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牧轨人”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ob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立波,汉族,1973年2月出生,200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工务机械段钢轨焊接工。先后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火车头奖章”“沈阳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最美沈铁人”等荣誉。

  在时速超过380公里的列车上,立起一枚1元硬币,从始发站到达终点站,不倾不倒,一动不动。
  这虽只是中国高铁“稳”立于世界的标志之一,却是宋立波毕生追求事业的全部!
  24年来,他像在茫茫草原牧羊、牧马般,“放养着一根根钢轨”,对焊接钢轨如延续生命般珍视,焊接高铁钢轨里程达到2万多公里,铺遍全国各地。端午节前夕,记者走进中国铁路总公司沈阳分公司沈南焊轨基地,零距离接触这位“牧轨人”。

一个焊点关乎1000条人命


  “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列车,只要有一个蚂蚁大小的坚硬凸起物附在钢轨上,就足以使列车在弯道脱轨。”这是什么概念?用国家焊接标准来解释,就是每小时数百公里高铁的钢轨焊接标准,允许焊接边缘凸起凹陷差不能超过0.2毫米!
  “你说这个工作危不危险?一个焊点关乎1000条人命!”在沈南焊轨基地,基地党支部书记周舸陪同记者一行参观,介绍宋立波的工作是“在刀尖上跳舞”。
  在这里,100米长的钢轨被焊接成500米长的轨条,每天都有一组装载“钢铁巨龙”的列车开出,分别运送并铺设到全国在建的高速铁路上。
  跟随周书记走进沈南焊轨基地生产车间,在焊花映照的光荣榜上,宋立波的照片和事迹格外耀眼:从未因焊接质量问题发生过焊缝断裂,这个纪录是宋立波创造的,而且这一纪录还在不断被他刷新。“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沈阳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一项项荣誉令他的研究生、本科生徒弟们羡慕不已。
  1994年,宋立波从常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进入当时的沈阳铁路局工务机械段,2003年开始接触钢轨焊接生产技术。2008年,沈阳局开始筹建沈南焊轨基地,宋立波有幸被抽调到前期工作组,从此,他再也没离开过这儿。
  沈南焊轨基地焊接的长钢轨大多铺设在高寒地区,100米长的钢轨重达6吨,体积硕大、工序繁杂的轨条焊接,常人很难想象其精度误差只允许有几根头发丝那样的大小,用肉眼几乎难以辨别,必须使用电子平直仪进行精度检验。因此,二十几道焊接工序都要求焊接者必须做到严谨细心、精雕细琢。焊轨工作区的工作半径大,4个工作间,1个时效台,直线距离就有1公里长,作为工长的宋立波每天在工作区域都要往返十几趟,每一个焊缝他都要亲自过目。往往一天下来,他要围绕生产车间走几十公里的路程,常常累得晚上来不及洗漱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每一个焊点就是上千条人命啊,我在这儿1分钟,就要确保每一根钢轨焊接合格60秒!”宋立波视钢轨焊接质量比自己生命都重要。

一组数值研究了十载


  钢轨焊接质量是确保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而焊机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就是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
  如何确保每一个焊头都能经受住1吨重的锤头进行5.2米高度自由落体的冲击而不被砸断,保证焊头表面平直度控制在高出母材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这些就是宋立波每天需要面对的一组数值,他已为之研究了十载。
  东北地区昼夜温差大,车间内作业温度难以保持恒定,为了确保焊轨质量,在正式投产的前几年,宋立波带领团队采用冬季、夏季两套焊轨工艺参数进行焊接,但是两套参数的转换程序非常复杂,严重制约了焊轨生产进度。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宋立波带领攻关团队仔细分析生产环节,记录每个季节变换、每个时间节点和每点温度变化,反复调整焊接工艺参数,无数次进行落锤试验、探伤检验、数据分析。那段时间,他们经常在生产车间、试验场“两点一线”奔波,落锤试验用过的钢轨堆码得就像一座小山。2014年,他们终于研制出一套适于一年四季的“终极”参数,大幅度提升了焊接质量,加快了焊轨生产进度。
  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钢轨焊接、探伤工艺不断改进,沈南焊轨基地的焊轨优势不再明显,已被提拔为焊轨工长的宋立波头发白了很多,回家的时间也更少了。为了能够夺回属于“沈南人”的荣誉,他和工友们勇攀技术高峰,带领团队先后掌握了焊头“灰斑”控制的核心技术,优化了精调直机的控制系统,完成了质检工位的改造升级,钢轨焊接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尽管科技迅猛发展、技术突飞猛进,但宋立波和他的团队在高铁钢轨焊接领域始终保持全国領先。

