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它只说了一件事的前一半,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眷属之后还有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能不能偕老而终,还真不是说得准的事。笔者藏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老杂志《万象》,上面有周璇与严华的“分手告白”,我另收藏周璇严华蜜月时的图片,两相对照,一声叹息。周璇严华,世纪情人,虽成眷属,未能偕老。
央视《百年歌声》栏目是一档极具水准的回顾性节目,音画结合得十分成功,怀旧的氛围一时间把观众带回到如梦如幻的老上海岁月。《百年歌声》中讲的最多的是周璇。令我没有料到的是当年上海的老报人,《万象》的主编陈蝶衣老先生居然还健在,“九五至尊”的老人头脑清晰,口齿利索,回忆起四十年代的往事,表情十分丰富,完全不像一个快满百岁的老人。看到陈蝶衣使我想起了他主编的《万象》;听到周璇唱的老歌亦使我联想到她和严华在《万象》上的“分手告白”。《百年歌声》中还有严华的妹妹,述说往事,一口哥哥、一口周璇,记忆犹新,音容宛在。
《万象》杂志,一九四一年八月在上海创刊,外型灵巧、十分惹人喜爱;内容也十分丰富,万花筒似的,以刊有周璇、严华“分手告白”的这一期为例(第一卷第二期),包含有郑逸梅《消夏谈》、包天笑《写信》、范烟桥《沈云英代父守孤城》、张恨水《胭脂泪》、胡山源《画网巾》、魏如晦《太平天国史料钩沉》、陶秦《宋氏三姐妹》等。
周璇和严华这一对玉女金童,当年甚是羡煞天下有情人,天之骄子,时代宠儿,却在婚姻上失败。我总有一个想法:一个女人的第一次恋情,第一个情人,第一次婚姻极其要紧,这关系到她一生命运的走向。周璇的悲剧就根植在她的“三个第一”中,这为以后的种种不幸埋下了苦果。男人则不甚要紧,第一次选择的失败,还可以从头再来。严华比周璇多活了一倍的寿命,男人的抗击打能力终究强过女人。所以,任何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和,我总是多同情于女子一方。
周璇的《我的所以出走》,严华的《九年来的回忆》以特载的形式,大黑体字的形式出现在《万象》的目录页。周璇文化低,不会写文章,她说“《万象》的编者要我为这件事自己说几句话。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捏着认识我的人写的介绍信,前来找我,访问我,因此我的心情很不宁,而且我又不会写文章,不过我的心思,倒是确有些话要想说,《万象》的编者能够给予我一个机会,我是很感谢的;现在,我忠实地记录下我的话,词藻方面,我请另一位同情我的小姐为我修饰,这是我所不必讳言的。”
周璇是个直率的人,她说“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就是我是一个畸零的人,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只知道是常熟,不知是在哪一个村落)。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这么坦诚的话,在已经成名的明星嘴里是绝对听不到的,假如他们有这么一段难以启齿的来历,千方百计掩盖还惟恐不及呢,哪能白纸黑字地大白于天下呢。
对于“为什么要出走”的拷问,周璇用罗素的话来回答“宁愿战斗以死,不愿忍痛以生!”周璇说,“说起来,自然是一件痛心的事,我除了我的事业之外,还有一个幻想中的美满家庭,不幸这一个幻想只成功了一半,它变了!变得很可怕,于是我不能不和这个可怕的环境诀别。”在《我的所以出走》里,很少见到愤怨的话,言词平静,通篇只对“严华说我带了银行存折走的”一节传闻进行了辨白,最强烈的带有情绪的话也只是对“误解我的人以为我带了钱跑了”表示“我只有悲愤”。
严华的文化比周璇要高不少,严华创作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歌曲,《九年来的回忆》一开头便宛如一首凄婉的歌:“九年,梦一样的绮丽,也是凄愁的画面,她在我的心版上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忆念。我想,或者上帝给予一个人的生存的条件,是必须接受一些痛苦,一些创伤。”这段话很优美,且满含哲理,严华是才情横溢的。
严华仿佛不是在辩解他和周璇之间的恩怨曲直,更像一位诗人在倾诉“失恋之痛”——“今日,我在阴沉沉的夜晚,看漫空的月在走,云在飘,我似乎无法寄托我的身子在这世界里面。我听到一些劳工们制造钢针所迸发的力的呐喊,我开始抚慰破碎的心片,我拭着红肿的泪眼,向自己说:忘记过去这情感走过的足印,创造我未来伟大事业的新生!”严华和周璇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把这次婚姻的终点看作是新事业的起点。周璇说“我既然为了生存的意义而从桎梏中解脱出来,自然我需要以更大的努力,为我的事业,为我的前途而奋斗,我可以坚定地说:我的生命将会比娜拉更积极的。”
严华似乎也是很有教养的人,在长长的《九年来的回忆》中只有一小段涉及婚姻破裂的原因——“现在应该要说到我的梦的碎破了。周璇突然出走了。她为什么要走?是我虐待她吗?我可以用一种迷信的说法:上面有天,下面有地,当中是我的良心,我绝对不承认虐待过她,非但我没有虐待过她,而且我要说:我实在待她太好了,平常爱护她的身体,顾全她的名誉地位,调剂她的生活,无微不至。”严华引用一句名言“今日的爱情,是明日的仇恨;今日的爱人,是明日的仇人”。笔锋一转,严华呼喊“爱情以外,尚有事业;爱人以外,尚有国家。”外人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单凭这两篇文章判断周严婚变的是非曲直,我们只有表达莫大的惋惜。
