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识一些诗人,也知晓不少书家,更熟悉无数校长。但是,能够把这三个角色兼任,而且每一个角色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大概就数焦作市人民中学原校长李志强先生了。
我经常读志强的诗。他在教育在线网站的“书香校园”栏目里开设了旧体诗专栏。那些诗词写焦作的山水,大气磅礴之中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情;那些诗词写人生的情怀,宏大叙事之中流淌着他对生活的挚爱;那些诗词写教育的得失,褒贬抑扬之中折射出他对职业的思考。最让我喜爱的是他为学校写的一首校歌——
疏星暗去,红日欲东升。晨号响,闻声起,正衣冠,净门庭。操场任驰骋,舒筋骨,充精力,清肺腑,强体魄,壮心胸。指点江山,铁臂夸遒劲,翼比苍鹰。正青春年少,意气贯长虹。破浪乘风,鼓帆行。
做云间鹤,山巅树,天岸马,人中龙。须勤奋,有志者,事竟成。戒骄盈,自主修学业,能合作,不盲从。书万卷,路万里,浪千重。莫道艰难险阻,高山上,我敢为峰。走苍茫大地,射虎挽雕弓,谁是英雄?
读着这首激情澎湃的《六州歌头》,我们可以想象人民中学的师生们会用怎样的姿态和心思去学习、锻炼和生活。在焦作期间,我主动提出去看看志强的学校。虽然尚未完全竣工,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学校设计了“绿意迎宾”“云蒸霞蔚”“风荷凝碧”“正气干云”“春华烂漫”“七贤余韵”“飞絮飘雪”“高山仰止”校园八景,从立意、命名到造型,甚至连树种选择都由他亲自操刀。
学校的每栋建筑都有一个儒雅的名字,办公楼称为“砺耘楼”,两栋教学楼分别是“相长楼”“格致楼”,学生餐厅名为“箪瓢堂”。他也分别为每个楼名写了四字一句的铭文,如砺耘楼的铭文是:勤学为砺,善教为耘;勤学善教,砥砺耕耘。教贵善诱,诱贵得人;愤悱启发,导引如神。治学严谨,强记博闻;弄潮学海,德隆望尊。德崇仁厚,学尚精深;爱生如子,诲语谆谆。师道千秋,力戒因循;千里足下,高山微尘。相长楼的铭文是:教学相长,重在双方,曰教曰学,振羽颉颃。学知不足,始能翕张,如鸿戏海,若鹤翱翔。教后知困,于学何伤?困知勉行,历久弥刚。学亏教困,自反自强,师生互动,日月同光。杏坛春满,桃李芬芳,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格致楼的铭文是:师为导引,学贵自得,格物致知,早有先河。天道苍苍,日月盈昃,地无四维,所系者何?人生茫茫,纷纭因果,身体发肤,我知几多?追根溯源,应能探索,洞幽烛微,须费琢磨。细能察漏,勤可补拙,寸阴是竞,慎勿蹉跎。
这些铭文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寄托了校长的思考与期待。
学校有亲水亭一座,亭子的四面有四块悬匾,分别是“荷风”“怡心”“听涛”“倚翠”。与悬匾相对,设楹联四幅。“荷风”一面的楹联是:沐月华而酣眠得清风而曼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怡心”一面的楹联是:雁影涛声学耕胜地,诗情琴韵梁栋摇篮;“听涛”一面的楹联是:一抔足成丘一勺亦可海,三载应逞志三省始修身;“倚翠”一面的楹联是:神定如山心静如水,品端为尚学高为尊。这些寓教育于环境之中的楹联,也无不出自志强之手。
志强以为,诗写得好坏并不重要,诗意的生存与栖居才是人生的旨趣所在。所以,志强的诗词从来不是无病呻吟,大部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与友人唱和的。有唱必和,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他的基本信条。在志强的唱和诗词中,和张丙辰局长的最多。与张局长的唱和,也不是志强为了溜须拍马,讨好上级,他们之间的唱和交往早在张局长来到教育局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正因为他与局长的这层特殊关系,志强放弃了许多机会。他的座右铭是:“你不努力,谁都救不了你;你坚持努力,也没有几个真想或者真能够阻拦住你的人。”
从他们之间的几首唱和诗中,也可以窥见他们的情怀与视野。如张丙辰写道——
大业中兴教为先,老骥何须频着鞭。
曾因边草思骏马,最怕薄暮望夕烟。
戡乱无私惟民意,公正有志效前贤。
落日楼头怅望处,目送归鸿又一年。
李志强则唱和道——
殷勤驽马敢争先,骐骥趑趄须重鞭。
志士犹堪绝大漠,良谋岂可化飞烟。
茅庐三顾图王道,枯骨千金为募贤。
壮岁怎能思薄暮,泱泱大业正当年。
张丙辰感叹时光如水,担忧自己虚度年华——
叵耐日月太匆匆,谁解燕然未勒功?
