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的社会功能探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民歌经常扮演着许多角色来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民歌具有许多的实际功能。如:表达人民心声的功能、教育与传承功能、人生礼仪和交际的功能、祭祀与驱邪功能、审美娱乐功能。通过对山东地区的民间歌曲的了解和分析,探究山东民歌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民间歌曲;山东民歌;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78-02
  一、前言
  音乐是文化特有的载体之一,通过音乐的传播,人们可以从中获取知识、传播思想、表达情感。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山东音乐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亮丽的风景。山东人民通过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集体创作出来的山东民歌,真实地记录了山东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历史变革等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出了山东人民的性格特征、外在气质、思想情感、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人生的价值观等,因此山东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在山东民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民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是齐鲁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所创作的精神文明。
  二、山东民歌表达人民心声的功用
  山东民歌产生于劳动生活,与山东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描述着人民劳动场景,表达着劳动人民情感意愿,在人们组织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统一劳动节奏,让人们干活更有力量,动作更加统一,也可以起到缓解劳动疲劳、消除忧愁的作用,给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增加乐趣,活跃劳动气氛,还能保证劳作质量,因此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心声,传递力量。
  具有明显的劳作气息的山东民歌有劳动号子,也可具体分为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搬运号子这几类。这些劳动号子的特点大多节奏性强,充满力量,多即兴创作,歌词简单句幅短,容易上口,旋律也很简洁明快,能够展现出劳动人民坚定、豪迈、粗犷的性格特点。春天是农耕的季节,也是最为繁忙的劳动季节,因此表现劳动场景的民歌也多集中在春季。劳动号子产生于劳动过程又服务于劳动,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劳作时无形的精神力量,又能为劳动人民谱写劳动场景的赞歌。通过这些劳动号子,可以抒发人们的心声,表达人们的情感,让大家释放劳作时候的压力,也能调节人们的劳动节奏,统一步伐的功用。
  除了一些劳动号子,一些其他的民歌也同样具有表达人们心声的作用。不论是唱山歌还是小调,都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情歌可以传情,欢快的歌可以传递喜悦,伤感的歌可以抒发悲愤,所以说山东民歌中的这种情感表达让人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使有的歌曲没有歌词,它也能够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人们的心声。
  三、山东民歌的教育与传承功能
  很多传统文化是必须依靠口头传播的,人们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和演唱,可以增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民歌就是一代一代通过传承下来的,通过唱民歌的民俗场所来学习这些知识。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能够造就一个完美的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文化自信”,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東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就是山东人民特有的文化,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它能对人的道德和行为起到一定的教化和规范,使人们具有约束力和自觉性,它的约束力表现在一些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一系例心理活动,比如良心、负罪感、内疚等。自觉性则表现为人们内心的和谐,维护着人们内心的秩序。
  山东民歌中的作品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体现人的社会生活价值和人民文化心态及生存状态。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价值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能使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从而更好地进入生活、丰富思想,开拓眼界,同时也能凝聚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更好的体验人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生礼仪的教育功能。山东民歌的教育与传承功能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民歌中,人们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民歌,了解和认识知识并且进行传播知识,从而受到了文化熏陶,增长了文化知识。
