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严华,世纪情人 虽成眷属,未能偕老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ut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它只说了一件事的前一半,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眷属之后还有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能不能偕老而终,还真不是说得准的事。笔者藏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老杂志《万象》,上面有周璇与严华的“分手告白”,我另收藏周璇严华蜜月时的图片,两相对照,一声叹息。周璇严华,世纪情人,虽成眷属,未能偕老。
  央视《百年歌声》栏目是一档极具水准的回顾性节目,音画结合得十分成功,怀旧的氛围一时间把观众带回到如梦如幻的老上海岁月。《百年歌声》中讲的最多的是周璇。令我没有料到的是当年上海的老报人,《万象》的主编陈蝶衣老先生居然还健在,“九五至尊”的老人头脑清晰,口齿利索,回忆起四十年代的往事,表情十分丰富,完全不像一个快满百岁的老人。看到陈蝶衣使我想起了他主编的《万象》;听到周璇唱的老歌亦使我联想到她和严华在《万象》上的“分手告白”。《百年歌声》中还有严华的妹妹,述说往事,一口哥哥、一口周璇,记忆犹新,音容宛在。
  《万象》杂志,一九四一年八月在上海创刊,外型灵巧、十分惹人喜爱;内容也十分丰富,万花筒似的,以刊有周璇、严华“分手告白”的这一期为例(第一卷第二期),包含有郑逸梅《消夏谈》、包天笑《写信》、范烟桥《沈云英代父守孤城》、张恨水《胭脂泪》、胡山源《画网巾》、魏如晦《太平天国史料钩沉》、陶秦《宋氏三姐妹》等。
  周璇和严华这一对玉女金童,当年甚是羡煞天下有情人,天之骄子,时代宠儿,却在婚姻上失败。我总有一个想法:一个女人的第一次恋情,第一个情人,第一次婚姻极其要紧,这关系到她一生命运的走向。周璇的悲剧就根植在她的“三个第一”中,这为以后的种种不幸埋下了苦果。男人则不甚要紧,第一次选择的失败,还可以从头再来。严华比周璇多活了一倍的寿命,男人的抗击打能力终究强过女人。所以,任何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和,我总是多同情于女子一方。
  周璇的《我的所以出走》,严华的《九年来的回忆》以特载的形式,大黑体字的形式出现在《万象》的目录页。周璇文化低,不会写文章,她说“《万象》的编者要我为这件事自己说几句话。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捏着认识我的人写的介绍信,前来找我,访问我,因此我的心情很不宁,而且我又不会写文章,不过我的心思,倒是确有些话要想说,《万象》的编者能够给予我一个机会,我是很感谢的;现在,我忠实地记录下我的话,词藻方面,我请另一位同情我的小姐为我修饰,这是我所不必讳言的。”
  周璇是个直率的人,她说“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就是我是一个畸零的人,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只知道是常熟,不知是在哪一个村落)。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这么坦诚的话,在已经成名的明星嘴里是绝对听不到的,假如他们有这么一段难以启齿的来历,千方百计掩盖还惟恐不及呢,哪能白纸黑字地大白于天下呢。
  对于“为什么要出走”的拷问,周璇用罗素的话来回答“宁愿战斗以死,不愿忍痛以生!”周璇说,“说起来,自然是一件痛心的事,我除了我的事业之外,还有一个幻想中的美满家庭,不幸这一个幻想只成功了一半,它变了!变得很可怕,于是我不能不和这个可怕的环境诀别。”在《我的所以出走》里,很少见到愤怨的话,言词平静,通篇只对“严华说我带了银行存折走的”一节传闻进行了辨白,最强烈的带有情绪的话也只是对“误解我的人以为我带了钱跑了”表示“我只有悲愤”。
  严华的文化比周璇要高不少,严华创作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歌曲,《九年来的回忆》一开头便宛如一首凄婉的歌:“九年,梦一样的绮丽,也是凄愁的画面,她在我的心版上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忆念。我想,或者上帝给予一个人的生存的条件,是必须接受一些痛苦,一些创伤。”这段话很优美,且满含哲理,严华是才情横溢的。
  严华仿佛不是在辩解他和周璇之间的恩怨曲直,更像一位诗人在倾诉“失恋之痛”——“今日,我在阴沉沉的夜晚,看漫空的月在走,云在飘,我似乎无法寄托我的身子在这世界里面。我听到一些劳工们制造钢针所迸发的力的呐喊,我开始抚慰破碎的心片,我拭着红肿的泪眼,向自己说:忘记过去这情感走过的足印,创造我未来伟大事业的新生!”严华和周璇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把这次婚姻的终点看作是新事业的起点。周璇说“我既然为了生存的意义而从桎梏中解脱出来,自然我需要以更大的努力,为我的事业,为我的前途而奋斗,我可以坚定地说:我的生命将会比娜拉更积极的。”
  严华似乎也是很有教养的人,在长长的《九年来的回忆》中只有一小段涉及婚姻破裂的原因——“现在应该要说到我的梦的碎破了。周璇突然出走了。她为什么要走?是我虐待她吗?我可以用一种迷信的说法:上面有天,下面有地,当中是我的良心,我绝对不承认虐待过她,非但我没有虐待过她,而且我要说:我实在待她太好了,平常爱护她的身体,顾全她的名誉地位,调剂她的生活,无微不至。”严华引用一句名言“今日的爱情,是明日的仇恨;今日的爱人,是明日的仇人”。笔锋一转,严华呼喊“爱情以外,尚有事业;爱人以外,尚有国家。”外人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单凭这两篇文章判断周严婚变的是非曲直,我们只有表达莫大的惋惜。
  六十年时光梭梭驶过,当年周璇严华这一对玉女金童的结合与分离,后人惟有一声叹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百年歌声》,绝代佳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见证了“周严之变”的陈蝶衣已是世纪老人,《万象》杂志也已成为旧书店的珍品。人往风微,往事在说。