教苑每思旌旗动,龙泉屡作风雨鸣。
臂有蛮力能屠狗,心无良策难雕龙。
惆怅不忍临晚镜,因怕须长称老翁。
李志强则唱和鼓励——
流年似水自匆匆,育苑何忧无显功。
润物无声因雨细,惊蛰有意寄雷鸣。
羯胡塞北擒伏虎,诸葛南阳起卧龙。
点水蜻蜓终叵耐,论功还是主人翁。
在绛县的新教育现场会后,张丙辰写了一首《绛县又见朱永新先生感怀》——
谁为教苑开新声?大道丹心惠师生。
盛夏江南播时雨,严冬塞北布惠风。
欣见孩提戏平林,喜听书声入霜钟。
我对此景三稽首,幸继陶公有朱公。
志强也唱和了一首《为张丙辰君又见朱永新先生诗感赋》——
物欲横流世不平,阳关当道路难行。
杏坛罕见师徒义,学海频吹剽窃风。
童子久违童子戏,书香乍起书香浓。
魂归育苑托朱子,穷漠欣闻蕙草青。
志强不仅诗好词佳,也写得一手好书法。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焦作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2002年其作品曾经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3年作品入選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还获得过河南省行草展一等奖。要知道,这些奖项连许多职业书家都不容易拿到。
我看过志强的许多书法作品,如《焦作新教育实验简报》的题款,就出自他的手笔。人民中学办公楼上的校训“舍我其谁”,潇洒自信、大气磅礴,也是他亲手写就。甚至在焦作的许多学校,都可以见到他的墨宝。 我收藏有志强的两幅墨迹。一幅是2007年我到焦作介绍新教育实验,晚上与志强等一起进餐,席间听说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就表示希望一睹他的书道风采。没有想到,第二天晚上,他就亲自把写好的书法送到我下榻的焦作宾馆。书法的内容是关于新教育的书香校园的:“门第曾因此道扬,校园今日有新章。人文自在书香后,且把青丝做羽裳。”很遗憾,那天晚上我正好去登封出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幕仪式,未能见到志强并与他深谈。细心的志强把书法交到宾馆前台,并嘱咐服务员一定要送到。同时发短信嘱我不要忘记去取。为怕我对他的字迹看不真切,还专门在短信上附上释文。记得我回了这样一条短信:“非常感谢,让我们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另外一幅是在新教育实验于萧山举行开放周时,志强和张硕果带领47位焦作新教育人参加会议,也带来了他唱和张丙辰局长的那首诗。我最喜欢其中的那句“童子久违童子戏,书香乍起书香浓”。我想,如果今后新教育建自己的博物馆,我一定会把志强的这两幅书法送去陈列。为此,我和卢志文院长特意与志强共同展开书法,合影留念。
志强不仅书法好,人品也好。他经常从书法中参悟人生,反思教育。他曾经对我说,写字与做人其实是相通的,“要想达到高境,必先临摹高人”。他的人生境界,也是在临摹中求提升。他以为,这样的提升虽然与“创造”远了点,但路不至于走斜。他曾经写过许多书画研究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研究徐文长的长文。对于徐文长的“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这样的说法,“除了自己替自己蹩脚的字找理由之外,无论如何解释不了《兰亭序》为何人所共赏。我最看不惯的是那些不想下真功夫却要用歪嘴理论以证其高的人,欺世盗名,贻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志强曾经也写过一篇《从书法习练中参悟课堂教学》的文章,介绍了自己学習书法的过程,也讲了书法与教育的关系。他认为,教育教学的管理应该善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这正如临帖,写不好我们临就是了,在亦步亦趋之后,成长自在其中矣。”
他主张不必过早地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没有足够的继承,只会将自己的“风格”陷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以米芾集古字为例,最初为时人笑柄,但如今谁不承认米芾的书法艺术成就居“宋四家”前列呢!他还用一个“大”字书写的几重境界,来说明课堂教学也有不同的境界,颇有见解。
当然,志强最钟情最投入最擅长的,应该还是校长这个角色。在人民中学“砺耘楼”的正厅,有一个名为“高山仰止”的雕塑群。这是志强的好友、著名雕塑家薛俊猷先生创作的以孔子、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为题材的教育家人物群雕,周边陈列的是精选的古今中外20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髓。之所以取名为“高山仰止”,是因为志强希望自己和学校的教师能够以这些伟大的前贤为榜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其实,在焦作的新教育人中间,我最早认识的应该是志强。1997年,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学者分会在焦作召开,我有幸参加会议,并且在会上被邀请作为焦作市的教育现代化顾问。当时,在会上会下忙得团团转的“干活的人”,就是李志强。那时他还在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兼领教育现代化办公室副主任之职。
