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理念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遗址由于占地面积大、历史文化价值高,其管理工作往往难度很大,需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将大遗址保护理念贯彻到管理工作当中。文童以锁阳城遗址为例,结合大遗址保护理念进行分析,并围绕着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理念;文化遗产事业管理;锁阳城遗址
  文化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它见证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应加强对它的保护。锁阳城遗址是著名的汉唐故城遗迹,遗产区面积15788.6公顷,是集古城址、古佛寺遗址、古渠系和古垦区、墓葬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遗址。
  1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的意义
  锁阳城遗址是公元7~13世纪河西走廊西端雄踞于肃州和沙洲之间,北通伊吾、北庭的重镇,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还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与丝路沿线的商贸活动密切关联。它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对于古代军事城防、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水利、建筑、农业方面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基于大遗址保护理念,我们应将文化遗址与当前的社会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阳城遗址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重要的地方历史文脉,其保护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重视。1996年它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重要支撑遗产点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锁阳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严格遵循“规划先行”的工作理念,先后委托编制完成《锁阳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锁阳城遗址管理规划》《锁阳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规划文本,在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及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锁阳城遗址防洪除险、本体抢险加固等一系列保护工作,有效缓解了遗址本体的灾害压力。开展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事业管理,实现了对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增进民族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锁阳城遗址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整、多样、丰富,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曾在此有过繁盛的商贸活动,并对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予以利用,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大遗址保护理念下锁阳城遗址管理的思考
  2.1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在既往的管理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2013年年底设立专门的锁阳城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后,逐年分批次对遗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他们对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正确认识,掌握了日常管理维护的相关技术,各股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遗址管理、旅游管理、文物档案管理、保护研究、监控检测、防灾、抗灾等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基于法律法规,严格践行锁阳城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的各项规划,对责任归属、资金渠道、监督、土地管理、经营机制及其适用范围等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划分,避免出现矛盾和分歧,保障经营服务效率的同时,提高遗址的保护效果。
  2.2安全防范监测
  针对锁阳城遗产本体保护工作面临环境变化(雨水冲刷、风蚀等)、自然灾害(洪水、火灾、地震等)及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问题,在开展防洪除险和本体抢险加固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安全防范及遗产监测。地方政府与敦煌研究院在遗产保护、利用等领域进一步深度合作,成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锁阳城工作站,设立了锁阳城遗址安全防范中心和监测预警中心,在遗址现场构建完善的本体监测体系平台,实时掌握环境变化以及遗址本体情况,通过数据预警值的设置对不同风险情况做出预警,及时、妥善地予以处理。
  2.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与保护,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的努力,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当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进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来提高锁阳城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博物馆主题展陈、实景展示以及数字化互动展示等,将3D技术、VR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锁阳城遗址的历史,深刻体会其神奇魅力与文化底蘊,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遗址管理与保护中来。
  3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建立分析
  3.1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管理体系指的是能够划分管理权利、分配管理职能、整合组织结构的机制。管理体系是组织机构运行的先决条件,规范的管理体系需要包含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按照管理单位的社会性质可以将管理体制分化为事业型管理体制和单位型管理体制,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属于事业型管理体制,承担的是社会发展事务。完善且相互配合的管理体系是博物馆管理工作进行的基本前提。
  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确保遗址文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性,保护工作需要和当地的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展现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对信息价值的提取和再加工,进而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文化产品,同时提高遗址保护事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管理往往会涉及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等,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需要依靠专门的文物管理部门来完成。但是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级别较低,不能胜任现阶段大遗址管理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尽管我国的世界级别的文化遗产较多,但是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大遗址管理难度,各地的文化遗产、遗址、世界遗产等名义上归国家文物局的各个部门管理。现阶段锁阳城遗址管理体系存在的行政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甘肃省文物省级行政管理机构的级别较低,其行政管理能力与其需要管理的事务不符,并且全国大多数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行政级别为副厅;第二,甘肃省文物行政管理机构较小,导致行政资源在大遗址保护方面的配置较少,并且存在大量文物集中在小规模管理部门的现象,整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容易出现遗址保护不到位和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