六十年时光梭梭驶过,当年周璇严华这一对玉女金童的结合与分离,后人惟有一声叹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百年歌声》,绝代佳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见证了“周严之变”的陈蝶衣已是世纪老人,《万象》杂志也已成为旧书店的珍品。人往风微,往事在说。
央视《百年歌声》栏目是一档极具水准的回顾性节目,音画结合得十分成功,怀旧的氛围一时间把观众带回到如梦如幻的老上海岁月。《百年歌声》中讲的最多的是周璇。令我没有料到的是当年上海的老报人,《万象》的主编陈蝶衣老先生居然还健在,“九五至尊”的老人头脑清晰,口齿利索,回忆起四十年代的往事,表情十分丰富,完全不像一个快满百岁的老人。看到陈蝶衣使我想起了他主编的《万象》;听到周璇唱的老歌亦使我联想到她和严华在《万象》上的“分手告白”。《百年歌声》中还有严华的妹妹,述说往事,一口哥哥、一口周璇,记忆犹新,音容宛在。
《万象》杂志,一九四一年八月在上海创刊,外型灵巧、十分惹人喜爱;内容也十分丰富,万花筒似的,以刊有周璇、严华“分手告白”的这一期为例(第一卷第二期),包含有郑逸梅《消夏谈》、包天笑《写信》、范烟桥《沈云英代父守孤城》、张恨水《胭脂泪》、胡山源《画网巾》、魏如晦《太平天国史料钩沉》、陶秦《宋氏三姐妹》等。
周璇和严华这一对玉女金童,当年甚是羡煞天下有情人,天之骄子,时代宠儿,却在婚姻上失败。我总有一个想法:一个女人的第一次恋情,第一个情人,第一次婚姻极其要紧,这关系到她一生命运的走向。周璇的悲剧就根植在她的“三个第一”中,这为以后的种种不幸埋下了苦果。男人则不甚要紧,第一次选择的失败,还可以从头再来。严华比周璇多活了一倍的寿命,男人的抗击打能力终究强过女人。所以,任何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和,我总是多同情于女子一方。
周璇的《我的所以出走》,严华的《九年来的回忆》以特载的形式,大黑体字的形式出现在《万象》的目录页。周璇文化低,不会写文章,她说“《万象》的编者要我为这件事自己说几句话。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捏着认识我的人写的介绍信,前来找我,访问我,因此我的心情很不宁,而且我又不会写文章,不过我的心思,倒是确有些话要想说,《万象》的编者能够给予我一个机会,我是很感谢的;现在,我忠实地记录下我的话,词藻方面,我请另一位同情我的小姐为我修饰,这是我所不必讳言的。”
周璇是个直率的人,她说“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就是我是一个畸零的人,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只知道是常熟,不知是在哪一个村落)。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这么坦诚的话,在已经成名的明星嘴里是绝对听不到的,假如他们有这么一段难以启齿的来历,千方百计掩盖还惟恐不及呢,哪能白纸黑字地大白于天下呢。
对于“为什么要出走”的拷问,周璇用罗素的话来回答“宁愿战斗以死,不愿忍痛以生!”周璇说,“说起来,自然是一件痛心的事,我除了我的事业之外,还有一个幻想中的美满家庭,不幸这一个幻想只成功了一半,它变了!变得很可怕,于是我不能不和这个可怕的环境诀别。”在《我的所以出走》里,很少见到愤怨的话,言词平静,通篇只对“严华说我带了银行存折走的”一节传闻进行了辨白,最强烈的带有情绪的话也只是对“误解我的人以为我带了钱跑了”表示“我只有悲愤”。
严华的文化比周璇要高不少,严华创作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歌曲,《九年来的回忆》一开头便宛如一首凄婉的歌:“九年,梦一样的绮丽,也是凄愁的画面,她在我的心版上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忆念。我想,或者上帝给予一个人的生存的条件,是必须接受一些痛苦,一些创伤。”这段话很优美,且满含哲理,严华是才情横溢的。
严华仿佛不是在辩解他和周璇之间的恩怨曲直,更像一位诗人在倾诉“失恋之痛”——“今日,我在阴沉沉的夜晚,看漫空的月在走,云在飘,我似乎无法寄托我的身子在这世界里面。我听到一些劳工们制造钢针所迸发的力的呐喊,我开始抚慰破碎的心片,我拭着红肿的泪眼,向自己说:忘记过去这情感走过的足印,创造我未来伟大事业的新生!”严华和周璇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把这次婚姻的终点看作是新事业的起点。周璇说“我既然为了生存的意义而从桎梏中解脱出来,自然我需要以更大的努力,为我的事业,为我的前途而奋斗,我可以坚定地说:我的生命将会比娜拉更积极的。”
严华似乎也是很有教养的人,在长长的《九年来的回忆》中只有一小段涉及婚姻破裂的原因——“现在应该要说到我的梦的碎破了。周璇突然出走了。她为什么要走?是我虐待她吗?我可以用一种迷信的说法:上面有天,下面有地,当中是我的良心,我绝对不承认虐待过她,非但我没有虐待过她,而且我要说:我实在待她太好了,平常爱护她的身体,顾全她的名誉地位,调剂她的生活,无微不至。”严华引用一句名言“今日的爱情,是明日的仇恨;今日的爱人,是明日的仇人”。笔锋一转,严华呼喊“爱情以外,尚有事业;爱人以外,尚有国家。”外人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单凭这两篇文章判断周严婚变的是非曲直,我们只有表达莫大的惋惜。
六十年时光梭梭驶过,当年周璇严华这一对玉女金童的结合与分离,后人惟有一声叹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百年歌声》,绝代佳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见证了“周严之变”的陈蝶衣已是世纪老人,《万象》杂志也已成为旧书店的珍品。人往风微,往事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