  山东民歌中的一些红色歌曲,在山东地区的沂蒙山区是中国的革命老区,这里产生了许多的以抗战主题为歌曲,如《贫雇农小唱》 《抗日小唱》。它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觉悟,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号召、鼓舞人民作斗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去,唤醒革命意识和斗争激情。即便是现在唱起这些红色歌曲、抗日歌曲,还能加深革命历史教育,促进人们主动接受党的政策方针,维护党,发扬党的精神。这些歌曲不仅是反应了一定时期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历史,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坚决拥护党、爱党的信念以及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在了这些抗日民歌里,通过演唱和传播这些抗日民歌,还可以让后人了解和理解历史,铭记历史。
  四、山东民歌的礼仪、交际功能
  人生有四大重要时期,即出生、成年、成婚和死亡。每个阶段都有代表人们处于当下阶段的情感表达的歌曲,比如有的新生儿出生,老辈的人会唱祝福的喜歌,成人礼的时候也会有成人之歌,再比如结婚时的婚嫁歌,婚礼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婚礼的形式千千万万,但从不缺的就是歌舞,在结婚时唱起这种婚嫁歌,不仅可以借助歌声表达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也能给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活跃了气氛。在进行葬礼的时候,也会有唱丧歌的形式,会请人来吹拉弹唱。山东民歌不仅在人生礼仪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有维护人们交往关系的作用,比如在民间相传的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双星相会的日子,在山东民间称为七夕节,在这个日子里会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对着巧姐姐闭目祈求赐巧,一边祈求一边唱道:   我请巧姐吃桃子,巧姐叫我缝袍子。我请巧姐吃李子,巧姐教我学纺织。我请巧姐吃甜瓜,巧姐教我学绣花。
  这样表达美好祝愿的歌曲有很多,它可以在特殊的节日里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内心的期盼。用充满情趣的歌曲唱出了人们美好的精神向往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古至今,爱情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一些山东民歌中的情歌,能够作为异性间交往的媒介,在一些传统民族歌唱节目中演唱出来,互诉衷情,表达了彼此忠贞的感情。山东民歌中,情歌可以说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表现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知相恋的一个美好的交往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表达的感情可以通过这些情歌来传递爱情,表达情感,可以说民歌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能忽视的作用。
  五、山东民歌的祭祀驱邪功能
  民歌在许多宗教活动中有祭祀驱邪的功能,在民间,人们会在各种节日中进行各种风俗活动,其中演唱民间歌曲来庆祝节日就是一种普遍的庆祝方式,同时这也是群众集体智慧的体现。在山东地区比较有名的事蓬莱“烧纸调”,它是最具典型代表的祭祀歌。蓬莱“烧纸调”根据当地的传统风俗特点,在特定的节日和风俗活动中演唱,用来祭神、敬神,同时伴有歌舞。类似这样的祭祀歌曲还有很多,都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歌曲中充满了人们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信仰,这些民歌与人们的生活风俗离不开,也体现着当地人民的性格特征,在这些充满信仰的歌曲中,人们借助着信仰的力量劳动生活。有时候人们借助着特殊的节日,唱着特定的民歌,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重要的其实不是仪式,重要的是人们之间淳朴的感情。
  六、山东民歌的审美娱乐功能
  我认为山东民歌其实还具有审美娱乐的功能,音乐本身就具有审美娱乐的功能。任何的音乐形式都能够使人得到审美和娱乐的效果。在劳动中通过娱乐可以放松高度紧张的状态,可以劳逸结合。
  山东民歌的审美娱乐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民歌的传唱和欣赏,使劳动者得到精神和心灵的愉悦,使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消除劳动的疲惫;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优美旋律和歌曲内容的欣赏,使劳动人民获得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比如部分民歌作品可以渲染出过节的欢快氛围与愉快心情,“淄博花鼓”“平阴秧歌”是群众在春节期间有组织地组成秧歌队,打扮的五彩缤纷,走街串巷,欢庆新年,欢歌笑语庆贺一年的丰收,邻里乡亲参与或观看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春节和元宵节是秧歌最为活跃的时节,各地的秧歌千姿百态,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民歌的审美娱乐功能也是音乐的特有功能,音乐能使人身心愉悦,也是音乐具有感召人、鼓舞人的作用,同样民歌也是如此。我国主张和为天下,通过音乐、通过民歌能使人养成和气的品格,促进融洽的关系,也有利于民族、社会、國家的建设。
  七、结语
  山东民歌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民歌不仅具有这些重要的社会功能,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保持优良传统,也应该树立扬起与创新意识。总而言之,传承和发扬需要了解它所具有的这些社会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只要把各个地方的民歌在传承和发扬的同时发挥其社会功能,民歌就会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朱梦菲.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20,(14):155-156.
  [2]闫若婻.民歌的文化品性及教育功能[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2):43-47.
  [3]吴焱.浅谈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探索与融合[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04):43-46.
  [4]郭子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同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9(10):85.
  [5]何晓兵.中国民歌的多元文化功能[J].中国音乐,2018(06):31-40.
