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各类实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而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从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和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中,总结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构建2008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特色。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 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各类实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而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08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规定》(草案)(宁职院[2008]10号)文件精神,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在汲取以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成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宁夏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200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大胆的改革和调整,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特色,能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找准专业定位,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工作
专业定位直接关系着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而人才培养方案则直接关系着专业定位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为了尽可能地完善我院经济管理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定位,为了使各个专业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院经管系从学期初就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准备,我院经管系各个专业负责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会,了解宁夏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发挥团队精神,联系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工作,搜集了大量的市场人才需求资料,同时邀请行业专家研讨分析确定了我院经管系各个专业定位以及如何设置课程等内容,以便我们能制订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满足社会,为学生寻找较好的就业出口。使我院经管系各个专业的定位更为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更为科学,课程体系也得到了整体优化,在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突出高职教学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中,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长期以来是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对于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实际工作者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这种教育质量观的导向是不正确的,必须予以改变,而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大小和劳动技能高低为主体的质量观。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社会求职中处于优先地位。高职教育旨在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力不仅指的是岗位能力,更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是一种创业能力。所以在我院经管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例如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强调理论够用的同时,必须体现能力训练这一特色,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将能力岗位定位于业务经理助理、营销策划员和推销员等具体的职业能力上,扩大了这个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就业机会。再如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专业负责人的市场调研和行业专家的论证,决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中小型企业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就业岗位包括出纳、主办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主管等不同层级的岗位设置,进一步拓宽了的就业选择。
三、推进和完善“1+1+1”教育模式
在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经管系在专业建设中总是担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太短,担心学生无法学到应有的知识,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总是将学生在校的时间设置为两年半,随着许多高职学校“1+1+1”教育模式实践证明,“1+1+1”教育模式是可行的。因此200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经管系的大多数专业都实行“1+1+1”教育模式:第一学年将文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职业养成教育,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学年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第三学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加强岗前就业综合训练,全面推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做到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四、创新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规格准确定位的基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经管系注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安排更合理。在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类别分为公共知识、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技术能力、职业训练和素质拓展等五个模块;在学时安排上公共知识课占用学时、学分太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3学分,第一学期开设,周3课时×16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4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周4课时×18周;形势与政策和心理健康都是1学分,采取讲座的形式,均安排18课时。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综合训练课程三个模块,学时和学分安排上更加合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3学分,第一学期开设,周2课时×16周,一周集中实践(始业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4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周3课时×18周,一周集中实践;形势与政策和心理健康是1学分,采用讲座形式,不安排课内学时。
2、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设置特别要系统考虑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再实习,再到企业实训,坚决杜绝“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方式。毕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加实际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用人单位,走进市场,了解、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经营活动等,参与、熟悉企业的具体工作,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适应岗位就业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奠定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素质,巩固专业思想。在200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第1、第2个两个学年的在校期间要求教师以任务/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3学年就是顶岗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
3、积极引导学生获取双证书、多证书。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毕业必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明确,原则上保证相关中级等级证书在第二学年获得,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在第三学年岗前综合训练课程安排时结合更高一级证书的训练和考核。如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珠算等级证书和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ATA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初级)、普通话合格证(国家二级乙等)、计算机(二级)技术等级等三项证书。
我院经管系配备各种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考取资格证的机会。让高职学生成为技能高手,既提高学生素质,又为学生择业提高竞争力。
五、教学周数更加科学、人性化
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注意了教学周数的人性化安排。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因为学生军训或者国家法定节日的影响,教师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师制订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由此产生了教师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任务和实际周数矛盾的产生。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学年52周,暑假6周,寒假6周,教学周数为40周。每学年按二个学期安排,每个学期20周。第一学期新生晚入学1周,考试1周、法定假1周,始业教育(含企业参观学习)机动1周。第一学期教学周数为16周,其中军训2周。第二、三、四学期考试1周、法定假、运动会等1周,实际教学周数为18周,其中专业社会实践(企业见习、调研)周各1周。第五学期法定假1周,实际教学周19周。校内教学周数安排4周,以岗前综合训练和专业拓展选修课为主;校外顶岗实习第一阶段15周。第六学期实际教学周数计17周,为顶岗实习第二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需求市场的多样性,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也应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辉.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杂志.2005.7
[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杂志.2005.7