其他文献
苏州的气候温润,步调舒缓,水道与巷弄纵横交错,教人一来到此便安下心来。城里的平江街区,从宋代便已经存在,以今日留存的巷弄来看,八百年来的格局规划变化并不大,只是范围缩小许多。而就在这仅存的街区里,留下的不只是悠悠时光,亦有不少哲人贤士驻守的痕迹。书痴黄丕烈的百宋一廛、史学家顾颉刚的顾氏花园、清代状元洪钧故居、潘世恩的留余堂、藕园……多少与书相关的文化活动就由这里衍生。最可喜的,除了看看故居旧址,在
期刊
九月底,我很兴奋地告诉友人:“我最近在编新的《福尔摩斯探案》!”  友人一脸茫然地说:“蛤?你说电影喔?那个福尔摩斯好丑好肥耶!新的《福尔摩斯探案》是福尔摩斯自己写的吗?他还活着喔?”  相信只要稍微了解侦探小说的人(更别说福尔摩斯的粉丝),都会觉得友人的问题匪夷所思,简直就像在问:贾伯斯(编注:Steve Jobs,大陆译为“乔布斯”)是不是《苹果日报》的主编?  这让我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很多没看
期刊
徐誉庭常说:创作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编剧作为影视创作中最根基的一环,这句话大概道出了这个行业最大的感慨和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无奈和期盼。  去年访问她时谈到剧本出版的可能性,她说:“电视剧本很少被出版。但我觉得还是会有一些读者存在,不管是想学编剧的,本身是学院出身的,还是纯粹想欣赏剧本的。”她想出版自己的剧本,甚至愿意自费出版。(见本刊2010年7月号)在不太具备剧本的阅读传统和出版意愿的
期刊
地沟油、彭宇案等问题频传,一般认为“金钱至上”是道德危机的起因;但事实恰好相反,爱钱仅是结果。  新书《这样work才work!》提到,宾州大学从事暴力研究四十年的詹姆斯·吉利根教授发现,攻击、杀人犯案动机,答案不约而同都说“因为对方不尊重我”。甚至持械抢劫的动机,“想得到尊重”的比例居然比“夺财”还高。“为了尊严、尊重和自尊。为了这些,我谁都可以杀。失去尊严,我就一无所有。”  我们还没杀人,但
期刊
2005年,台湾绘本界的历史被狠狠地改写。当年最红的不是朱德庸也不是幾米,而是80后女孩弯弯。轩然大波的掀起,始于弯弯的第一本绘本《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绘本画风清新,内容充满自嘲精神,又直观反映平凡人的现实心态,深受年轻人及上班族喜爱。这本小小的绘本为当时疲软的书市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首刷12000本一周内售罄,让众多畅销书团队叹为观止,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作者都看到新的机会,“弯弯风潮”一时兴起。 
期刊
上海文化出版社(下文简称文化社),成立于1955年5月,曾作为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后逐渐发展为独立出版社。文化社始终秉承着巴金老人“把心交给读者”的出版理念,在实用生活和大众文化领域辛勤耕耘着。  王刚,现任文化社社长。在1999年正式进入出版界之前,中文系出身的他办过报纸,在研究所里做过研究。后来,广泛的兴趣又将他的事业引向了出版界。从他的口中,我们得以了解文化社曾经的辉煌、现今的挑战,
期刊
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她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等地的先民首先奏响了人类文明的乐章。不同的是,这些地区在一度兴盛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中断,文明之光从此衰落沉寂。惟独中华文明数千年来虽经历坎坷,却连绵不绝,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一脉文化体,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在这文化体中独特的美术系列则是最为耀眼的一幕。我们常常感叹
期刊
苏西·罗托洛(1943~2011),美国艺术家。她是鲍勃·迪伦的第一位真爱,迪伦1960年代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发展期间的女友,迪伦众多传世情歌中的女主角,迪伦政治意识的启蒙者和他成为抗议歌手的推动者,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迪伦歌词创作的女人。自他们的恋情在1965年彻底结束之后,苏西一直对他们的过去守口如瓶,此间众多的流言和传闻在坊间传递,《放任自流的时光》则做出了回应。  苏西1943年11月出生于纽
期刊
活在今日香港,饮食似乎是耗费多于需要,例如大部分人往往吃剩许多食物,这或关乎饭菜量或胃口。不过,在婚礼喜宴中被浪费的食物往往更多,而且大都很完整。另外,香港茶餐厅数量之多也是惊人的,这么多人从事饮食业,每天未被消费的食物谅必十分可观。《剩食》作者就在书中说明,堆填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垃圾本来就是食物,它们因为成为餐厅眼中的“厨余”、“剩食”而被抛弃,结果因腐烂而变成真正的垃圾。  由于这类题材一直不被
期刊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有时候我们会生气,有时候我们会烦躁,有时候我们会发火,有时候我们会抓狂。然而,这样的冲动往往会使我们做出平时不易做的决定,从而酿成让自己悔恨终生的大错。人人内心都有按照自己意志出牌、满足自我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果不经过理智的过滤网,就会滑入冲动的陷阱。  本书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2002-2007),在国际终端营销协会(POPAI)和国际便利店协会(NA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