在教育局工作的十多年间,志强先后任过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大中专教育科科长、电教馆长兼信息中心主任、基础教育科科长等职,考察了全国名校不下百所。他多次向领导请缨,希望能到学校工作。
有一件事对他的震动非常大。2004年,在担任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期间,他参与带队考察了河北衡水,山东潍坊,江苏泰兴、徐州等地的多所学校,回来后的考察报告在全市引起很大反响,市教育局也专门下文,要求全面推广衡水中学经验。然而,会开了,文件发了,工作布置了,却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甚至连反响都没有。他意识到,教育行政管理力量有时也是非常苍白乏力的,“许多很有分量的文件,都仿佛是高高举起的重锤砸在了海绵上,连个声息都难以听到。许多基层领导似乎都是太极高手,你一次次冲出的重拳,他仅仅是一扭腰,便轻易地把你的劲儿化成虚无”。这使他暗下决心,到学校做校长,从改变一所学校开始做起!
第二年,焦作市部分学校校长竞聘时,李志强义无反顾地报了名。虽然没有如愿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但是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舞台,他当上了市第十三中学的校长。十三中是一所办学十分薄弱的学校,原来是职高与初中并存的完中,2000年职高部被分离出去之后,学校几乎到了办不下去的边缘,100多个教师,招的学生还不到80人。2004年中招时,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在市区40多所初中排名倒数第三。
穷则思变。志强提出,尽管学校是“四流的生源,三流的设施,二流的师资”,但也要用“一流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才。2006年,李志强把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引入十三中;2007年,李志强把新教育实验引入十三中——一个直接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一个渐渐润泽学校风气。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教师逐步学会了用研究的方式对待课堂教学,学会了读书与写作,学生的成绩也节节攀升。2007年,十三中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各项指标开始进入市直学校前列。
2008年,十三中并入新成立的人民中学。志强从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开始打造,在一片废墟上建设了一座如前所述的现代化学校。他为这所学校确定了价值追求和文化取向:“宁可没有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文化;教师宁可没有高学历,也不能没有高学养;学生宁可没有骄人的学科成绩,也不能没有教养。”他希望能够用文明化解粗蛮,以人文化育童蒙。通过建设优雅的校园、塑造儒雅的教师,来培育文雅的学生。
在“新教育实验”“毛虫团队”蒸蒸日上的焦作市,人民中学是第一个开展新教育实验的中学,志强也是新教育实验“最铁杆”的中学校长。从2007年运城年会开始,在新教育的重要会议上,总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近年来,他的学校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不仅建有可供学生随时借阅新书的“读书馆”,还在教育在线网站开设了班级或个人的主题帖。在实验班级,教师和学生只用三分之一的学时便学完全学期的课程,然后有计划地开展拓展性阅读与写作,做到课外阅读课内化。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网络平台,教育在线网站为新教育的传播、完善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志强也是教育在线的优秀网友,他的两个主题帖《大河风——李志强教育随笔》和《李志强旧体诗词专帖》,早已经成为精华,人气很旺。他还组织了部分网友到焦作办笔会,引来了不少才子能人。他介绍说,之所以开主题帖,一是为了方便与自己学校的教师交流意见,二是也想给大家做一个常读常写的榜样。“校长不读不写怎么给老师们做表率?”用自身的行为为师生做榜样,是志强管理学校的基本要求。
