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兩个时期。由于受到魏晋以来门阀制度、门阀观念的影响,唐代后妃的选纳制度在唐前、后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后妃的选纳与门阀制度、门阀观念是紧密相关的。
【关键词】唐代;后妃;选纳制度
后妃的选纳制度是后妃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皇帝通过选纳制度来充实后庭。由于唐代处于我国中古史上的特殊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陈寅恪 《论韩愈》载于《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第296页]因此,唐代后妃的选纳制度更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从选纳标准、选纳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选纳后妃的标准
1、以才、貌为基本标准
唐代选纳后妃多以才、貌为基本标准。唐太宗徐贤妃,以擅属文、通经史而被纳为才人;武则天则是太宗闻其有美色,遂被纳为才人;玄宗赵丽妃本是伎人,以有才貌、善歌舞被玄宗宠幸;代宗贞懿独孤皇后“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下》];敬宗郭贵妃,亦以姿貌被选入太子宫。皇帝的后妃无不以容色见顾,纳入掖庭。而当后妃的某项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之后,特别是与皇帝的志趣、爱好相投时,便会恩宠有加,封号晋位了。如玄宗杨贵妃就是以姿容冠代,善歌舞、通音律而博得三千宠爱于一身。
2、以家世为重要标准
由于受到魏晋以来门阀制度、门阀观念的影响,家世、出身则成为选纳后妃的一项重要标准。唐太宗在《册杨恭道女为婕妤文》中称杨氏女“门袭钟鼎”;在《册崔宏道女为才人文》中称崔氏女“门称著姓”;在《册萧铿女为才人文》中称萧氏女“胄出鼎族”。[ 以上册文均载于《全唐文》卷九《太宗》]像婕妤、才人这样品级较低的妃嫔尚且注重门第,其他名位较高后妃的家世就可想而知了。可见,在唐前期,的确非常重视后妃的家世,所纳妃嫔大多出自名门大族。但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唐代的士、庶阶层趋于合流,因此,在唐代后期,再也没有出现象前期那样出身高贵的后妃了。但在选立皇后方面,则仍然坚持皇后必出于名门这一标准。令人惊讶的是,代宗以降至昭宗这个时期,始终是处于一种没有皇后的状态,两《唐书》所记载的唐代后期的皇后都是死后追封的,这也从某方面证明了选立皇后重家世的这一标准。由于处在过渡时期,虽然选立皇后仍看重家世,但在选纳妃嫔方面,已经不再对家世做严格要求了,因此,在唐后期,除懿安郭皇后是兴唐名将郭子仪之后,家世较为优越以外,其他妃嫔的出身都是很卑微的,或是家世不详,或是不知其世系所出。《新唐书·后妃传》中言懿宗恭宪王皇后“其出至微”。很明显,这一时期选纳后妃早已不尚阀阅了。
二、选纳后妃的范围
中国古代帝王的婚姻多为政治婚姻,选纳后妃乃以维护、巩固本集团之利益为根本。特别是唐前期继承了魏晋以来重门阀的风尚,高门之间都选择世家大族作为通婚对象。
将关陇集团内部作为选纳范围。
据《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儒学中·柳冲传》附柳芳论氏族略云:
“(晋)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硃、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与也;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达可与也;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其泰可与也。及其弊,则尚婚娅者,先外族、后本宗。尚人物者,进庶孽、退嫡长。尚冠冕者,略伉俪、慕荣华。尚贵戚者,徇势利、亡礼教。四者俱弊,则失其所尚矣。”
