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基础年级,就是我们平常所指的高一、高二。由于高考的关键在高三,所以很多学校都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了高三。每年的聘任都是由高三先聘老师然后是高二、高一。如果班额比较多或出现其他的情况,高一的老师都会出现缺岗的现象。这种观点给高一、高二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学生到高三时出现基础知识薄弱,无潜力可挖的情况,能力的提高就更不用提了。一问学生为什么不会呀?他们的回答总是高一、高二的时候就没有学好。这可能是借口,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基础年级的重要性。
高一、高二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英语语感、思维的培养。所谓的基础知识,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包括语音、单词、语法等。学生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了解中,笔者认为当前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单一或单纯地做题,以高考为指挥棒,甚至有高三总复习的感觉。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中国的高中教育被当作是纯粹为中学生进入大学的准备性教育。这片面性的理解造成对学生的书本基础知识的全面灌输。“灌鸭式”“满堂灌”成为老师追奉为法宝;三天考,两周考,月考,段考,期考。考来考去,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事”。而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往往只注重语法、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教授。“一条教鞭,两条粉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讲了四十分钟。老师只管学生“学会”,全然不管学生是否“会学”。在英语教学中,只让学生“KNOW WHAT”,“KNOW WHO”,“KNOW WHEN”,“KNOW WHERE” 却很少让学生或不让学生“KNOW HOW” “KNOW WHY”。
2、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基础参差不齐。
在中学阶段,中考备考时追求升学率,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这些就无形中造成高一学生英语起点的差距。据调查,初中英语的评价,就本地区而言,相当学校从初中三年级英语一开始就以《探索中考》为指挥棒进行教学,不注重知识的系统复习。
另外,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以后可以松一口气,学习变得被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各个初中的教学重点也不一致。以语法为例,矿校不讲,东方中学讲得最细,其他学校有所涉及。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3、个别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不断更新与深化,新教材体现出词汇量大、信息量多、涉及面广等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造成基础差,畏惧、没有信心,导致他们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意义与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注重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合、振奋、饱满的情感,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化。
4、学生学习习惯差。比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记笔记,不能专心听讲,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不会反思等。
5、学生学习缺乏意志力。
在英语学习中有成百上千的单词要牢记,有数百条短语要掌握,语法知识也要系统理解。一些“学困生”也曾发愤学习过英语,但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逐渐丧失信心,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这些同学最根本的缺点是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6、英语思维的欠缺。
许多常背英语的人知道,背英文时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没概念,当想不起来接下去是什么时,想一下中文解释就明白了。
所以许多人学(包括外国人)英语都在那里努力“转换”,但又做不到。那能不能不想中文,听到英文直接就理解?可以,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英文思维,可能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
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象较为普遍,把英语教学变成题海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在课堂上仍不绝于视听。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看到英语首先想到要把它翻译成中文再去理解什么意思,以至于把英语弄得似是而非,更有的出现CHINESELISH,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因此,研究英语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问题出现了,那究竟该怎么样解决呢?英语教学该走怎样的路子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一些专家、老师的观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视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教学方法必须树立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教统一的教学思想。以学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因学论教是指一切教学内容、方法和措施,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学教统一的思想则要求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指导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
2、课堂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性,用各种手段激发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
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仅是新编制的英语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此外,教师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地、热情地学习。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同学科同事的力量,共同探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课型,如谈论、辩论、抢答、演讲、知识竞赛、调查报告、出英语报纸、写英语文论、扮演英语剧本等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3、重视其英语技能的训练,培养英语思维。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基础是关键。一开始就深入到思维也是不太容易的,要先规范语言,再进一步控制思想,训练用英语思维。我们要让学生们的头脑尽快进入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准备阶段。一有问题,便用英语及时向教师反馈,使得用英语提问和表达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和习惯,并使之逐渐深入到他们的思维活动中去。英语教学活动在侧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和头脑运转获得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想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想要的结果。
4、在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进行情感交流,达成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形成生动活泼、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育教学信号来感染人,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使教育内容成为刺激信息符号,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最终达到教育的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评价中有显著的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决心和上进心。
教师对待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优等生,提携中等生,倾斜“学困生”。此外,作业批改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多用表扬式批语和劝勉式批改语,少用批评式批改语。
总而言之,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我们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记得越来越牢,学习的难度系数就会递减。当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他就没有办法往下学了,在课堂上根本也就听不进去了,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并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所以学生想继续学习,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基础知识补回来。
