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本培训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对校本培训的探讨逐步地由内涵、意义等方面,深入到形式、评价、课程设计等方面。校本培训的形式选取对于校本培训的效果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华南农业大学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公选课校本培训的实践,全面深入展现“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的含义、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关键词:外扩内深;校本培训;辅导员专业化;就业指导
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新模式自1970年中期在英、美等国产生以后,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推广,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很多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在80年代期间也开始接受和引进校本培训的模式。1989年,欧洲教育协会对校本培训的界定为:“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我国,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本质认识,目前尚不统一。有论者(郑金洲、俞海燕,2001)认为:“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有学者(万福,2002)认为:“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和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
而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辅导员要成为“专家”,校本培训是最佳的实现方式。
我校从2005年开始实施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向团队也是在当时组建的,主要带头人是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和教师。经过三年校本培训发展,随着辅导员人数的增多,该团队现在已经越来越壮大了:2007年为15人,2008年已经发展为37人(我校现有专职辅导员83人)。团队承担四门全校公选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关的课题申报、教材编写、论文写作等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专题讲座等。可以说,团队的发展大大缓解了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就业服务的平台得到了有效扩展,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渗透到各个年级。
我校对该团队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定位是明确的,即在五年内建立起一支以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契机,以“外学外聘”和“团队内训”为主要形式,旨在为全校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公选课发展为限选课,最终成为必修课),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相关咨询服务,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拓宽辅导员生涯发展路径的目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校本培训”的内涵和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的操作使得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充满活力,辅导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一、“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的内涵
“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中的“外扩”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走出去”,即外出培训、参观考察、参与年会、工作坊和交流会等;其次是将“外部优势资源请进来”,即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校内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以上做法主要是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最新政策、理论和他人的做法,开阔团队成员的思路和眼界,结合本校实际,消化新知识,激发新想法。“内深”指的是将外扩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通过模拟课堂、案例讨论、前沿综述、教材编写、课题研究、专题分享等进行本土化的内化和改良,将校本培训精细化、透彻化、实操化。“外扩”和“内深”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校本培训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的实践
1.“外扩”: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方法培训、工作坊、参观交流等。
职业资格认证是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程度的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系统的培训可以帮助辅导员全面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认证证书也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地位的确认。我校通过与北森公司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TTT培训,培训专业讲师40人;外出培训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10人,全国职业指导师(二级)15人。
教学方法是帮助大部分不具备师范背景的辅导员尽快适应角色,培养课堂教学能力的针对性做法。我校曾邀请过华南师范大学马早明副教授等进行《如何开展课程教学》《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教学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四个方向的课程都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方法,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应中得到肯定。
参加工作坊、最新动态研讨会的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每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都在发生变化,职业规划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作为相关工作的实施者,跟上时代的变化是学校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更是辅导员本人在专业内立足的前提。我校2007年11月曾派出辅导员参加海口全国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交流会、第一届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和相关工作坊、KAB创业培训等。回校后,与会人员都会将学习成果以专题分享的形式与校内其他辅导员进行深入交流。再如,针对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我校派出辅导员参加《大学生就业安全风险与法律指导》高级研修班,邀请广州市劳动局工作人员和亚洲大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专题解读新劳动合同法。
参观交流是帮助辅导员直观获得信息的形式。在每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回访中,搜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建议、毕业生工作感受以及对学校指导工作的建议;在省内外各大高校,如中大、华工、华师等的参观和座谈中,抱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悉心学习,掌握要领,激发我校工作的实际操作思路。
2.“内深”:集体备课、教材编写、模拟课堂、专题分享、课题研究等。
从2007年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四个方向建立教研组,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辅导员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各个小组的负责人,制定了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内容包括:教学形式综述、专题训练(每次内容不同)、模拟课堂(精彩内容演示)、讨论、下周课程内容研讨、课程预讲、培养考核和选拔新人等,每次内训时间为2.5个小时左右。
集体备课、教材编写都是为了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本土化”应用素材。辅导员工作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学生在什么地方会存在疑惑、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职业选择时的影响因素等辅导员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在备课过程中就要结合这些难点和重点,做详尽讲解;在教材编写中多使用本校案例和多描述广东大环境下就业市场的特点。在备课和教材编写中,辅导员之间也可以充分体会“教师”角色的内涵,塑造教师素质。至今,我校已经编写完成“大学生全程化职业指导教程”教材一本,正在编写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的专用教材。