[3]沈莹,王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4]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08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规定(草案).2008
作者简介:李华,出生于1968年,女,宁夏银川,本科,讲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 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各类实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而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08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规定》(草案)(宁职院[2008]10号)文件精神,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在汲取以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成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宁夏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200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大胆的改革和调整,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特色,能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找准专业定位,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工作
专业定位直接关系着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而人才培养方案则直接关系着专业定位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为了尽可能地完善我院经济管理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定位,为了使各个专业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院经管系从学期初就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准备,我院经管系各个专业负责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会,了解宁夏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发挥团队精神,联系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工作,搜集了大量的市场人才需求资料,同时邀请行业专家研讨分析确定了我院经管系各个专业定位以及如何设置课程等内容,以便我们能制订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满足社会,为学生寻找较好的就业出口。使我院经管系各个专业的定位更为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更为科学,课程体系也得到了整体优化,在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突出高职教学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中,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长期以来是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对于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实际工作者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这种教育质量观的导向是不正确的,必须予以改变,而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大小和劳动技能高低为主体的质量观。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社会求职中处于优先地位。高职教育旨在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力不仅指的是岗位能力,更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是一种创业能力。所以在我院经管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例如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强调理论够用的同时,必须体现能力训练这一特色,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将能力岗位定位于业务经理助理、营销策划员和推销员等具体的职业能力上,扩大了这个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就业机会。再如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专业负责人的市场调研和行业专家的论证,决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中小型企业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就业岗位包括出纳、主办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主管等不同层级的岗位设置,进一步拓宽了的就业选择。
三、推进和完善“1+1+1”教育模式
在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经管系在专业建设中总是担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太短,担心学生无法学到应有的知识,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总是将学生在校的时间设置为两年半,随着许多高职学校“1+1+1”教育模式实践证明,“1+1+1”教育模式是可行的。因此200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经管系的大多数专业都实行“1+1+1”教育模式:第一学年将文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职业养成教育,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学年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第三学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加强岗前就业综合训练,全面推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做到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四、创新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规格准确定位的基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经管系注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安排更合理。在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类别分为公共知识、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技术能力、职业训练和素质拓展等五个模块;在学时安排上公共知识课占用学时、学分太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3学分,第一学期开设,周3课时×16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4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周4课时×18周;形势与政策和心理健康都是1学分,采取讲座的形式,均安排18课时。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综合训练课程三个模块,学时和学分安排上更加合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3学分,第一学期开设,周2课时×16周,一周集中实践(始业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4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周3课时×18周,一周集中实践;形势与政策和心理健康是1学分,采用讲座形式,不安排课内学时。
2、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设置特别要系统考虑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再实习,再到企业实训,坚决杜绝“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方式。毕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加实际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用人单位,走进市场,了解、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经营活动等,参与、熟悉企业的具体工作,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适应岗位就业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奠定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素质,巩固专业思想。在2008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第1、第2个两个学年的在校期间要求教师以任务/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3学年就是顶岗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
3、积极引导学生获取双证书、多证书。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毕业必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明确,原则上保证相关中级等级证书在第二学年获得,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在第三学年岗前综合训练课程安排时结合更高一级证书的训练和考核。如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珠算等级证书和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ATA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初级)、普通话合格证(国家二级乙等)、计算机(二级)技术等级等三项证书。
我院经管系配备各种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考取资格证的机会。让高职学生成为技能高手,既提高学生素质,又为学生择业提高竞争力。
五、教学周数更加科学、人性化
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注意了教学周数的人性化安排。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因为学生军训或者国家法定节日的影响,教师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师制订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由此产生了教师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任务和实际周数矛盾的产生。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学年52周,暑假6周,寒假6周,教学周数为40周。每学年按二个学期安排,每个学期20周。第一学期新生晚入学1周,考试1周、法定假1周,始业教育(含企业参观学习)机动1周。第一学期教学周数为16周,其中军训2周。第二、三、四学期考试1周、法定假、运动会等1周,实际教学周数为18周,其中专业社会实践(企业见习、调研)周各1周。第五学期法定假1周,实际教学周19周。校内教学周数安排4周,以岗前综合训练和专业拓展选修课为主;校外顶岗实习第一阶段15周。第六学期实际教学周数计17周,为顶岗实习第二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需求市场的多样性,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也应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辉.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杂志.2005.7
[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杂志.2005.7
[3]沈莹,王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4]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08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规定(草案).2008
作者简介:李华,出生于1968年,女,宁夏银川,本科,讲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