志強不仅在自己的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而且为新教育实验在焦作的全面推进,作出了许多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他是张丙辰局长的诗友,经常彼此唱和,切磋诗艺,耳濡目染之间,对于教育行政部门下决心把新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新教育作为焦作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多少起了推动的作用。而作为张硕果的支持者和高参,志强也是竭尽全力。他心里想的远远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焦作的教育。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他们学校的校训——舍我其谁。在志强看来,这并不是狂妄,而“是一种大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概,更是一种人生的实践”。
他说,我们的老师无论比别的学校老师收入多还是少,都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这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就是舍我其谁;我们的行政人员看到一些学生有了不合规范的行为,无论别人怎么回避,自己都要出面管一管,这就是舍我其谁;我们的同学看见有公物被损坏,不是漠然置之而是主动向老师报告,这就是舍我其谁;我们的师生在校园里看到掉落地上的纸片,不等责任班级的同学前来打扫,弯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就是舍我其谁!同时,这还“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高尚品格外化出来的主人翁行动”。他解释说,看到别人做好事不习惯甚至不屑一顾,是你还没有这种精神这种境界这种品格;看到应当做的事情不去做等着别人来做,是你把净化灵魂积蓄品质培养习惯的好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明知道是好的事情不敢去做害怕别人笑话,是你心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自己的浩然正气。所以,以一个校长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焦作新教育的事业中,其实也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离开焦作的时候,志强送了我一本他的新著《期待是美丽的》,巧得很,是我们民进中央的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我感到特别亲切。这本书有许多值得一读的美文,如《“毁”与“诲”的辩证法》《以文化涵养文化》,以及关于学校、关于校长、关于课堂等问题的小语。
我问志强,为什么取这样一个书名。志强的答案是:如果做教育的没有了期待,没有了对期待的美好憧憬,不可能做好现实的事情。做教育的人,要像周弘对待孩子一样,有一种“花苞心态”:稚嫩是成熟的花苞,懒惰是勤奋的花苞,弱小是强大的花苞,粗蛮是文明的花苞。只要你有期待,花苞总是会开放的;只要你在期待中,总会看到花苞开放的那一刻。
前些年,志强离开了焦作,离开了他深爱的学校,去一家教育出版社工作。但是,他告诉我,他仍然关注着新教育的进展,关注着新教育的人与事,而他所在的出版社,也将会努力记录新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晓夏)
信息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师》名誉主编。
微言
教育机智的产生具有瞬时性与直觉性。就表面看来,貌似是智慧的灵光一现,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教育机智取决于教育经验的积累与丰富,取决于对各种教育情境及问题情境的规律性把握与理性、有温度的合理解决。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七中学 刘春
信息
编辑部介绍:江金辉,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新教师》主编,主持全社工作。
微言
放下戒尺,意味着放下执念,万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高举规则,意味着权利义务平衡,从此改弦更张与时俱进。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并未过时,改变的只是方式,一种更高级、更智慧、更人性的方式。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理坤
我经常读志强的诗。他在教育在线网站的“书香校园”栏目里开设了旧体诗专栏。那些诗词写焦作的山水,大气磅礴之中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情;那些诗词写人生的情怀,宏大叙事之中流淌着他对生活的挚爱;那些诗词写教育的得失,褒贬抑扬之中折射出他对职业的思考。最让我喜爱的是他为学校写的一首校歌——
疏星暗去,红日欲东升。晨号响,闻声起,正衣冠,净门庭。操场任驰骋,舒筋骨,充精力,清肺腑,强体魄,壮心胸。指点江山,铁臂夸遒劲,翼比苍鹰。正青春年少,意气贯长虹。破浪乘风,鼓帆行。
做云间鹤,山巅树,天岸马,人中龙。须勤奋,有志者,事竟成。戒骄盈,自主修学业,能合作,不盲从。书万卷,路万里,浪千重。莫道艰难险阻,高山上,我敢为峰。走苍茫大地,射虎挽雕弓,谁是英雄?
