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是首散文诗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时我初三,即将面临人生第二次盛大的离别。与初次小学毕业时的懵懂不同,初三的我们已有了离别便不会相见的沉重认知。而发小的离开,更是为那个夏日加注了感伤的阴影。我直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我们相约在城区的城门楼上,俯瞰脚下城区的缩影。远处飞檐上挂着的金铃因年久早已不再作响,只是随着清风微微擺动。
  就在那个沉默的当口,她开了口,说她要搬家了,高中可能也要选择新家附近的学校。她说她不在的日子里,请我继续加油,不要辜负了梦想。后面她再说什么,我已不记得,只记得在她开口说要离开时,眼泪便已濡湿了眼眶。
  然后,我看见她递给我纸巾的手,听见风拂过的声音,还有我带着轻微鼻音的哭腔。我说,请你也好好加油啊,为了梦想。
  现在想想,那时对于离别,态度似乎还是过于青涩与懦弱了。总想生活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希望所有热爱的人和物都能随着时间长长久久,甚至不希望自己的成绩过于拔尖,只希望做一个班里最平凡而普通的存在,不受人关注,不受人羡慕。偶尔的成绩提高给自己带来小小的雀跃,偶尔的失败在别人安慰的话语里找到精神寄托。
  可是,如果生活从一开始便平淡如水,那等老去时回忆青春,是不是会过于寡淡无味?我想,如果有重来的机会,在初三毕业那天的城楼上,我不会再哭泣与不舍,而是带着微笑与祝福,告诉挚友:请一定要加油啊,为了梦想!
  二
  人或许就是在孤独时,才会有更大的成长。
  高一那年,我成为班里的黑马。不再秉承着过去想要平庸的想法,而是为了曾经的约定,想要为梦想好好拼一把。上学放学的路上,陪伴我的不再是挚友的欢声笑语,而是一本本小小的知识记录册。我习惯于坐在公交的靠窗座,默默地背着历史和政治知识点,直到经过家门口时听到商店里传来熟悉的喇叭声,我才慢慢地走到车后门,等待下车。课上不再绷着身体低着头,而是学会举起手,在老师微笑的目光中讲出自己的答案。
  我开始变得沉静,却不再是从前的畏缩,而是现在的自信。
  面对同学对我发生如此大改变的好奇目光,我却微笑不语。其实,我只是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不再胆小懦弱,有了自己的力量,变得成熟稳重,有目标,并有着敢于为之付出一切的勇气,而不是遇事仍旧只会哭哭啼啼的小女孩。
  三
  可一切的平静,止步于高二的分科。我在文科还是艺术生的分岔路口上犹豫不决。家里人除了妈妈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声让我感到恐惧,可是握着画笔时心里涌出的那种对绘画的渴望,又让我不知所措。
  迷茫中,我给发小打了电话,直到话筒里传来等待接听的长鸣声,我才意识到那时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半。懊悔中还未来得及挂下电话,话筒里已传来她的声音。为自己的打扰匆忙道歉后,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自己的事情。可电话那端她却兴奋起来,告诉我接到我的电话很意外,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她主动打给我,她问我最近过得好不好,说自己刚刚解出一道数学附加题,那是班里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都没做出的……
  我握着话筒听她兴冲冲地讲着,不知道为何,心慢慢地没那么迷茫了。似有一道亮光从黑暗中的裂缝射入,我又想起临分别时她对我说的话:请一定要好好加油,为了梦想。那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是将来继续画画,让绘画充盈我的生命。
  第二天,我郑重地向家里人说出了自己的意愿:我要转当艺术生。不是为了一时意气,而是我真的热爱它,想为它付出一切。最终,我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在转班申请书上,一笔一画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真正想通了之后,似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不再迷茫,而是开始新一轮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成不变的日子,因为绘画而多了一些色彩,班上的氛围较之从前也明显多了些欢快。老师亦师亦友,会在课上拿粉笔精准地砸向昏睡的同学,也会在课下和几个男生一起去操场PK篮球。班长大人经常神情忧郁地在课下写写画画,看似不务正业,却又能突然在月考中拿下英语单科第一,令大家惊叹不已。
  那时,我会经常和朋友在假日分享彼此的生活。她跟我讲理科班里的各种趣事,我告诉她我现在缤纷多彩的艺术生活。而时光,也就在这样细水长流的过程里慢慢流走。高二下半学期期末后,在征得班主任同意后,我们全班一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尽管地点只是在城郊的绿地,而且还伴有色彩和速写写生练习。
  我坐在草坪上听着河边的同学们玩闹时的欢声笑语,脑海里却浮现出转班前同桌的话。她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转到艺术班呢?你也知道他们……”她未说完的话我却明白:为什么要转班呢?明知道艺术生都是因为不爱学习才走的捷径。可如果真是这样,我眼前的这群人又算什么呢?他们课外打打闹闹,可是课上却绝对认真。那些早起背着画板赶去画室的日子,那些在冬日洗刷画板冻得通红的双手,那些堆积在屋子一角的无数的速写稿……
  我们,也是想要为自己的未来,付出全部努力的人啊。
  四
  偏见或许是无法被一次性消除的,自从分科后在走廊上遇到原班级的同学,仍会看到他们复杂和不自然的目光。可是我却心下坦然,不会因为自己是艺术生,就觉得在成绩方面低人一等。每个人对梦想的追求姿态都各不相同,我们只是选择了另一条看似通畅,实则艰难的路。可是,未来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唯有付出,才能有应得的收获。
  渐渐地,周围的目光随着高三的来临逐渐消退,每个人都开始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一切。再次相遇,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目光闪躲,而是微笑着相互鼓励:“加油啊!”“你也一样!”