与其等到高三的时候费时费力去补,不如我们就立足于高一、高二,把基础打实、打牢,为高三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自己创造一个牢固的平台。
高一、高二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英语语感、思维的培养。所谓的基础知识,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包括语音、单词、语法等。学生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了解中,笔者认为当前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单一或单纯地做题,以高考为指挥棒,甚至有高三总复习的感觉。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中国的高中教育被当作是纯粹为中学生进入大学的准备性教育。这片面性的理解造成对学生的书本基础知识的全面灌输。“灌鸭式”“满堂灌”成为老师追奉为法宝;三天考,两周考,月考,段考,期考。考来考去,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事”。而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往往只注重语法、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教授。“一条教鞭,两条粉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讲了四十分钟。老师只管学生“学会”,全然不管学生是否“会学”。在英语教学中,只让学生“KNOW WHAT”,“KNOW WHO”,“KNOW WHEN”,“KNOW WHERE” 却很少让学生或不让学生“KNOW HOW” “KNOW WHY”。
2、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基础参差不齐。
在中学阶段,中考备考时追求升学率,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这些就无形中造成高一学生英语起点的差距。据调查,初中英语的评价,就本地区而言,相当学校从初中三年级英语一开始就以《探索中考》为指挥棒进行教学,不注重知识的系统复习。
另外,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以后可以松一口气,学习变得被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各个初中的教学重点也不一致。以语法为例,矿校不讲,东方中学讲得最细,其他学校有所涉及。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3、个别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不断更新与深化,新教材体现出词汇量大、信息量多、涉及面广等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造成基础差,畏惧、没有信心,导致他们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意义与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注重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合、振奋、饱满的情感,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化。
4、学生学习习惯差。比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记笔记,不能专心听讲,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不会反思等。
5、学生学习缺乏意志力。
在英语学习中有成百上千的单词要牢记,有数百条短语要掌握,语法知识也要系统理解。一些“学困生”也曾发愤学习过英语,但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逐渐丧失信心,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这些同学最根本的缺点是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6、英语思维的欠缺。
许多常背英语的人知道,背英文时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没概念,当想不起来接下去是什么时,想一下中文解释就明白了。
所以许多人学(包括外国人)英语都在那里努力“转换”,但又做不到。那能不能不想中文,听到英文直接就理解?可以,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英文思维,可能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
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象较为普遍,把英语教学变成题海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在课堂上仍不绝于视听。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看到英语首先想到要把它翻译成中文再去理解什么意思,以至于把英语弄得似是而非,更有的出现CHINESELISH,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因此,研究英语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问题出现了,那究竟该怎么样解决呢?英语教学该走怎样的路子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一些专家、老师的观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视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教学方法必须树立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教统一的教学思想。以学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因学论教是指一切教学内容、方法和措施,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学教统一的思想则要求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指导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
2、课堂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性,用各种手段激发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
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仅是新编制的英语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此外,教师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地、热情地学习。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同学科同事的力量,共同探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课型,如谈论、辩论、抢答、演讲、知识竞赛、调查报告、出英语报纸、写英语文论、扮演英语剧本等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3、重视其英语技能的训练,培养英语思维。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基础是关键。一开始就深入到思维也是不太容易的,要先规范语言,再进一步控制思想,训练用英语思维。我们要让学生们的头脑尽快进入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准备阶段。一有问题,便用英语及时向教师反馈,使得用英语提问和表达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和习惯,并使之逐渐深入到他们的思维活动中去。英语教学活动在侧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和头脑运转获得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想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想要的结果。
4、在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进行情感交流,达成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形成生动活泼、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育教学信号来感染人,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使教育内容成为刺激信息符号,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最终达到教育的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评价中有显著的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决心和上进心。
教师对待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优等生,提携中等生,倾斜“学困生”。此外,作业批改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多用表扬式批语和劝勉式批改语,少用批评式批改语。
总而言之,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我们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记得越来越牢,学习的难度系数就会递减。当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他就没有办法往下学了,在课堂上根本也就听不进去了,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并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所以学生想继续学习,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基础知识补回来。
与其等到高三的时候费时费力去补,不如我们就立足于高一、高二,把基础打实、打牢,为高三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自己创造一个牢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