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以培养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如何积极迎合当前时代发展形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为主要切入点,从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设置层次化教学课程、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几方面重点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前言: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意在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一线人才。但是就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技能脱节,进而导致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挑战,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行业发展动态、社会岗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方针,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对此,本文立足于就业导向视角之下,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在降低计算机教学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限制学生日后就业能力的发展。现阶段,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复合型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人才为主。从整体上来看,该目标专业方向指向模糊,所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与实际岗位要求相脱节,绝大多数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但是并没有达到精通的程度,极易被市场淘汰。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化。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因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不免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此外,部分学校侧重与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但是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难以有效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时甚至会增加中职学生的学习负担。因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在计算机专业知识讲解以仍旧沿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四)教师实践经验匮乏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的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形势、行业发展要求的新知识、新理論,降低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责任,虽然掌握他是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计算机项目经验的完成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并没有亲自参与到企业的工程实践活动当中,难以适应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对计算机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确保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案的生成、教学改革方向的调整符合行业岗位要求,实验学生就业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效衔接。
对此,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行业资料搜集、现场实际调研等方式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动态,深入到人才市场当中为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明确社会、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养要求,以此为依据精准定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理论能力强化与实践能力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性地融入实践操作环节,并借助现实操作案例大导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设置层次化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要以社会发展需求、岗位人才要求为导向,设置具有层次化特征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项目的实训基地,加强中职学校与区域内企业联动,落实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增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设置具有层次化特征应用型计算机专业课程。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可以在开设基础课程的同时,多开设一些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选修课程,从整体上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四大板块,为学生就业时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以就业为导向,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将计算机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运用项目教学法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例如,在《网页制作》知识点的讲解时,首先,教师要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人数均等的项目小组,为学生讲明项目的作用价值。其次,各小组成员围绕项目内容进行合作交流、分析解决、实践操作,教师则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指导学生搜集有针对性的素材、鼓励学生思考确定自己网站风格、帮助学生解决字幕制作等技术问题。最后,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项目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捋顺项目完成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案有序落实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能力高低将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批高素质、强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增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师资人才支持。
一方面,中职学校在教师人才引进时,可以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来校任职,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优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为教师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增加教师的职业经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师素养与市场接轨。
总结: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提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之地”,要以行业发展形势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精准定位计算机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层次化特征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加以创新,优化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结构,并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作出贡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社会、时代要求,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昊.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8,17(11):94-96.
[2]刘常俊.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8):161-162.
[3]董秋霞.新的就业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J].信息系统工程,2017(12):170.
作者简介:孙国元(1973-03),男,汉,浙江海宁人,本科学历,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单位: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前言: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意在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一线人才。但是就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技能脱节,进而导致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挑战,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行业发展动态、社会岗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方针,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对此,本文立足于就业导向视角之下,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在降低计算机教学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限制学生日后就业能力的发展。现阶段,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复合型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人才为主。从整体上来看,该目标专业方向指向模糊,所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与实际岗位要求相脱节,绝大多数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但是并没有达到精通的程度,极易被市场淘汰。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化。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因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不免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此外,部分学校侧重与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但是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难以有效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时甚至会增加中职学生的学习负担。因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在计算机专业知识讲解以仍旧沿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四)教师实践经验匮乏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的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形势、行业发展要求的新知识、新理論,降低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责任,虽然掌握他是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计算机项目经验的完成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并没有亲自参与到企业的工程实践活动当中,难以适应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对计算机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确保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案的生成、教学改革方向的调整符合行业岗位要求,实验学生就业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效衔接。
对此,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行业资料搜集、现场实际调研等方式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动态,深入到人才市场当中为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明确社会、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养要求,以此为依据精准定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理论能力强化与实践能力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性地融入实践操作环节,并借助现实操作案例大导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设置层次化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要以社会发展需求、岗位人才要求为导向,设置具有层次化特征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优化计算机课程结构,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项目的实训基地,加强中职学校与区域内企业联动,落实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增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设置具有层次化特征应用型计算机专业课程。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可以在开设基础课程的同时,多开设一些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选修课程,从整体上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课程”四大板块,为学生就业时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以就业为导向,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将计算机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运用项目教学法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例如,在《网页制作》知识点的讲解时,首先,教师要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人数均等的项目小组,为学生讲明项目的作用价值。其次,各小组成员围绕项目内容进行合作交流、分析解决、实践操作,教师则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指导学生搜集有针对性的素材、鼓励学生思考确定自己网站风格、帮助学生解决字幕制作等技术问题。最后,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项目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捋顺项目完成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案有序落实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能力高低将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批高素质、强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增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师资人才支持。
一方面,中职学校在教师人才引进时,可以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来校任职,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优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为教师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增加教师的职业经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师素养与市场接轨。
总结: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提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之地”,要以行业发展形势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精准定位计算机教学目标,设置具有层次化特征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加以创新,优化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结构,并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作出贡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社会、时代要求,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昊.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8,17(11):94-96.
[2]刘常俊.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8):161-162.
[3]董秋霞.新的就业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J].信息系统工程,2017(12):170.
作者简介:孙国元(1973-03),男,汉,浙江海宁人,本科学历,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单位: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