由于唐代统治者出身于关陇,他们在择婚时则必然会“尚冠冕”、“尚贵戚”,即重视对方的家世背景和所能带来的政治利益。唐初统治者选纳后妃时,本着“王妃、主壻皆取当世名臣勋贵之家,未尝尚山东旧族”的原则,因此在唐前期,后妃来自关陇集团高门贵族者占到绝大多数。高祖太穆窦皇后之父是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其母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是极为显赫的关陇贵族之家;太宗长孙皇后的先世乃为鲜卑贵族;在高宗废王皇后,更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中,武则天的反对者,拿出的首要依据就是“(王)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高宗永徽六年条],即使退一步讲,也要“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高宗永徽六年条]。武则天的出身虽稍显卑微,但其母家乃是杨隋贵戚,所以也可称得上是贵族之女。再有,中宗韦皇后、睿宗刘皇后、玄宗王皇后也都出自名门、士族之家。
三、将成为唐王朝附庸的山东士族作为选纳范围
唐代的贵族,主要是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虽然在唐初,太宗喊着婚娶不尚山东旧族的口号,但此时的唐王朝已是联合了关陇、山东、江南等集团而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如高宗王皇后出身太原,是山东名门之后,而其舅家柳氏却是关中郡姓,与关陇集团的关系十分密切。此外,武则天家世也属山东地域,但因与杨隋有亲,所以也被选入后宫。
江南旧士族也作为选纳范围
江南士族到隋和唐初时,“已经完全成为关陇贵族的附庸”[ 吴宗国 《唐代士族及其衰落》 《唐史学会论文集》 中国唐史学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9月第一版 第1页]。在唐代后妃中江南旧士族出身的后妃并不多,见于记载的只有高宗萧淑妃和代宗沈皇后。萧淑妃属南朝兰陵萧氏。沈皇后是吴兴人,“世为冠族”。
以上这三大范围大致概括了唐前期的后妃所属范围。而唐后期所纳后妃来自普通庶族地主,而鲜有世家大族了,她们大多年少之时入宫、在皇帝尚为皇子皇孙时入侍,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从以上这些情况来看,门阀制度是改变唐代后妃选纳标准和范围的一项根本性制度。随着门阀制度的瓦解,才逐渐开启了两宋以后婚姻不问阀阅的世风。
【参考文献】
[1].(后晋)刘煦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版
[4].(清)董诰等编 《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吴宗国 《唐代的士族及其衰落》 《唐史学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关键词】唐代;后妃;选纳制度
后妃的选纳制度是后妃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皇帝通过选纳制度来充实后庭。由于唐代处于我国中古史上的特殊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陈寅恪 《论韩愈》载于《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第296页]因此,唐代后妃的选纳制度更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从选纳标准、选纳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选纳后妃的标准
1、以才、貌为基本标准
唐代选纳后妃多以才、貌为基本标准。唐太宗徐贤妃,以擅属文、通经史而被纳为才人;武则天则是太宗闻其有美色,遂被纳为才人;玄宗赵丽妃本是伎人,以有才貌、善歌舞被玄宗宠幸;代宗贞懿独孤皇后“以美丽入宫,嬖幸专房,故长秋虚位,诸姬罕所进御”[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下》];敬宗郭贵妃,亦以姿貌被选入太子宫。皇帝的后妃无不以容色见顾,纳入掖庭。而当后妃的某项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之后,特别是与皇帝的志趣、爱好相投时,便会恩宠有加,封号晋位了。如玄宗杨贵妃就是以姿容冠代,善歌舞、通音律而博得三千宠爱于一身。
2、以家世为重要标准
由于受到魏晋以来门阀制度、门阀观念的影响,家世、出身则成为选纳后妃的一项重要标准。唐太宗在《册杨恭道女为婕妤文》中称杨氏女“门袭钟鼎”;在《册崔宏道女为才人文》中称崔氏女“门称著姓”;在《册萧铿女为才人文》中称萧氏女“胄出鼎族”。[ 以上册文均载于《全唐文》卷九《太宗》]像婕妤、才人这样品级较低的妃嫔尚且注重门第,其他名位较高后妃的家世就可想而知了。可见,在唐前期,的确非常重视后妃的家世,所纳妃嫔大多出自名门大族。但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唐代的士、庶阶层趋于合流,因此,在唐代后期,再也没有出现象前期那样出身高贵的后妃了。但在选立皇后方面,则仍然坚持皇后必出于名门这一标准。令人惊讶的是,代宗以降至昭宗这个时期,始终是处于一种没有皇后的状态,两《唐书》所记载的唐代后期的皇后都是死后追封的,这也从某方面证明了选立皇后重家世的这一标准。由于处在过渡时期,虽然选立皇后仍看重家世,但在选纳妃嫔方面,已经不再对家世做严格要求了,因此,在唐后期,除懿安郭皇后是兴唐名将郭子仪之后,家世较为优越以外,其他妃嫔的出身都是很卑微的,或是家世不详,或是不知其世系所出。《新唐书·后妃传》中言懿宗恭宪王皇后“其出至微”。很明显,这一时期选纳后妃早已不尚阀阅了。
