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冲关
  【解题技巧】
  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又使得表达效果有很大不同。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效地凸显文采,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学会选择和调整句式,必须对各类句子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类句子的特点和表意作用,以便对句子作出恰当的选择。如长句与短句的特点、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特点、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特点、单句与复句的特点、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特点、整句与散句的特点、书面句式与口头句式的特点等等,考生都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加以掌握。
  一、选用句式解题法
  1.审清题目要求。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以便思考时更有针对性。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如果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果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
  3.选择适合要求的选项(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
  二、仿用句式解题法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的方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句式上,仿句要与例句相同;结构上,仿句要与例句一致;修辞手法上,仿句要注意与例句的相同;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象。总之,应做到形神兼备,“形似而意谐”。
  2.认真分析例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例句句意的一致性。(2)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如是复句,要特别注意分句间的关系以及关联词的使用。有时,例句中的标点也有暗示作用,如分号要写并列关系的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要准确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4)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与之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其一致。
  3.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4.检查验证:审视所仿写的句子,是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
  三、变换句式解题法
  1.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的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改换句式打下基础。
  3.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的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得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关系的介词“把”与表被动关系的介词“被”互换。再如长句换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语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来排列,重新组句;变换时,有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或关联词语,有时还应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5.解答重组句子的试题,要特别注意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找到合理的表达思路。
  【同步突击】
  一、仿照例句,按要求写句子。
  例:海燕和企鹅虽然都在暴风雨中挣扎,但一个在搏击,一个却在躲避。搏击者展示的是可歌可泣的人生,躲避者留下的是人生的懦弱。
  要求:①句子的结构与上文相似;②内容有一定的哲理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在空缺处填上相关的句子,使前后文意贯通并构成排比句。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在这本书上,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這本书的引导、启示下,我不断地成长、成熟。感谢生活!
  三、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人物、人称表达要准确;②时间、地点交代清楚。
  王五对李六说:“我母亲病了,得陪她去医院,下午的球赛我不能参加了,请你和班长说一声,并要他通知刘八顶上,好不好?”
  A.李六对班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班长到刘八家,刘八不在,只得对刘八的父亲说了这件事,并请他一定要转达到。班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面一个长单句读起来很费劲,请你在保持原句意不变的前提下,把它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意思顺畅、连贯的复句。要求:①保持原句意不变;②可增删、调换适当词语;③不超过40字。
  人们对这把胡琴外表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价格却贵几百倍,很不理解。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下面的三个单句组成一个意思连贯的复句,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适当地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人权问题有国际性的一面。②当前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③人权主要仍然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培植心田。一生吃着不尽,只是半点心田。摸摸此处实无愆,到处有人称羡。二、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弄文侮法有何长,但见天良尽丧。居心无少邪曲,行事没些乖张。光明俊伟子孙昌,莫作蛇神伎俩。三、孝养父母。终身报答不尽,唯尔父母之恩。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家孝顺。鸟雏尚知报恩,人子应念逮存。四、友爱兄弟。兄弟分形连气,天生羽翼是他。莫为些小竟分家
期刊
各抒己见  饱蘸浓墨的笔在素纸上走走停停,便有了浓淡深浅、意味深长的水墨佳作;满怀情愫的诗人在山水间走走停停,便有了细腻隽永、才情满溢的不朽诗篇;时间在天地之中走走停停,便有了日月行天、江河经地,孕育出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走,是奋起,是拼搏,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停,是留心、是休憩,是受阻之后的反思。走与停恰如一片叶子的两面一般不可割裂,人若一味横冲直撞,便避免不了遍体鳞伤、迷失方向;人若只是故步
期刊
心灵驿站  聰明是智商,是天赋,是骄傲的资本,也是悲伤的源头。方仲永是聪明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善良是凄冷黑暗中的如豆灯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茫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彷徨无助时的一把搀扶。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主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是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认为这才是聪明的做法。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
期刊
游泳选手傅园慧在自己21岁生日这天发表了一篇长微博,讲述了备战里约奥运期间,她“最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文字朴实诚恳、真情流露,已不见往日的“逗比”属性,既沉重又振奋。  我们初识傅园慧,估计都是在里约奥运会赛后采访的镜头中。那时,她魔性的表情和率直的言语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迅速以“行走的表情包”爆红网络。她让我们以为,她是非常快乐陶醉地在游泳,而铜牌的好成绩对她来说,是意外收获。她简直就是“成
期刊
针对训练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很相像,都以天体物理学为基础。“物理”这两个字的使用最早可能是杜甫。杜甫在公元758年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  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杜甫对“物理”用了“细”和“推”两个字,“细”就是要仔细观察,“推”就是要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如果要取两个字来描写物理实验和理
期刊
阅读锦囊  解题钥匙  科普文章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性文章。高考选这类文章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常考的考点有:筛选整合和推断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征、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整体把握,重点标记。首先要通读全文,在把握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理出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
期刊
一家之言  秋天的红叶凋零了,它不舍离别,悬挂于枝头,直到寒风扫过,终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知道它的不舍,我知道它对枝头的不舍,但命运确实捉弄人,留它形单影只,恰如鸳鸯失伴,凄清哀婉。我同情阴阳相隔的恋人。我始终不曾忘记黛玉的失魂落魄,不曾忘记黛玉在冷清中念着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不曾忘记黛玉含恨落泪,只余一声“宝玉,宝玉,你好……”,魂断香殒。我对曹雪芹因此都有了点恨意了:难道失去爱人的悲哀还不
期刊
写作备考  写作指导  在高考作文评分时,“材料新鲜”是发展等级中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选材上不仅要做到有针对性、典型性,更要做到有新颖性,也就是所选材料要新鲜。  那么,何谓“材料新鲜”?  新鲜的写作素材可以是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新人、新事、新风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材料;也可以是对一般素材的鲜活解读,以此表现出作者个性化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对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新鲜”
期刊
[俄罗斯]  雨季过去了,四月日渐温暖。  终夜雾霭沉沉,而每逢清晨,  针叶林中远处的那些小路上,  春天的空气静止得好像已经冻僵,  泛出蓝蓝的颜色,披着轻柔的晓岚。  蒼翠的松林在静静地沉睡,  松林中湖塘泛出银色的清辉,  映照得一排排松树更加挺拔,  松树的树冠和落叶松  如画的娇躯更加青翠、鲜美!  (戴骢译,选自《读者》2015年第16期)  含英咀华  自然界的树林在蒲宁笔下充满着
期刊
教你一招  技法支招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一种样式,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事物的起因、功用、关系等进行解说。用途很广,如写教科书、科技书刊、科研论文、经验介绍、生活常识等,都离不开说明事理。它与说明事物的区分:前者重在写“为什么”,后者重在写“是什么”。它与议论文的区分:前者重在写客观的事理(如本质特征、因果关系、发展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