  大遗址实质上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其管理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方面内容。为此,在探究大遗址保护理念下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时,需要从确定管理权限入手。遗址类文物的所有权指的是文物的归属,使用权指的是文物资源的日常应用和管理权利。严格来讲,两种权利的执行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但是在大遗址管理中,文化保护机构将两种权利结合在了一起,令遗址的文化、科研、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3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
  行政机构是大遗址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文物管理部门能够确保建设和保护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锁阳城遗址管理体系便是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的典型代表,利用专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成熟的保护技术与专业的人才等优势弥补遗产管理单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劣势。锁阳城既为世界遗产地,其各遗产组成要素同时又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文化遗产自然受到双重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相互配合,统筹协作,方便更好更快地开展各项工作,使遗址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另外,遗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管理,面对大遗产这一新型事物,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遗址的特点,制订不同的管理方案,以此来体现大遗址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大遗址管理质量和效率。
  4结论
  在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影响下,锁阳城遗址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融合大遗址保护理念,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文化遗址,以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加强安全防范监测,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文化遗址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促进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因素分析法是在实践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考古学方法论。文章主要梳理了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容,结合《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探析了文化因素分析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基本步骤、特点、条件、局限性、意义和延伸。  关键词:文化因素分析法;龙虬庄;考古学方法论  在考古学研究中,文化因素分析法是被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与地层学和类型学相比,这一方法提出的时代晚,仍在完善中。而
期刊
摘要:铜镜是我国古代文明尤其是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故事镜题材广泛,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轶闻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许昌市博物馆“许之昌”展览展出的几面精美的人物故事铜镜,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铜镜;许昌;人物故事镜  铜镜在我国起源久远,是使用时间最长、流行区域最广泛的一种青铜器。它是古代文明尤其是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根据考古发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丝绣撷英”织绣展的部分展品,依据展线对其中的重点藏品进行简单的介绍、探源与梳理,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此展览的主要脉络,同时对部分展品的来源、技法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为对丝绣艺术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資料。  关键词:刻丝;妆花缎;刺绣;无量寿尊佛刻丝佛像;佛经经面;清代服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9月10日开幕,首展共推出了7大板块
期刊
摘要:泉卅隋“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历史上泉州出土的各类宗教石刻有数千方。2001-2002年及2017年,福建省考古队及泉州市考古队先后两次对德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清理出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城垣基址、内濠沟、拱桥、瓮城城门城垣基址、外濠沟等遗迹,发掘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发掘出包括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内的宗教石刻,对于研究泉州市海外交通、城市建筑、宗教
期刊
摘要:文物保管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互联网+”时代给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新的挑战。文童以智慧博物馆数据化发展的特点、《博物馆条例》文物安全与信息共享的要求以及“一普”推动作用为基础,结合青岛市博物馆文物信息共享的案例,提出文物主题性分类数据库建设、共享普查信息成果等与公众的互动方式,归纳出文物保管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与公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的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文物保管;可移动文物普
期刊
摘要:汉代乐舞俑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再现了汉代乐舞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汉代精彩纷呈的乐舞景观。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不仅成为汉代出土文物中的精髓,也为研究汉代乐舞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汉代;乐俑;舞俑;艺术蕴涵  徐州是汉王朝发祥地,曾属楚,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桑梓之地。刘邦登帝后,封其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辖三郡三十六县。西汉共有12代楚王,死后都葬在徐州城周围,形成了庞大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顺德均安地区,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结合相关资料对当地锣鼓柜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详细记述,试图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官方介绍以外,“锣鼓柜”在地方上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锣鼓柜;神诞巡游;顺德均安  “锣鼓柜”是顺德八音锣鼓最具鲜明艺术特色的表现形式,因必备一座装饰华丽、状如有檐无盖的长方形亭子来放置打击乐器的木柜而得名。演奏时以柜为中心,掌板在柜后,镲、锣手在柜右
期刊
摘要:文章就浙南地区南宋佛塔丽水灵鹫寺石塔的历史沿革、结构形制、工艺特征、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突出反映了佛塔的精湛工艺和极具匠心,对研究宋代佛教文化和佛塔形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灵鹫寺石塔;结构形式;工艺特征;历史价值  1历史沿革  灵鹫寺石塔俗称七佛宝塔、灵山寺塔,原建在灵山之上的灵鹫寺(也称灵山寺)寺宇山门前,一直由寺院管理维护。20世纪50年代末筹建瓯江大型水库,因丽水
期刊
摘要:定鼎门遗址是隋唐洛阳城郭城正南门,遗址文化丰厚,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文章探讨了遗址的优势和短板,并就遗址的保护开发提出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定鼎门遗址;优势;短板;保护开发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第二年投入使用,时称“建国门”,到了唐代改称“定鼎门”。遗址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路和龙门
期刊
摘 要:建于晚清时期的东阳下石塘德润堂是东阳清嘉庆咸丰年间民居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东阳仅存的一幢厅堂一个村的孤例,更是东阳古建筑发展多样化和东阳古建筑传承的重要实例。本文通过对其建筑空间布局以及装饰艺术形态的深入探析,从其建筑布局、设计思想、结构技术以及构造形式、装饰形态等多个层面总结东阳古民居建筑体系的艺术特色及营造特点,进而探索对其保护和传承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晚清时期;东阳古民居;空间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