二、选纳后妃的范围
中国古代帝王的婚姻多为政治婚姻,选纳后妃乃以维护、巩固本集团之利益为根本。特别是唐前期继承了魏晋以来重门阀的风尚,高门之间都选择世家大族作为通婚对象。
将关陇集团内部作为选纳范围。
据《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儒学中·柳冲传》附柳芳论氏族略云:
“(晋)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硃、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与也;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达可与也;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其泰可与也。及其弊,则尚婚娅者,先外族、后本宗。尚人物者,进庶孽、退嫡长。尚冠冕者,略伉俪、慕荣华。尚贵戚者,徇势利、亡礼教。四者俱弊,则失其所尚矣。”
由于唐代统治者出身于关陇,他们在择婚时则必然会“尚冠冕”、“尚贵戚”,即重视对方的家世背景和所能带来的政治利益。唐初统治者选纳后妃时,本着“王妃、主壻皆取当世名臣勋贵之家,未尝尚山东旧族”的原则,因此在唐前期,后妃来自关陇集团高门贵族者占到绝大多数。高祖太穆窦皇后之父是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其母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是极为显赫的关陇贵族之家;太宗长孙皇后的先世乃为鲜卑贵族;在高宗废王皇后,更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中,武则天的反对者,拿出的首要依据就是“(王)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高宗永徽六年条],即使退一步讲,也要“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高宗永徽六年条]。武则天的出身虽稍显卑微,但其母家乃是杨隋贵戚,所以也可称得上是贵族之女。再有,中宗韦皇后、睿宗刘皇后、玄宗王皇后也都出自名门、士族之家。
三、将成为唐王朝附庸的山东士族作为选纳范围
唐代的贵族,主要是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虽然在唐初,太宗喊着婚娶不尚山东旧族的口号,但此时的唐王朝已是联合了关陇、山东、江南等集团而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如高宗王皇后出身太原,是山东名门之后,而其舅家柳氏却是关中郡姓,与关陇集团的关系十分密切。此外,武则天家世也属山东地域,但因与杨隋有亲,所以也被选入后宫。
江南旧士族也作为选纳范围
江南士族到隋和唐初时,“已经完全成为关陇贵族的附庸”[ 吴宗国 《唐代士族及其衰落》 《唐史学会论文集》 中国唐史学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9月第一版 第1页]。在唐代后妃中江南旧士族出身的后妃并不多,见于记载的只有高宗萧淑妃和代宗沈皇后。萧淑妃属南朝兰陵萧氏。沈皇后是吴兴人,“世为冠族”。
以上这三大范围大致概括了唐前期的后妃所属范围。而唐后期所纳后妃来自普通庶族地主,而鲜有世家大族了,她们大多年少之时入宫、在皇帝尚为皇子皇孙时入侍,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从以上这些情况来看,门阀制度是改变唐代后妃选纳标准和范围的一项根本性制度。随着门阀制度的瓦解,才逐渐开启了两宋以后婚姻不问阀阅的世风。
【参考文献】
[1].(后晋)刘煦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版
[4].(清)董诰等编 《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吴宗国 《唐代的士族及其衰落》 《唐史学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