模拟课堂和专题分享主要是指针对初次开课的辅导员。团队全体成员一起当“学生”,由这些新老师来授课,成员对其模拟课堂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其在真正的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已经开课的辅导员则是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其他成员从中得到启发。专题分享是指针对选定的主题或辅导员选择自己参与的相关外出培训、了解或者研究过的前沿发展动态、教学方法等做展示。“三人行,必有我师”。专题分享提高了个人主动研究的意识,也巩固了辅导员的专业身份。至今我们已经就职业测评工具及使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等20多个专题开展过专题分享。
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是从研究角度去提升辅导员校本培训的评价标准。做好这两项工作有利于辅导员职称评定和职业规划路径选择,团队合作做课题,能有效提高该方向的研究深度和做出更好的发展规划。
“内深”的具体做法我们通过单次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表来体现:
3.“外扩”和“内深”的结合。
辅导员校本培训的结合点是负责的学校领导。我校由校领导、学生处负责人定期与辅导员座谈,传达最新的政策和动态信息,了解培训成果和进度、难点与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希望和要求。这样的座谈,有利于辅导员及时解决校本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场地、资金等资源配备的基础性问题,从学校、本人、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更好地完善校本培训课程设计,实现培训目标。另外,我们还搭建了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FTP等加强结合的时效性。
三、“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效果评估
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的公选课已囊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四门课。经调查显示:经过校本培训,相关课程的开设备受学生欢迎,教学成效显著。课程自推出以来,校内有累计一万多名学生选修过相关课程,教学水平总体反馈良好,85%以上的教师评教排名都在全体公选课教师评价的前50%,且分值高于所在单位平均分值。针对2008年上半学期开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1.课程选修人数多,选课动机明确端正。为了提升就业能力,本学期全校有883位同学选修了相应的指导课程,其中大一学生就有585位同学,是课程人数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320位同学由于课程人数限制而未能成功修选此课程。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仅成为众多全校性选修课的首选,更重要的是,在15位教师的教学和影响下,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从大一开始就已懂得要重视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相关知识与方法。针对学生选课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89.6%的学生明确表示为了提升就业能力,经他人介绍或者自己查询而选修相关课程的;因为学分容易修、没有其他选择、其他原因而选课的比例很低。
2.教师教学方法得当,教案编写得到学生认可,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教学效果显著。调查显示:89.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安排得好;98.6%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老师备课认真、工作负责、较能严格要求;95.4%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灵活,多课堂互动,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94.3%学生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能大部分掌握。对于“这门课对你的帮助”,有96.3%的学生认为学到东西较多,帮助较大。
辅导员本身也通过校本培训,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为工作带来了活力和积极性。在2007年度的校“十佳辅导员”评选中,5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向的辅导员,另还有一名该方向的辅导员荣获“广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该方向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所在学院就业率排名均在学校前列。
(钟文晶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全球职业规划师;曾璇系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全球职业规划师,硕士;方秋中系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全球职业规划师)
参考文献:
[1]李永生.国内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的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6).
[2]王德勋.校本培训的特点及主要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08(5).
责任编辑郑蔼娴
关键词:外扩内深;校本培训;辅导员专业化;就业指导
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新模式自1970年中期在英、美等国产生以后,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推广,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很多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在80年代期间也开始接受和引进校本培训的模式。1989年,欧洲教育协会对校本培训的界定为:“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我国,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本质认识,目前尚不统一。有论者(郑金洲、俞海燕,2001)认为:“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有学者(万福,2002)认为:“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和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
而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辅导员要成为“专家”,校本培训是最佳的实现方式。
我校从2005年开始实施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向团队也是在当时组建的,主要带头人是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和教师。经过三年校本培训发展,随着辅导员人数的增多,该团队现在已经越来越壮大了:2007年为15人,2008年已经发展为37人(我校现有专职辅导员83人)。团队承担四门全校公选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关的课题申报、教材编写、论文写作等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专题讲座等。可以说,团队的发展大大缓解了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就业服务的平台得到了有效扩展,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渗透到各个年级。
我校对该团队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定位是明确的,即在五年内建立起一支以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契机,以“外学外聘”和“团队内训”为主要形式,旨在为全校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公选课发展为限选课,最终成为必修课),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相关咨询服务,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拓宽辅导员生涯发展路径的目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校本培训”的内涵和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的操作使得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充满活力,辅导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一、“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的内涵
“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中的“外扩”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走出去”,即外出培训、参观考察、参与年会、工作坊和交流会等;其次是将“外部优势资源请进来”,即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校内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以上做法主要是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最新政策、理论和他人的做法,开阔团队成员的思路和眼界,结合本校实际,消化新知识,激发新想法。“内深”指的是将外扩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通过模拟课堂、案例讨论、前沿综述、教材编写、课题研究、专题分享等进行本土化的内化和改良,将校本培训精细化、透彻化、实操化。“外扩”和“内深”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校本培训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的实践
1.“外扩”: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方法培训、工作坊、参观交流等。
