄弟是痛恨的,所以他在知道女儿爱上了侯爵的后代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的痛苦,心里也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小说中,作者对于他的痛苦和矛盾之处没有进行直接撰写,而是在一层一层的做铺垫。例如,作者在描写代尔那第一次在英国受审的时候,写了“她父亲的脸仿佛冻结了,很奇怪地望着代尔那,那是一种专注的眼神,眉头渐渐地皱紧了”。虽然记者没有使用比较直白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他的痛苦,但是许多细微的描写能够展现出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为了女儿的幸福,能够压抑着个人的仇怨,知道内心痛到极点导致精神分裂。梅尼特最终在博爱思想的作用下接受了仇人的后代,也可以说是他战胜了自己。作者甚至称其为圣灵,他再做手术的时候不会分敌人还是朋友,都一视同仁;无论在医院还是监狱,对于杀人者还是被杀者都认真进行每一场手术,梅尼特身上充满了善良和爱,这也正是作者笔下人道主义的体现。
二、富有人道主义思想的理想青年——代尔那
代尔那是贵族阶级中的叛逆者,也是作者想要赞美的主人公。许多优点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他喜欢并且爱上了路茜,爱得很深,但是他没有刻意地让路茜马上接受他的感情,而是选择了等待,等到路茜也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他才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同样对于自己家庭的罪行表示悔恨和痛苦,他看不惯家族中一些人的飞扬拨扈,他不看重金钱和地位,只身来到了英国自己动手工作赚钱。他一直在劝导总管盖白勒爱护人民,减少税赋。所以在革命爆发的时候,由于盖白勒被囚禁,他冒险回国拯救他,导致自己也被困其中,最后还被宣判死刑。但是他在这个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死,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妻女和岳父的安慰。在作者的笔下,代尔那对于所属阶级的额潘集和对于人民的仁爱都是人道主义最好的体现。所以作者在最后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当代尔那即将被被斩头的时候,有人愿意为他受罪,他被秘密送回了伦敦。
三、路茜是充满仁爱之心的“爱的金线”
路茜是一个小的资产阶级温情主义者,是整个家庭能够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她与得伐石太太有着一样得命运,他们都曾经受到过厄弗里蒙地兄弟的迫害。但是路茜没有像得伐石太太那样采取复仇的首选,而是相反被称为是爱的金线,结合了两个有仇的家庭,化解了之间的仇恨。露茜作为一个孝女,尽管从小就没有能够和父亲在一起,但是当他知道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她变得非常的激动。路茜用自己的爱把父亲死去的心唤醒,通过对于父亲的关心与照顾,使父亲渐渐忘记了过去,恢复了比较良好的生活。路茜也变成了一个贤妻良母,把家务做的很好,同时每天能够给自己的女儿上课。她同样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在知道丈夫处于危险之间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平静的家,去往了比较血腥的巴黎,尽自己的努力进行营救丈夫,甚至她跪在了得伐石太太的脚下,恳求她能够放过自己的丈夫。路茜既爱自己的家人,同样她对于周围每一个人都有仁爱之心。代尔那对于她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人,但是当代尔那在英国受审的时候,她出于对于这个陌生人的关爱去作证。当她必须要说出一些不利于代尔那的事实的时候,她哭了,对于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能够看出她有着怎样一颗仁爱之心。路茜对于卡尔登的态度也能够体现她的这种性格。当卡尔登向她诉苦的时候,她表现出了很浓重的同情心。同时她还要求丈夫能够宽容他的一些缺点。路茜在享受自己的幸福的时候还在想着别人的痛苦。对于周围所有的恩,她都表现出了仁爱之心,她是一根金线,周围的人都环绕在这跟金线上。
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双城记》,主要的目的就是呼吁当权者和民众能够改变暴政的现状,不要积攒仇怨,一定要减少暴政带来的暴力,让社会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他主张仁爱,更加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作用。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最能够体现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邱细平,朱祥.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演义与双重性[J]. 求索,2011,12:222-223+160.
[2]邱细平,王桃花,何素芳.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35-137.
[3]曹友义.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J]. 作家,2010,10:60-61.
[4]李柏胜. 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两面性[J]. 青年文学家,2012,02:214-215.