  [6]邱囡.论汉族民歌的社会文化功能[J].黄河之声,2018(16):36.
  [7]冯亚琴.浅析山西民歌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J].音乐时空,2015(10):53-54.
  [8]姜晨.中国传统民歌的整体化功能[J].通俗歌曲,2015(03):28.
  [9]赵晓璐.论民歌的多重功能[J].语文教学通讯 · D刊(学术刊),2015(01):71-72.
  作者简介:
  马萃,女,回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其他文献
【摘要】 两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形成期,其诗歌风格上承《诗》《骚》传统,下启魏晋以降的文人诗创作潮流。因处于诗歌的变革时期,且吸收了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在两汉诗歌中诞生了一些新的,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创造手法。这一点在其对空间与地理的书写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本文拟自管中窥豹,从两汉诗歌对地理意象的构建方式上,剖析其对《诗经》《楚辞》艺术手法的借鉴与发展,以及对上古神话故事世界观的提炼与文学化再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进行科学分析和阐述,从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发展关系、殿堂与民间文化关系这两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不同领域的发展实况,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加以总结,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结构形态;东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56-03 
期刊
【摘要】 民族舞蹈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的和谐氛围,培养人们艺术鉴赏能力,对于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舞蹈是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民族舞蹈可以充分挖掘人们的艺术细胞和艺术潜力,培养人们基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美感,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当前民族舞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舞蹈理念从而促进民族舞蹈的进步发展,深入探究新理念下民族舞
期刊
【摘要】 文学语用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表达话语的相关内容,其中,表达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意义。戏剧主要强调的也是有关于表达话语的相关内容,并且对话语的含义和意义以及语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文学语用学中的理论内容涵盖面非常广,同时,其中的部分内容更是和戏剧话语之间有着极大的关系。  【关键词】 文学语用学;戏剧话语;特点;文学话语模式;解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H030 【文
期刊
【摘要】 舞蹈是用于表达情感、强健身体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厚重,除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外,还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舞蹈的节奏和动作是根据地域的发展历史和生活习俗演变而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的地域特点决定其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载体,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民间舞蹈的传承迫在眉睫。文章先分析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之后探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托地域文
期刊
【摘要】 中国故事,贯道之器也。通过引人入胜、循循善诱的中国故事启人入“道”、悟“道”:一要把握好中国故事的“载道”理路,促进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优质思政课程塑造人;二要把握好中国故事的“释道”理路,在回望历史借智慧中阐释好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在直面现实汲养分中阐释好党和人民继续奋斗再出发的故事,在面向未来求共识中阐释好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故事;三要把握好中国故事的“传道”理路,提升传道
期刊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媒介和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多功能的局面,美国教授尼古拉 · 尼葛洛庞蒂最早预见了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能够任意地完成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转换,“媒介融合”由此成为传媒领域的焦点,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即叙事者运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改编一系列故事,提供多元体验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漫画和电
期刊
【摘要】 梅山木雕在机械化浪潮下早已面临传承的困局,这种传统手工艺如果保护不当则会丧失自觉意识,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精神。本文以梅山木雕传承人周永驰口述访谈的形式,对其个人学艺、木雕制作工序等过程的口述资料整理,思考梅山木雕造像艺术与梅山文化记忆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梅山文化;木雕艺人;口述史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相比华裔美国作家在异语写作以及无本回译中的关注度,非华裔的外国作家受关注程度要低于华裔美国作家。且在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的作品多为传统的经典作品,现当代的流行文学作品较少。本文以非华裔外国作家Fuchsia Dunlop的文学作品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及其汉译本《鱼翅与花椒》为例,拟借助目的论研究和探讨作品的无本回译现象以及其中的翻
期刊
【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是联系往昔和现代的一段历史,是协调“经典”和“时尚”的城市名片,是衔接市区和广域的一块磁石,其自身多样、复杂,是具有多元价值的社会文化资源。因此,对长三角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挖掘亮点及特色,这不仅是对绍兴文化街区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也将开拓绍兴发展新思路,重塑高品位城市文化体系,优化高标准品牌建设,丰富绍兴新时代治理观。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