读着这首激情澎湃的《六州歌头》,我们可以想象人民中学的师生们会用怎样的姿态和心思去学习、锻炼和生活。在焦作期间,我主动提出去看看志强的学校。虽然尚未完全竣工,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学校设计了“绿意迎宾”“云蒸霞蔚”“风荷凝碧”“正气干云”“春华烂漫”“七贤余韵”“飞絮飘雪”“高山仰止”校园八景,从立意、命名到造型,甚至连树种选择都由他亲自操刀。
学校的每栋建筑都有一个儒雅的名字,办公楼称为“砺耘楼”,两栋教学楼分别是“相长楼”“格致楼”,学生餐厅名为“箪瓢堂”。他也分别为每个楼名写了四字一句的铭文,如砺耘楼的铭文是:勤学为砺,善教为耘;勤学善教,砥砺耕耘。教贵善诱,诱贵得人;愤悱启发,导引如神。治学严谨,强记博闻;弄潮学海,德隆望尊。德崇仁厚,学尚精深;爱生如子,诲语谆谆。师道千秋,力戒因循;千里足下,高山微尘。相长楼的铭文是:教学相长,重在双方,曰教曰学,振羽颉颃。学知不足,始能翕张,如鸿戏海,若鹤翱翔。教后知困,于学何伤?困知勉行,历久弥刚。学亏教困,自反自强,师生互动,日月同光。杏坛春满,桃李芬芳,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格致楼的铭文是:师为导引,学贵自得,格物致知,早有先河。天道苍苍,日月盈昃,地无四维,所系者何?人生茫茫,纷纭因果,身体发肤,我知几多?追根溯源,应能探索,洞幽烛微,须费琢磨。细能察漏,勤可补拙,寸阴是竞,慎勿蹉跎。
这些铭文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寄托了校长的思考与期待。
学校有亲水亭一座,亭子的四面有四块悬匾,分别是“荷风”“怡心”“听涛”“倚翠”。与悬匾相对,设楹联四幅。“荷风”一面的楹联是:沐月华而酣眠得清风而曼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怡心”一面的楹联是:雁影涛声学耕胜地,诗情琴韵梁栋摇篮;“听涛”一面的楹联是:一抔足成丘一勺亦可海,三载应逞志三省始修身;“倚翠”一面的楹联是:神定如山心静如水,品端为尚学高为尊。这些寓教育于环境之中的楹联,也无不出自志强之手。
志强以为,诗写得好坏并不重要,诗意的生存与栖居才是人生的旨趣所在。所以,志强的诗词从来不是无病呻吟,大部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与友人唱和的。有唱必和,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他的基本信条。在志强的唱和诗词中,和张丙辰局长的最多。与张局长的唱和,也不是志强为了溜须拍马,讨好上级,他们之间的唱和交往早在张局长来到教育局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正因为他与局长的这层特殊关系,志强放弃了许多机会。他的座右铭是:“你不努力,谁都救不了你;你坚持努力,也没有几个真想或者真能够阻拦住你的人。”
从他们之间的几首唱和诗中,也可以窥见他们的情怀与视野。如张丙辰写道——
大业中兴教为先,老骥何须频着鞭。
曾因边草思骏马,最怕薄暮望夕烟。
戡乱无私惟民意,公正有志效前贤。
落日楼头怅望处,目送归鸿又一年。
李志强则唱和道——
殷勤驽马敢争先,骐骥趑趄须重鞭。
志士犹堪绝大漠,良谋岂可化飞烟。
茅庐三顾图王道,枯骨千金为募贤。
壮岁怎能思薄暮,泱泱大业正当年。
张丙辰感叹时光如水,担忧自己虚度年华——
叵耐日月太匆匆,谁解燕然未勒功?
