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践之火点亮感恩之灯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德育工作中儿童阶段的道德是从他律向自律不断发展的,做好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健康、正确的道德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如今的小学生受到太多溺爱,过分自我,不懂分享和回报,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感恩教育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开展。过去的感恩教育多为理论教育,学生感触不深,德育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地开展感恩教育?我认为,从实践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感恩、体验感恩、践行感恩,对于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深化德育工作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基于此,就如何利用实践推动小学感恩教育进行研究,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在自主探究中认知感恩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知感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但如果要让学生更为直接深刻地认知感恩的概念,教师解释一百遍,还不如让学生实践一遍。在认知感恩阶段的实践,我比较提倡自主探究实践。教师通过导学案、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让学生自主完成多个探究任务,这些任务中包含感恩的行为和不懂感恩的行为,让学生在这些探究实践中直接接触和感知感恩行为,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对感恩形成初步认知。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德育课上,开展了“说说这些行为”感恩教育活动。我将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人分为一组,每组发放一份任务单,任务单中有A、B两个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对应的,如:A任务单中要求“把课外书借给同桌”,B任务单中的对应行为就是“同桌借书后,要向他道谢”;A任务单中要求“帮同桌打扫教室”,B任务单中的对应行为就是“同桌帮忙打扫完教室后,你一声不吭自己回家”等。一份任务单中有两组感恩的行为和两组不懂感恩的行为。亲身体验这些行为后让他们谈谈哪些行为让他们感觉舒服,哪些行为令他们感觉不开心。学生均表态懂得感恩的行为令他们身心愉悦,最后我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就是感恩的行为。通过利用任务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知感恩,效果更好。
  二、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恩
  在学生对感恩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体悟感恩,指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阶段的教学,要将感恩教育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逻辑还是以具体运算为主,教师反复跟学生强调抽象的感恩概念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最好将感恩教育转化成具体的生活行为,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恩,逐渐懂得如何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小学四年级的感恩教育中,我以“感恩日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实境中体验感恩,学会感恩。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天晚上都拿出一点时间,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周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他感恩的,把这些事情记下来写成“感恩日记”。我告诉学生可以感谢任何事情,比如可以感谢清洁工阿姨把马路打扫得很干净;可以感谢妈妈在哪天做的一桌好菜;甚至可以感谢一周里那几个阳光明媚、令人愉悦的日子。我也告诉学生,所有的好都不是理所应当的,那些让我们感觉开心的事情都值得去感谢。我要求学生在感恩日记中至少写10件值得感谢的事情,并在周一的课上请同学上来分享。通过这样与生活实境紧密结合的感恩教育,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恩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恩教育,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三、在实际行为中践行感恩
  感恩并不只是口头的宣言,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开展小学感恩教育,最后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小学阶段要学生践行感恩,离不开教师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教师感恩实践平台搭建中,我认为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搭建的感恩实践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践能力,不要过于追求形式内容的精彩,而创设一些超过学生年龄的感恩活动;二是在感恩实践平台搭建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明白感恩的方式不仅有物质,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健康的感恩观。
  例如,我的一次班会课刚好临近母亲节,于是我以“妈妈辛苦啦”为主题,开展送妈妈一份母亲节礼物的感恩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引导学生:这份礼物可以是自己画的一幅画、写的一张感谢卡;也可以是帮妈妈洗碗、替妈妈捶背。无论是有形的礼物,还是无形的礼物,只要你的情感是真挚的,这份礼物就是最棒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各显其能:有的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有的包揽了母亲节那一周全部的洗碗任务,还有的学生画了感谢券,妈妈可以凭感谢券让她完成一项工作等。在实践结束之后的交流会上,学生纷纷表示比起他们给予的,从感恩活动中收获的更多。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吾都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德育,还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施教者,认真学习课标,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挖掘教材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的课程目标不仅局限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应该从课标要求出发,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品德的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新沂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有关参麦注
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因为农村孩子比较羞涩,听说能力较弱,常会出现“学生哑巴”的现象。课堂常常会成为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参与度不高。又或者表面看似比较热闹,可是学习效率却不高。  我认为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应该要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来定义。广度指的是学生能全员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深度指的是学生能有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应从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是否有效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独立分开进行教学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即使有些老师也意识到“读”与“写”要结合起来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又显得非常生硬。下面就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  一、摘抄文章,强化背诵  想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从而为自己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
目的:了解奥氮平片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处方中出现的超说明书问题,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急诊应用奥氮平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