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信息素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今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面对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巨大挑战,仅靠书本和课堂传授知识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必须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才能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
一、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当今劳动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美国劳动部就业必备指导委员会将信息素养作为高技术产业背景人员稳定就业所必备的5项能力之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出版物、网络、检索系统等获取专业信息及发展动态,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信息素养是必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辨别和处理的能力,使其能在信息环境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发展,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对信息认识、获取、利用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在信息活动中所具备的信息道德的总和,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获取有效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包括:①信息认知。即了解信息存在的形式,充分认识到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素养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岗中的重要性;②信息态度及行为倾向。即愿意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于信息以及新技术有一定的敏锐性,能够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的涵义、基本概念,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知识。
(三)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点和核心,具体包括:①信息基础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基本操作;②信息需求确定。明确信息需求并能准确表述;③信息检索。能确定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确定信息源并选择最优检索方式;④信息获取。能利用网络、检索系统等各类信息源和技术手段高效获取信息;⑤信息评价。对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时限性、合理性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优化;⑥信息重组及创造。能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自身知识体系整合,创造出信息产品;⑦信息交流。能通过网络等途径与他人交流与协作学习;⑧信息利用。通过媒介了解当前专业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决定着自身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①信息伦理。理解、维护和遵守信息社会各项道德规范,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②信息法律及知识产权。能够合法获取、存储和发布信息,在获取信息时,保持信息资源、设备、系统的完整;了解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尊重他人劳动,能够指明引用信息的来源,熟悉引用他人版权信息的步骤,并能够合理合法地使用交流带有版权的信息资料;清楚如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发展要求,结合对其信息素养现状的剖析,笔者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内容,整合归纳知识要点,将部分学习任务留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独立地获取相关专业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能提高学生搜索、利用和创造信息的意识,促进积极思索,建立合理学习策略,从而逐渐地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二)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科研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文献检索课和专题讲座形式开展,致使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脱节,针对性不强。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教学,提高教育的针對性,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和图书馆员参与其中,充实文献检索知识,加强专业信息检索训练,提高信息需求表达、评价与提取能力,使学生能选取最优检索方法,提高检索效率,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培养信息重组创造能力
培养信息重组创造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信息能力十分重要。一是倡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即教师提出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评价,激发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确立信息需求,根据需要构建合理信息策略,有效提取信息,准确评价信息,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术科研中的运用能力。二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学生之间信息素养存在差异,教师应据此采用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布置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适当减轻任务量并多给予指导,进而实现因材施教。
(四)嵌入式教育,提高信息道德养成
通过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时存在一定风险与隐患,如何鉴别信息资源,合理把控信息行为彰显重要。将道德教育引入日常教学,教师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为己任,以信息伦理道德准则规范其信息行为,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正确地评价和分析获取的信息,构建个体思维防火墙,逐步掌握去伪存真的能力,指引学生信息素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房瑷.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
[2]莫慧.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新思路[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
[3]丁红.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刘春雨,王鹰.提升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吕云峰.军校教育信息化研究[M].解放军出版社,2006.
[6]王文昇.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6.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今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面对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巨大挑战,仅靠书本和课堂传授知识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必须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才能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
一、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当今劳动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美国劳动部就业必备指导委员会将信息素养作为高技术产业背景人员稳定就业所必备的5项能力之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电子出版物、网络、检索系统等获取专业信息及发展动态,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信息素养是必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辨别和处理的能力,使其能在信息环境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发展,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对信息认识、获取、利用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在信息活动中所具备的信息道德的总和,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获取有效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包括:①信息认知。即了解信息存在的形式,充分认识到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素养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岗中的重要性;②信息态度及行为倾向。即愿意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于信息以及新技术有一定的敏锐性,能够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的涵义、基本概念,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知识。
(三)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点和核心,具体包括:①信息基础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基本操作;②信息需求确定。明确信息需求并能准确表述;③信息检索。能确定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确定信息源并选择最优检索方式;④信息获取。能利用网络、检索系统等各类信息源和技术手段高效获取信息;⑤信息评价。对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时限性、合理性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优化;⑥信息重组及创造。能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自身知识体系整合,创造出信息产品;⑦信息交流。能通过网络等途径与他人交流与协作学习;⑧信息利用。通过媒介了解当前专业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决定着自身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①信息伦理。理解、维护和遵守信息社会各项道德规范,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②信息法律及知识产权。能够合法获取、存储和发布信息,在获取信息时,保持信息资源、设备、系统的完整;了解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尊重他人劳动,能够指明引用信息的来源,熟悉引用他人版权信息的步骤,并能够合理合法地使用交流带有版权的信息资料;清楚如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发展要求,结合对其信息素养现状的剖析,笔者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内容,整合归纳知识要点,将部分学习任务留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独立地获取相关专业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能提高学生搜索、利用和创造信息的意识,促进积极思索,建立合理学习策略,从而逐渐地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二)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科研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文献检索课和专题讲座形式开展,致使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脱节,针对性不强。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教学,提高教育的针對性,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和图书馆员参与其中,充实文献检索知识,加强专业信息检索训练,提高信息需求表达、评价与提取能力,使学生能选取最优检索方法,提高检索效率,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培养信息重组创造能力
培养信息重组创造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信息能力十分重要。一是倡导任务驱动式教学。即教师提出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评价,激发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确立信息需求,根据需要构建合理信息策略,有效提取信息,准确评价信息,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术科研中的运用能力。二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学生之间信息素养存在差异,教师应据此采用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布置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适当减轻任务量并多给予指导,进而实现因材施教。
(四)嵌入式教育,提高信息道德养成
通过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时存在一定风险与隐患,如何鉴别信息资源,合理把控信息行为彰显重要。将道德教育引入日常教学,教师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为己任,以信息伦理道德准则规范其信息行为,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正确地评价和分析获取的信息,构建个体思维防火墙,逐步掌握去伪存真的能力,指引学生信息素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房瑷.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
[2]莫慧.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新思路[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
[3]丁红.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刘春雨,王鹰.提升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吕云峰.军校教育信息化研究[M].解放军出版社,2006.
[6]王文昇.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