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來,帮我看看,视频聊天怎么点不开了?”
“红包怎么抢?要加银行账号吗?我看他们都在群里发红包,高兴得很!”
“我不知道碰了什么键,微信现在找不到了,一下午都看不到朋友圈了。”
这就是我的母亲,今年60岁,初中学历,年轻的时候在服装厂上班,会绣花会做大衣。
在没有微信的日子里,母亲在老家村里头,那算得上是为人热情开朗的。只要她在家,邻居婶婶、阿姨没事就喜欢来家里坐坐闲聊。
夏天,家里种的香瓜、西瓜熟了,母亲就忙活着洗洗切切,招待大家,边吃边聊。遇到雨天,大伙打完牌,总要留他们在家里吃了饭再走。母亲把咸鱼腊肉全拿出来招待,毫不吝啬。所以,她和朋友一直相处得很好。
今年夏天,母亲来南京照看小外孙,突然提起要买一部智能手机。因为她发现,老家的人都开始用一种叫“微信”的东西聊天。
老家的村民小组叫“晋北村二组”,因此也建起了一个同名的微信群。大概两年前,组里的青年小刚就把大家都“笼络”进了群。
我们这些从村里出来的年轻人,不管身处何处,都会在群里,用乡音聊聊天。母亲也想加入我们的朋友圈。
母亲自己去手机店挑了款手机,当天就用了起来。在我的“技术指导”下,她很快就组建了家人微信群。她又找到了村民组里的好友:凤、玉平、卫东、菊兰……11人的微信群也组建成功。
从那天起,母亲就成了手机迷。
每天早晨5点多醒来,她就用微信语音呼叫好友凤:“起床没有?家里天气好吗?田里的玉米能不能吃呢?”
说完话发出去,她还要点开来,自己再听一遍,然后很认真地坐等对方回复。
不到一分钟,凤就回过来:“起来啦!在剥大蒜,趁着早晨清凉,多剥一会儿。”
母亲又追问:“看见我们家忠明了吗?他在干什么?”
大概过了三五分钟,凤发过来一张我父亲在家门口剥大蒜的照片,配上父亲一段语音:“你大清早的,闲着没事,不做早饭?我们忙着剥大蒜呢!别瞎耽误功夫!”
于是母亲笑着关掉微信,愉快地进厨房做早饭。
母亲还会算准我午间休息的时间,转发育儿类信息给我。
母亲不是眼睛老花了吗?她是怎么看这些微信的?我很好奇,便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母亲把手机上的字放大,再用放大镜照着手机读微信。
这段时间,凤、玉平经常在微信上给她发视频:老家的邻居们吃完晚饭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啦,几位邻居聚在一起聊天啦,甚至网上看到的黄梅戏选段也会发来分享。
凤还常常在她们11人的微信群里发她家的晚餐小视频,带着解说:“今天晚上吃的是番茄蛋汤、豇豆烧肉、青菜烧毛豆、红烧鸡爪,好吃得不得了!”母亲看得想家了。玉平紧接着就回复:“那你回来啊!我们都等你!咱们一人一盘菜,11个人就有一桌菜!”
就这样,母亲在城里,再不觉得寂寞了。
昨晚,我们一家人吃葡萄看电视,享受周末时光。母亲说,她要去自己房间睡了。过不多久,我起身悄悄去看她。母亲正坐在床边,和村里的姐妹们视频聊天,笑得十分爽朗……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