一腔热血淡去了小家的温馨


  刚被抽调到沈南焊轨基地前期工作组那阵子,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宋立波吃住在建设工地,一连两三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厂房建好了,设备也进来了,本以为可以回家睡个好觉了,可看着就连操作按钮上都是外文的进口设备,宋立波只得又当起了“学徒”。
  白天,宋立波寸步不离地围着外籍技术专家转,端茶倒水,递扳手拧螺丝,为的就是能仔细地看他们怎么安装、如何进行调试,等他们走后,他再到设备前拿着设备说明书,对照着英汉词典反复琢磨,经常忙到深夜。为了尽早摸准焊轨生产线的“脉搏”,宋立波从简单的焊机操作入手,对工艺调试、生产组织细心摸索,逐步建立了日、周、月保养和设备点检制度,完成了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焊接作业指导书,没日没夜的辛劳终于换来了第一个焊头的试验成功。2009年试生产当年,沈南焊轨基地就在全国综合检查评比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于2012年一举拔得头筹。一时间,“沈南经验”在行业内广为流传。
  在沈阳工务机械段提起宋立波,那可是名声赫赫。可是在家里,宋立波从来就没有硬气过。妻子说:“老宋就是铁路的‘大禹’,单位离家也就十几公里,可一两个月也见不到他几回。”女儿每天起床后总会习惯性问妈妈:“我爸是不是又没回来?”宋立波总是说:“等我啥时候不忙了,一定陪媳妇逛次街,给女儿开次家长会。”可等着等着,妻子脸上已经有了皱纹,女儿也上了初中。
  “干我这一行的,欠老婆孩子太多了。”宋立波谈及妻子和女儿,眼眶不禁湿润了。
  在亲人与铁轨之间,“牧轨人”的爱很难平衡。宋立波给一根根合格钢轨打上合格标签、往祖国四面八方发货时,就像在一遍遍写着自己女儿的名字,那么认真、那么亲切。他说:“管理焊接钢轨,就像把自己的孩子从呱呱坠地伺候到长大成人,跟抚养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
  “聚焦毫厘,定格万里”是沈南焊轨基地的企业精神,也是宋立波团队的不懈追求。基地建成投产以来,他们焊接的长钢轨已达2万多公里,光焊头就超过20万个,部分钢轨铺设在京沪、武广、郑西、哈大、京沈等高速铁路上,从未发生过一次焊接质量问题。2017年年末,沈南焊轨基地又承接了近3000公里焊轨任务,宋立波的团队更忙了,心中的目标也更大了,因为他们刚刚通过了焊头平直度可控在0.1毫米至0.2毫米的试验。他们要用责任铸就成功的品牌,助力中国高铁“飞”得更高、“飞”得更稳、“飞”得更远。
其他文献
于闯,汉族,1985年9月出生,200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鞍山市台安县西佛镇大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先后获得“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农民致富青年领路人”“辽宁好人·最美青年”“辽宁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谁勤奋耕耘,谁就会像星星一样,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台安县西佛镇大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闯,以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工作作风,甘愿奉献、
期刊
侯贵,汉族,1951年7月出生,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农民。因造林成绩突出,获得“彰武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8年,2400亩荒山,培育存活 20万棵树,他独自一人。  造林为治沙,为子孙后代,为此他搭上所有积蓄,独居山林,百折不回。  有人劝他———“68啦,还折腾啥,卖树回家过几天好日子吧。”老人坚定地摇头———“这不是钱的事儿!”他就是要把这里变好,
期刊
徐恩惠,汉族,1942年4月出生,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休,现任盘锦新世纪交通救援施救有限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经理。先后获得“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辽宁好人”等荣誉称号。  他是老兵,盘锦军分区的官兵尊敬地叫他“老主任”;他是老板,公司员工亲切地叫他“徐伯伯”。但在76岁的徐恩惠心中,自己只需要体现一种身份———做一名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燃烧所有的激情和
期刊
李健,汉族,1988年9月出生,200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辽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科员、灯塔市铧子镇杨寨子村“五包五促”第一书记。先后获得“辽阳市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辽阳市脱贫攻坚奉献奖”、首届“辽阳市‘五包五促’优秀驻村干部”等荣誉。  “人生一世,"终归要做点有益的事。”  “我就是村里的人,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  “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李健  初夏时节,
期刊
毛桂华,汉族,1973年2月出生,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部书记、常务副总裁。先后获得“锦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三八红旗手”“锦州市巾帼建功标兵”“锦州市高新区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复星集团“优秀个人奖”等荣誉。  党建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怎样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于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部书记
期刊
张鹏一,满族,1963年12月出生,199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先后获得“本溪市优秀共产党员”“本溪市劳动模范”“本溪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辽宁好人·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本溪,有这样一个人,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跋涉在传播与弘扬抗联精神的道路上,对抗联战士生平如数家珍,对抗联史研究近乎痴迷,从抗联故事的倾听者成为讲述者,从抗联精神的学习者成为传承者———
期刊
陈桂芹,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凌源市凌北街道红山社区党委书记。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辽宁省十佳基层妇联干部”“朝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雖然连日降雨,但家住凌源市红山社区的居民王大爷心情却十分舒畅,“陈书记协调上级,帮我们维修了小区路面,下雨天不再满地污水、满脚泥了,而且还为我们楼房里外重新粉刷了涂料,现在每天的心情都不一
期刊
李殿中,1966年5月出生,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党委委员、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各1项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辽宁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钢铁制造技术却仍处于中下游
期刊
刘刈,汉族,1968年2月出生,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部书记,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青椅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先后获得“辽宁省定点扶贫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辽东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辽东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走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青椅山村平坦的村路上,一砖一瓦都透着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村民见面都会笑
期刊
率玉环,汉族,1964年11月出生,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葫芦岛市连山区化机街道五里河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先后获得葫芦岛市“模范社区党组织书记”“巾帼建功标兵”,连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优秀共产党员,她够格!”老党员王大石竖起大拇指。“率姐比我亲姊妹都亲!”社区居民刘文力感动地说。  “她真诚、实干、亲切。”老党员王秋云如此评价。  对于大伙儿的拥护和赞扬,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