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数学课堂文化的创建,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数学;课堂;文化;参与;实践
要想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就应该注重数学课堂文化建设,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关注着“数学课堂文化”,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认同,并在数学教育中努力构建。
一、创设活动情境,参与数学
数学知识、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数学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探究活动。如:教学“6、7的分成”时,创设“小猴分桃”的活动情境 ;教学“>、<、=” 时,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等。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无处不在的数学足迹,了解数学的应用,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文化,进而有助于构建数学课堂文化。
二、营造人文环境,感悟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学习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亢奋、高效的状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较短,在外界的干扰下容易分散,要想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数学课堂中来,课堂氛围的营造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即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能否沉浸于数学情境中,自觉地在数学实践中获得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在探索中进取,在活动中求知的关键。如一年级“十几减9”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小熊过生日买水果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9。接着探究12-9的各种算法:有的同学用12分成10和2,先算10-9=1,再算1 2=3;也有的同学把9分成2和7,12-2=10,10-7=3;还有的同学想到9和10很接近,12-10=2,2 1=3,等等。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有简洁的,也有巧妙的,当然也有幼稚的“掰手指”和“数小棒”。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地位,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营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任、关爱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三、渗透数学思想,运用数学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很多思想方法包含于数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就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一个学生还没有学过的图形,经过剪、移、拼等方法,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小学阶段,类似的还有相遇问题和工程问题的转化、单位“1”的转化等。在问题设计中,要尽可能地渗透数学思想,以生活中的事件为蓝本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启发学生运用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转化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使其从实践中获取对数学真实的体验,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同时也是构成数学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参与,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这不仅可以让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的调动,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文化;参与;实践
要想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就应该注重数学课堂文化建设,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关注着“数学课堂文化”,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认同,并在数学教育中努力构建。
一、创设活动情境,参与数学
数学知识、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数学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探究活动。如:教学“6、7的分成”时,创设“小猴分桃”的活动情境 ;教学“>、<、=” 时,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等。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无处不在的数学足迹,了解数学的应用,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文化,进而有助于构建数学课堂文化。
二、营造人文环境,感悟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学习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亢奋、高效的状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较短,在外界的干扰下容易分散,要想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数学课堂中来,课堂氛围的营造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即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能否沉浸于数学情境中,自觉地在数学实践中获得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在探索中进取,在活动中求知的关键。如一年级“十几减9”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小熊过生日买水果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9。接着探究12-9的各种算法:有的同学用12分成10和2,先算10-9=1,再算1 2=3;也有的同学把9分成2和7,12-2=10,10-7=3;还有的同学想到9和10很接近,12-10=2,2 1=3,等等。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有简洁的,也有巧妙的,当然也有幼稚的“掰手指”和“数小棒”。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地位,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营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任、关爱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三、渗透数学思想,运用数学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很多思想方法包含于数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就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一个学生还没有学过的图形,经过剪、移、拼等方法,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小学阶段,类似的还有相遇问题和工程问题的转化、单位“1”的转化等。在问题设计中,要尽可能地渗透数学思想,以生活中的事件为蓝本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启发学生运用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转化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使其从实践中获取对数学真实的体验,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同时也是构成数学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参与,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这不仅可以让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的调动,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龙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