教苑每思旌旗动,龙泉屡作风雨鸣。
臂有蛮力能屠狗,心无良策难雕龙。
惆怅不忍临晚镜,因怕须长称老翁。
李志强则唱和鼓励——
流年似水自匆匆,育苑何忧无显功。
润物无声因雨细,惊蛰有意寄雷鸣。
羯胡塞北擒伏虎,诸葛南阳起卧龙。
点水蜻蜓终叵耐,论功还是主人翁。
在绛县的新教育现场会后,张丙辰写了一首《绛县又见朱永新先生感怀》——
谁为教苑开新声?大道丹心惠师生。
盛夏江南播时雨,严冬塞北布惠风。
欣见孩提戏平林,喜听书声入霜钟。
我对此景三稽首,幸继陶公有朱公。
志强也唱和了一首《为张丙辰君又见朱永新先生诗感赋》——
物欲横流世不平,阳关当道路难行。
杏坛罕见师徒义,学海频吹剽窃风。
童子久违童子戏,书香乍起书香浓。
魂归育苑托朱子,穷漠欣闻蕙草青。
志强不仅诗好词佳,也写得一手好书法。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焦作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2002年其作品曾经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3年作品入選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还获得过河南省行草展一等奖。要知道,这些奖项连许多职业书家都不容易拿到。
我看过志强的许多书法作品,如《焦作新教育实验简报》的题款,就出自他的手笔。人民中学办公楼上的校训“舍我其谁”,潇洒自信、大气磅礴,也是他亲手写就。甚至在焦作的许多学校,都可以见到他的墨宝。 我收藏有志强的两幅墨迹。一幅是2007年我到焦作介绍新教育实验,晚上与志强等一起进餐,席间听说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就表示希望一睹他的书道风采。没有想到,第二天晚上,他就亲自把写好的书法送到我下榻的焦作宾馆。书法的内容是关于新教育的书香校园的:“门第曾因此道扬,校园今日有新章。人文自在书香后,且把青丝做羽裳。”很遗憾,那天晚上我正好去登封出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幕仪式,未能见到志强并与他深谈。细心的志强把书法交到宾馆前台,并嘱咐服务员一定要送到。同时发短信嘱我不要忘记去取。为怕我对他的字迹看不真切,还专门在短信上附上释文。记得我回了这样一条短信:“非常感谢,让我们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另外一幅是在新教育实验于萧山举行开放周时,志强和张硕果带领47位焦作新教育人参加会议,也带来了他唱和张丙辰局长的那首诗。我最喜欢其中的那句“童子久违童子戏,书香乍起书香浓”。我想,如果今后新教育建自己的博物馆,我一定会把志强的这两幅书法送去陈列。为此,我和卢志文院长特意与志强共同展开书法,合影留念。
志强不仅书法好,人品也好。他经常从书法中参悟人生,反思教育。他曾经对我说,写字与做人其实是相通的,“要想达到高境,必先临摹高人”。他的人生境界,也是在临摹中求提升。他以为,这样的提升虽然与“创造”远了点,但路不至于走斜。他曾经写过许多书画研究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研究徐文长的长文。对于徐文长的“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这样的说法,“除了自己替自己蹩脚的字找理由之外,无论如何解释不了《兰亭序》为何人所共赏。我最看不惯的是那些不想下真功夫却要用歪嘴理论以证其高的人,欺世盗名,贻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志强曾经也写过一篇《从书法习练中参悟课堂教学》的文章,介绍了自己学習书法的过程,也讲了书法与教育的关系。他认为,教育教学的管理应该善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这正如临帖,写不好我们临就是了,在亦步亦趋之后,成长自在其中矣。”
他主张不必过早地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没有足够的继承,只会将自己的“风格”陷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以米芾集古字为例,最初为时人笑柄,但如今谁不承认米芾的书法艺术成就居“宋四家”前列呢!他还用一个“大”字书写的几重境界,来说明课堂教学也有不同的境界,颇有见解。
当然,志强最钟情最投入最擅长的,应该还是校长这个角色。在人民中学“砺耘楼”的正厅,有一个名为“高山仰止”的雕塑群。这是志强的好友、著名雕塑家薛俊猷先生创作的以孔子、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为题材的教育家人物群雕,周边陈列的是精选的古今中外20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髓。之所以取名为“高山仰止”,是因为志强希望自己和学校的教师能够以这些伟大的前贤为榜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其实,在焦作的新教育人中间,我最早认识的应该是志强。1997年,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学者分会在焦作召开,我有幸参加会议,并且在会上被邀请作为焦作市的教育现代化顾问。当时,在会上会下忙得团团转的“干活的人”,就是李志强。那时他还在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兼领教育现代化办公室副主任之职。