  青春岁月里,我因一次离别,有了小小的成长,变得学会忍受孤独,不再慌张。懂得正视自己的梦想,不妄自菲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迈步。而最终,我收获了另一段不同的人生经历,也迎接了最好的自己。
  愿你也一样。
其他文献
小时候,痴迷于洋娃娃换装游戏的我,经常会用妈妈用剩的零碎布料,摆弄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服装造型。个子小小的我,偶尔也会偷偷穿上妈妈的大号时髦裙装,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臭美地比画出各种造型,幻想自己是个超级模特。  对于服装设计、缝纫单纯的爱,慢慢在我心底生根。或许是童心未泯,喜欢用一针一线创造出的时尚之美,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我想用四年的行动来践行我对服装设计
6月,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恍然间想起了我的高三,想起了那个炎热的夏天。再回过头看时,却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感觉,只剩下喜悦、遗憾和怀念。  如今,即将考研的我,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写下这些字,和众多高三学子一样,从早上7点学习到晚上11点。写这篇文章,除了回忆我的高三,还想让即将参加高考的你们知道,高考,不过是人生中的N分之一次挑战。  经历:爱过恨過独留思念  不同的高三生,却有着同样的经历。当黑板上
灰头土脸的井盖竟然成为了“景点”,还被称为“最有学问的井盖”,这着实让人没有想到。然而,只要有创意,井盖也能够成为“最有学问的井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  据了解,中科院物理所的这些井盖之所以被称为“最有学问的井盖”,是因为上面被人手绘了经典的物理公式,包括著名的质能公式、浮力公式等。此外,搭配这些物理公式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漫画,比如前半截还完整,后半截卻只剩下骨头的猫;比如猫咪盯着
高考结束的那个假期,对我而言无比漫长。因为我只考了三百多分,连任何一个像样的大学都去不了。  “你不是笃定自己没有考不上的大学吗?你不是总说自己很厉害吗?”父亲的声音就像是尖锐的利刺一样,直愣愣地插进了我的心里。我低下头一句话都不敢说,连一句辩解都说不出来。往常那个能说会道的人,似乎早已不见了踪影。  晚上做梦时梦到自己取得了重点大学的通知书,可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依旧在逼仄的房间,高三的复习资料堆叠
在一次收获的季节里,养蜂人的儿子想要尝试酿蜜,于是他便请教他的父亲。父亲说:“你照着一般的方法做就行了。不过,在即将完成以前,记得在蜂蜜里滴一点儿苦药。”  儿子听后很不理解,觉得这样简直是糟蹋宝贵的蜂蜜。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酿蜜。等到蜂蜜成熟之后,取出一点儿来尝。可是,他所酿成的蜂蜜,却远不如父亲做的甜。他百思不解:“父亲,为什么您告诉我要在酿好的蜂蜜里加苦药呢,这样不会破坏蜂蜜的味道吗?”
大漠的冬季到了,疾风裹着雪在广袤的土地上肆虐。  一列列马队拖着疲惫的步伐在夜色笼罩的滚滚黄沙中行走,军中的大旗在冻风中凝结成一块又硬又沉的巨布。路洢水落了灯,躲在燕子楼里,红泥小炉温着的新醅已开始翻滚,丝丝酒香入鼻,香气四溢。  忽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她伸个懒腰,起身下楼开门。门口是个神色焦急的小兵,他看到路洢水,激动得话都不囫囵了:“老……老板娘,你们这儿可有桃花酿?”  路洢水愣了愣,说道:
从汉代的觚形玉灯、唐宋的青瓷“省油灯”,到近代海南的第一盏电灯,这里展出的200多盏灯,串起了海南燈与光的历史。今年,61岁的退休职工王福和无偿捐出自己的收藏,建立了灯博物馆。(中国新闻网)
一  今日半个冰域都地动山摇,冰碴、雪粒被东南风吹得遍布了大半个蛮荒,令突厥那边的居民啧啧称奇。这一景象很快被传成冰帝神功练成,有称霸蛮荒之势。  外面诸多猜测甚嚣尘上,冰帝却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所居住的冰殿地板,这是整个冰域最难接近的地方,此时却裂开了一道巨大的缝隙。他伸手引冰雪之力进行封印,这一行为似乎惹恼了地下的囚犯,震晃再次降临蛮荒。  “小子,你很横啊,报上名来!”一道清脆的嗓音突兀地出现。
在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和夫人里韦拉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政府将一幅苏绣作为国礼郑重相赠。总统夫妇收到礼物后异常欣喜和吃惊,他们仔细欣赏后不由得齐声赞叹:“天呐,这太不可思议了!”而这幅作品,就是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专门为墨西哥总统访华而创作的人物肖像《培尼亚和里韦拉》。  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绣出这幅合影肖像作品,姚建萍将自己关在工作室内,夜以继日地在绣架前忙碌。从粗稿图的设计到细节的刻画和把握,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