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谢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28日,天阴沉沉的,飘起了毛毛细雨。
  今天监考的第一场考试,又是学生“日遇千百回,待吾如陌路”的数学。我暗自思忖着:上次月考,我监考的是理科生,理科数学难是正常的;这次监考文科数学,总不至于重演“试卷一发,倒下一片”的剧情了吧。
  “同学们,咱们这场考试的科目为数学,希望大家赢得这场数字游戏。”我有意调节一下气氛,给学生打打气。
  这一招还真管用。考生们摩拳擦掌,犹如听候指令的竞技选手蓄势待发……
  开考铃响,教室里立刻响起“沙沙”的写字声,颇有欧阳修在其诗作《礼部贡院阅进士试》中描绘的“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的味道,我顿时便觉得自己宛然成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监考官”欧阳修了,心里一阵窃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突然,“嘭”的一声响。我循声望去,5号考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我轻轻地走过去,在他的身旁站了足足三分钟,看其无任何反应,我心想是该提醒一下了。
  “这位同学,大冷天,睡着容易着凉哟!”我笑吟吟地说。
  这个学生慢慢抬起了头。
  正当我转身回讲台时,身后又传来“嘭”的一声。侧身望去,8号同学也倒下去了。我只好折身回去“救”8号。
  没料到的是,8号跟我提了个请求:“老师,你就行行好,让我睡一会儿,就10分钟,OK?”
  咦,考场上还有讨价还价的状况?这倒让从教13年的我大开眼界。
  “不行,考场得有考场的纪律和要求。”我语气坚定地说。
  “老师,我这是为你好!”8号闪着狡黠的大眼睛笑着说。
  为我好?这话真新鲜。在考试时睡觉,我不提醒你,若是被巡视的老师看到了,指不定责怪我没尽到监考的职责,何来“为我好”一说?我不以为然。
  随着墙上挂钟的时针慢慢指向10,考试快要结束了。突然,2号、5号、10号、13号、15号、21号等考生终于斗不过“瞌睡虫”,20多人呼啦啦全倒下去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8号是想告诉我:疲于奔来跑去,也提醒不完,因为“醒来某某人,还有后来人”。
  我哭笑不得。
  “叮铃铃”,考试结束铃终于敲响了。我如释重负。
  就在我忙着整理答题卡时,8号同学猴子般蹿到讲台边来,说:“老师,我没骗你吧。”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倒也有几分可爱。
  我不置可否。
  “老师,你肯定对刚才在考场中同学们的表现很无奈吧!”8号看我沉默不语,像是窥视了我的心思一样。
  “老师,我们都明白你们的教育情结——盼望着每一位同学都能考出好成绩,将来都能有所作为。我们又何尝不想好好学习,以后干出一番事业呢?我们也为之努力过、付出过,可数学这讨厌家伙,总是‘虐’我们呀。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把老师教的方法一一试过,也背熟了公式、定理,刷了不少题目,可到头来,还是只能举白旗。思来想去,我们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走读书这条路。老师,你不是经常教育大家‘条条道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何况‘此处不容人,自有容人处’。我觉得只要坐得端,行得正,就不愁混不了一口饭吃。我还记得,老师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如果每个人都进北大清华,那些专科院校岂不是要关门?如果每个人都当科学家、教授、工程师,那房子谁去建,路谁去修,田谁去种?老师,我说得对吧?所以,老师你也别太着急啦,车到山前必有路嘛!”8号像机关枪一样的一席话,让我惊讶不已。
  原本,我还想着得好好说道说道,现在倒好,学生做起了老师的思想工作。
  看着8号一脸的坦然和真诚,我心头突然一亮。
  多年来,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成功的教育是什么,此刻得到了答案。
  成功的教育,不是你培养了多少大学生,而是看你能否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心智健全、灵魂高尚的真人。而教育的本质也就不难理解,即“教育就是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其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界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进一个容器。
  更重要的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懂得其中的真谛,以适当的方法作用于自己班上的每个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孩子没有什么通用的“术”,关键是在探索中悟“道”。
  那么“道”与“术”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通常来说,“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是本源和机理;“术”是运用“道”的策略和方法。“道”决定“术”、统领“术”,是“术”的灵魂;“术”反映“道”、服务于“道”,是“道”的手足。“道”是“术”的升华与提炼,没有“道”,“术”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道”为统领,把握方向。大道至简,而“术”则是不胜枚举。
  教师在教育中以“道”御“术”是关键。
  “术”可学,而“道”靠悟。“悟道”不可能立竿见影,切忌急功近利。悟“道”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实践,洞察和感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并内化为自己的理念。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修“道”的深浅,也取决于个人的视野、阅历和文化水平。因此,有不少学生可以说在“悟道”上天生就有缺陷,教师再精于“御术”,只怕也是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考场上发生了小插曲,但学生一番发自内心的话,让我收获了教育的真谛,多么幸运!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远县第二中学)
  (插图:珈 铭)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红芪多糖HG-4,测定其理化性质,比较红芪多糖HG-4与红芪总多糖、红芪多糖HG-2、HG-3的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制备红芪多糖HG-4,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其含量、纯度、分子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测定其单糖组成及结构;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外抗氧化试验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测得红
目的:观察苦参蛇床子外洗方治疗湿疹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和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湿疹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给予苦参蛇床子外洗方治疗。通过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8 d的湿疹皮炎症状,并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湿疹皮炎复发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7 d、14 d、28 d时EASI评分、瘙痒评分均减少(P<0.05,P<0.01),且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