在教育局工作的十多年间,志强先后任过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大中专教育科科长、电教馆长兼信息中心主任、基础教育科科长等职,考察了全国名校不下百所。他多次向领导请缨,希望能到学校工作。
有一件事对他的震动非常大。2004年,在担任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期间,他参与带队考察了河北衡水,山东潍坊,江苏泰兴、徐州等地的多所学校,回来后的考察报告在全市引起很大反响,市教育局也专门下文,要求全面推广衡水中学经验。然而,会开了,文件发了,工作布置了,却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甚至连反响都没有。他意识到,教育行政管理力量有时也是非常苍白乏力的,“许多很有分量的文件,都仿佛是高高举起的重锤砸在了海绵上,连个声息都难以听到。许多基层领导似乎都是太极高手,你一次次冲出的重拳,他仅仅是一扭腰,便轻易地把你的劲儿化成虚无”。这使他暗下决心,到学校做校长,从改变一所学校开始做起!
第二年,焦作市部分学校校长竞聘时,李志强义无反顾地报了名。虽然没有如愿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但是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舞台,他当上了市第十三中学的校长。十三中是一所办学十分薄弱的学校,原来是职高与初中并存的完中,2000年职高部被分离出去之后,学校几乎到了办不下去的边缘,100多个教师,招的学生还不到80人。2004年中招时,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在市区40多所初中排名倒数第三。
穷则思变。志强提出,尽管学校是“四流的生源,三流的设施,二流的师资”,但也要用“一流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才。2006年,李志强把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引入十三中;2007年,李志强把新教育实验引入十三中——一个直接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一个渐渐润泽学校风气。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学校教师逐步学会了用研究的方式对待课堂教学,学会了读书与写作,学生的成绩也节节攀升。2007年,十三中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各项指标开始进入市直学校前列。
2008年,十三中并入新成立的人民中学。志强从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开始打造,在一片废墟上建设了一座如前所述的现代化学校。他为这所学校确定了价值追求和文化取向:“宁可没有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文化;教师宁可没有高学历,也不能没有高学养;学生宁可没有骄人的学科成绩,也不能没有教养。”他希望能够用文明化解粗蛮,以人文化育童蒙。通过建设优雅的校园、塑造儒雅的教师,来培育文雅的学生。
在“新教育实验”“毛虫团队”蒸蒸日上的焦作市,人民中学是第一个开展新教育实验的中学,志强也是新教育实验“最铁杆”的中学校长。从2007年运城年会开始,在新教育的重要会议上,总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近年来,他的学校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不仅建有可供学生随时借阅新书的“读书馆”,还在教育在线网站开设了班级或个人的主题帖。在实验班级,教师和学生只用三分之一的学时便学完全学期的课程,然后有计划地开展拓展性阅读与写作,做到课外阅读课内化。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网络平台,教育在线网站为新教育的传播、完善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志强也是教育在线的优秀网友,他的两个主题帖《大河风——李志强教育随笔》和《李志强旧体诗词专帖》,早已经成为精华,人气很旺。他还组织了部分网友到焦作办笔会,引来了不少才子能人。他介绍说,之所以开主题帖,一是为了方便与自己学校的教师交流意见,二是也想给大家做一个常读常写的榜样。“校长不读不写怎么给老师们做表率?”用自身的行为为师生做榜样,是志强管理学校的基本要求。