职业资格认证是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程度的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系统的培训可以帮助辅导员全面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认证证书也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地位的确认。我校通过与北森公司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TTT培训,培训专业讲师40人;外出培训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10人,全国职业指导师(二级)15人。
教学方法是帮助大部分不具备师范背景的辅导员尽快适应角色,培养课堂教学能力的针对性做法。我校曾邀请过华南师范大学马早明副教授等进行《如何开展课程教学》《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教学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四个方向的课程都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方法,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应中得到肯定。
参加工作坊、最新动态研讨会的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每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都在发生变化,职业规划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作为相关工作的实施者,跟上时代的变化是学校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更是辅导员本人在专业内立足的前提。我校2007年11月曾派出辅导员参加海口全国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交流会、第一届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和相关工作坊、KAB创业培训等。回校后,与会人员都会将学习成果以专题分享的形式与校内其他辅导员进行深入交流。再如,针对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我校派出辅导员参加《大学生就业安全风险与法律指导》高级研修班,邀请广州市劳动局工作人员和亚洲大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专题解读新劳动合同法。
参观交流是帮助辅导员直观获得信息的形式。在每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回访中,搜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建议、毕业生工作感受以及对学校指导工作的建议;在省内外各大高校,如中大、华工、华师等的参观和座谈中,抱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悉心学习,掌握要领,激发我校工作的实际操作思路。
2.“内深”:集体备课、教材编写、模拟课堂、专题分享、课题研究等。
从2007年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四个方向建立教研组,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辅导员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各个小组的负责人,制定了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内容包括:教学形式综述、专题训练(每次内容不同)、模拟课堂(精彩内容演示)、讨论、下周课程内容研讨、课程预讲、培养考核和选拔新人等,每次内训时间为2.5个小时左右。
集体备课、教材编写都是为了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本土化”应用素材。辅导员工作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学生在什么地方会存在疑惑、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职业选择时的影响因素等辅导员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在备课过程中就要结合这些难点和重点,做详尽讲解;在教材编写中多使用本校案例和多描述广东大环境下就业市场的特点。在备课和教材编写中,辅导员之间也可以充分体会“教师”角色的内涵,塑造教师素质。至今,我校已经编写完成“大学生全程化职业指导教程”教材一本,正在编写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的专用教材。
模拟课堂和专题分享主要是指针对初次开课的辅导员。团队全体成员一起当“学生”,由这些新老师来授课,成员对其模拟课堂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其在真正的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已经开课的辅导员则是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其他成员从中得到启发。专题分享是指针对选定的主题或辅导员选择自己参与的相关外出培训、了解或者研究过的前沿发展动态、教学方法等做展示。“三人行,必有我师”。专题分享提高了个人主动研究的意识,也巩固了辅导员的专业身份。至今我们已经就职业测评工具及使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等20多个专题开展过专题分享。
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是从研究角度去提升辅导员校本培训的评价标准。做好这两项工作有利于辅导员职称评定和职业规划路径选择,团队合作做课题,能有效提高该方向的研究深度和做出更好的发展规划。
“内深”的具体做法我们通过单次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表来体现:
3.“外扩”和“内深”的结合。
辅导员校本培训的结合点是负责的学校领导。我校由校领导、学生处负责人定期与辅导员座谈,传达最新的政策和动态信息,了解培训成果和进度、难点与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希望和要求。这样的座谈,有利于辅导员及时解决校本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场地、资金等资源配备的基础性问题,从学校、本人、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更好地完善校本培训课程设计,实现培训目标。另外,我们还搭建了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FTP等加强结合的时效性。
三、“外扩内深”式校本培训效果评估
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的公选课已囊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四门课。经调查显示:经过校本培训,相关课程的开设备受学生欢迎,教学成效显著。课程自推出以来,校内有累计一万多名学生选修过相关课程,教学水平总体反馈良好,85%以上的教师评教排名都在全体公选课教师评价的前50%,且分值高于所在单位平均分值。针对2008年上半学期开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1.课程选修人数多,选课动机明确端正。为了提升就业能力,本学期全校有883位同学选修了相应的指导课程,其中大一学生就有585位同学,是课程人数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320位同学由于课程人数限制而未能成功修选此课程。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仅成为众多全校性选修课的首选,更重要的是,在15位教师的教学和影响下,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从大一开始就已懂得要重视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相关知识与方法。针对学生选课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89.6%的学生明确表示为了提升就业能力,经他人介绍或者自己查询而选修相关课程的;因为学分容易修、没有其他选择、其他原因而选课的比例很低。
2.教师教学方法得当,教案编写得到学生认可,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教学效果显著。调查显示:89.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安排得好;98.6%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老师备课认真、工作负责、较能严格要求;95.4%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灵活,多课堂互动,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94.3%学生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能大部分掌握。对于“这门课对你的帮助”,有96.3%的学生认为学到东西较多,帮助较大。
辅导员本身也通过校本培训,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为工作带来了活力和积极性。在2007年度的校“十佳辅导员”评选中,5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向的辅导员,另还有一名该方向的辅导员荣获“广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该方向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所在学院就业率排名均在学校前列。
(钟文晶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全球职业规划师;曾璇系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全球职业规划师,硕士;方秋中系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全球职业规划师)
参考文献:
[1]李永生.国内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的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6).
[2]王德勋.校本培训的特点及主要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08(5).
责任编辑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