【关键词】《双城记》 人道主义 狄更斯
前言:
在狄更斯小说中主导思想就是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发展思潮,人道主义始于文艺复兴,主要表现为抽象且普遍的人性。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们的理论以人性为出发点,同时人性也是他们的理论依据。作者在作品中展现了他不赞成革命手段的态度,他主张利用道德进行感化。
一、梅尼特是狄更斯笔下人道主义的典型
梅尼特作为家庭的核心,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因为他敢于揭发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尽管被困十八年但是他还是一直追求人道主义精神。他在内心对于侯爵兄弟是痛恨的,所以他在知道女儿爱上了侯爵的后代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的痛苦,心里也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小说中,作者对于他的痛苦和矛盾之处没有进行直接撰写,而是在一层一层的做铺垫。例如,作者在描写代尔那第一次在英国受审的时候,写了“她父亲的脸仿佛冻结了,很奇怪地望着代尔那,那是一种专注的眼神,眉头渐渐地皱紧了”。虽然记者没有使用比较直白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他的痛苦,但是许多细微的描写能够展现出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为了女儿的幸福,能够压抑着个人的仇怨,知道内心痛到极点导致精神分裂。梅尼特最终在博爱思想的作用下接受了仇人的后代,也可以说是他战胜了自己。作者甚至称其为圣灵,他再做手术的时候不会分敌人还是朋友,都一视同仁;无论在医院还是监狱,对于杀人者还是被杀者都认真进行每一场手术,梅尼特身上充满了善良和爱,这也正是作者笔下人道主义的体现。
二、富有人道主义思想的理想青年——代尔那
代尔那是贵族阶级中的叛逆者,也是作者想要赞美的主人公。许多优点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他喜欢并且爱上了路茜,爱得很深,但是他没有刻意地让路茜马上接受他的感情,而是选择了等待,等到路茜也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他才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同样对于自己家庭的罪行表示悔恨和痛苦,他看不惯家族中一些人的飞扬拨扈,他不看重金钱和地位,只身来到了英国自己动手工作赚钱。他一直在劝导总管盖白勒爱护人民,减少税赋。所以在革命爆发的时候,由于盖白勒被囚禁,他冒险回国拯救他,导致自己也被困其中,最后还被宣判死刑。但是他在这个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死,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妻女和岳父的安慰。在作者的笔下,代尔那对于所属阶级的额潘集和对于人民的仁爱都是人道主义最好的体现。所以作者在最后的时候给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当代尔那即将被被斩头的时候,有人愿意为他受罪,他被秘密送回了伦敦。
三、路茜是充满仁爱之心的“爱的金线”
路茜是一个小的资产阶级温情主义者,是整个家庭能够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她与得伐石太太有着一样得命运,他们都曾经受到过厄弗里蒙地兄弟的迫害。但是路茜没有像得伐石太太那样采取复仇的首选,而是相反被称为是爱的金线,结合了两个有仇的家庭,化解了之间的仇恨。露茜作为一个孝女,尽管从小就没有能够和父亲在一起,但是当他知道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她变得非常的激动。路茜用自己的爱把父亲死去的心唤醒,通过对于父亲的关心与照顾,使父亲渐渐忘记了过去,恢复了比较良好的生活。路茜也变成了一个贤妻良母,把家务做的很好,同时每天能够给自己的女儿上课。她同样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在知道丈夫处于危险之间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平静的家,去往了比较血腥的巴黎,尽自己的努力进行营救丈夫,甚至她跪在了得伐石太太的脚下,恳求她能够放过自己的丈夫。路茜既爱自己的家人,同样她对于周围每一个人都有仁爱之心。代尔那对于她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人,但是当代尔那在英国受审的时候,她出于对于这个陌生人的关爱去作证。当她必须要说出一些不利于代尔那的事实的时候,她哭了,对于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能够看出她有着怎样一颗仁爱之心。路茜对于卡尔登的态度也能够体现她的这种性格。当卡尔登向她诉苦的时候,她表现出了很浓重的同情心。同时她还要求丈夫能够宽容他的一些缺点。路茜在享受自己的幸福的时候还在想着别人的痛苦。对于周围所有的恩,她都表现出了仁爱之心,她是一根金线,周围的人都环绕在这跟金线上。
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双城记》,主要的目的就是呼吁当权者和民众能够改变暴政的现状,不要积攒仇怨,一定要减少暴政带来的暴力,让社会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他主张仁爱,更加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作用。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最能够体现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邱细平,朱祥.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演义与双重性[J]. 求索,2011,12:222-223+160.
[2]邱细平,王桃花,何素芳. 《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35-137.
[3]曹友义.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J]. 作家,2010,10:60-61.
[4]李柏胜. 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两面性[J]. 青年文学家,2012,0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