志強不仅在自己的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而且为新教育实验在焦作的全面推进,作出了许多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他是张丙辰局长的诗友,经常彼此唱和,切磋诗艺,耳濡目染之间,对于教育行政部门下决心把新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新教育作为焦作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多少起了推动的作用。而作为张硕果的支持者和高参,志强也是竭尽全力。他心里想的远远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焦作的教育。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他们学校的校训——舍我其谁。在志强看来,这并不是狂妄,而“是一种大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概,更是一种人生的实践”。
他说,我们的老师无论比别的学校老师收入多还是少,都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这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就是舍我其谁;我们的行政人员看到一些学生有了不合规范的行为,无论别人怎么回避,自己都要出面管一管,这就是舍我其谁;我们的同学看见有公物被损坏,不是漠然置之而是主动向老师报告,这就是舍我其谁;我们的师生在校园里看到掉落地上的纸片,不等责任班级的同学前来打扫,弯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就是舍我其谁!同时,这还“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高尚品格外化出来的主人翁行动”。他解释说,看到别人做好事不习惯甚至不屑一顾,是你还没有这种精神这种境界这种品格;看到应当做的事情不去做等着别人来做,是你把净化灵魂积蓄品质培养习惯的好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明知道是好的事情不敢去做害怕别人笑话,是你心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自己的浩然正气。所以,以一个校长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焦作新教育的事业中,其实也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离开焦作的时候,志强送了我一本他的新著《期待是美丽的》,巧得很,是我们民进中央的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我感到特别亲切。这本书有许多值得一读的美文,如《“毁”与“诲”的辩证法》《以文化涵养文化》,以及关于学校、关于校长、关于课堂等问题的小语。
我问志强,为什么取这样一个书名。志强的答案是:如果做教育的没有了期待,没有了对期待的美好憧憬,不可能做好现实的事情。做教育的人,要像周弘对待孩子一样,有一种“花苞心态”:稚嫩是成熟的花苞,懒惰是勤奋的花苞,弱小是强大的花苞,粗蛮是文明的花苞。只要你有期待,花苞总是会开放的;只要你在期待中,总会看到花苞开放的那一刻。
前些年,志强离开了焦作,离开了他深爱的学校,去一家教育出版社工作。但是,他告诉我,他仍然关注着新教育的进展,关注着新教育的人与事,而他所在的出版社,也将会努力记录新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晓夏)
信息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师》名誉主编。
微言
教育机智的产生具有瞬时性与直觉性。就表面看来,貌似是智慧的灵光一现,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教育机智取决于教育经验的积累与丰富,取决于对各种教育情境及问题情境的规律性把握与理性、有温度的合理解决。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七中学 刘春
信息
编辑部介绍:江金辉,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新教师》主编,主持全社工作。
微言
放下戒尺,意味着放下执念,万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高举规则,意味着权利义务平衡,从此改弦更张与时俱进。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并未过时,改变的只是方式,一种更高级、更智慧、更人性的方式。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理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