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陪读团造就“妈妈研究生”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ng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人激励“妈妈大学生”走进校园
  
  1997年夏天,18岁的丁云娟从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五莲县叩官镇中心小学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亲人和同事眼里,刚踏入社会的她就端上了“铁饭碗”,而且还是人人都羡慕的职业。但丁云娟心里却有更远大的志向。
  丁云娟从小就怀有大学梦,中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五莲一中录取。当时她的姐姐正在读职业学校,弟弟上小学,靠种农田供养3个儿女的父母这些年已为儿女的学费操碎了心。丁云娟思前想后作出了痛苦的决定:放弃读高中改报考中专,这样就可以很快就业。
  读师范后,丁云娟边读书边参加了汉语专业自考。通过勤奋自学,工作后3个月,她就取得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专业的专科学历。
  丁云娟的勤奋让同事们刮目相看,其中有一个男同事非常佩服她的毅力,那就是比她大5岁的钊守华老师。不久,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两人恋爱了。丁云娟向恋人倾诉了埋在心底的愿望:“守华,虽然咱俩现在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还有继续深造的想法,我希望今后再自考本科。你能同意吗?”
  钊守华不假思索,为恋人的选择鼓劲——钊守华师范毕业工作后,也坚持自学取得专科学历,后来又取得四川师范大学的函授本科文凭。丁云娟心里更踏实了,她开始购买课本,为考本科做准备。2002年元旦,钊守华和丁云娟走进了婚姻殿堂。
  丁云娟原打算报函授本科,但就在蜜月刚过,丈夫却带给她一个无比振奋的消息……
  这天钊守华兴奋地举着一份报纸叫:“云娟,国家开始实行新的高考制度,社会上的人也可以报考,也可以上全日制大学!”
  “真的吗?”丁云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抢过报纸一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可不是真的?当下小夫妻就商定:丁云娟集中精力学习准备参加统一高考!
  就在此时,一个亲人的亲身经历给了丁云娟莫大的激励……
  钊守华的姐姐钊守凤1998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后,到青岛市一家大医院做护士。但钊守凤又于2001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被浙江大学录取。丁云娟既钦佩又羡慕。钊守凤专门从浙江赶回家乡,给弟媳鼓劲:“既然你有读大学的打算,就该趁着还年轻尽早学习,以后有了孩子,学习的精力会更分散。学习有什么困难,大姐会尽量帮你!”丁云娟更坚定了信心。
  丁云娟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每到夜深人静,才是她自学的时间。钊守华包揽了一切家务,他抢着洗衣做饭,从不让妻子动手干活。2004年初丁云娟怀上了身孕,为保证胎儿孕育,她每学习40分钟就休息一次。
  通过4年刻苦自学,丁云娟感到检验自己知识的时刻到了,2005年6月,她把仅有8个月大的女儿贝贝交给娘家妈照料,踏入了全国统一高考考场。6月22日晚9点05分,丁云娟查到刚刚公布的高考分数——571分,超过了本科录取线!
  “我终于可以读大学了!”丁云娟和丈夫紧紧拥抱在一起。农家出身的丁云娟比较喜欢和农林业有关的专业,她郑重地在志愿书上填报了“莱阳农学院(下称莱农)”。很快,她接到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此时,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丁云娟及家人面前:刚断奶的女儿怎么办?公公钊安军一锤定音:“云娟,你有毅力考取大学,是咱们全家的光荣。你和孩子不能分开!我跟你婆婆商量好了,我们把家产变卖了,咱们全家随你去读大学!你在学校好生念书,贝贝我们来照看!”
  公公的一席话让丁云娟潸然泪下——两位老人快60了,连五莲县都没出过,如今为了儿媳读书却甘愿背井离乡,这份付出岂是“深明大义”几个字能够概括的!丈夫钊守华也毅然办理了勤工俭学手续,决定和父母,女儿,一起陪妻子读大学!
  莱农所在的青岛市城阳区,房租每百平方米月价一千元。关键时刻又是钊守凤最先站出来,提出筹集资金买一套小房子:“租房太不合算,四年时间光租金就是好几万块钱,还不如买一套合适,这样才能保证有一个安定的住所!”
  钊守凤以自己在青岛的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款12万元,又拿出自己的积蓄7万元交给弟媳,再加上丁云娟娘家给的4万元,在菜农边上的一个小区购买了一套64平米的二手房。2005年8月底,钊安军、林西秀老两口和儿子,儿媳抱着贝贝,变卖家产后把家迁到城阳。
  
  三代亲人陪读
  
  在莱农新生报名处,当丁云娟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站到工作人员面前时,马上吸引了很多惊奇的目光。“妈妈大学生”的称呼不胫而走,当地晚报,电视台对她进行了报道。
  然而,大家都不了解的是,丁云娟带着女儿入学的背后,却是一家亲人默默支持的点滴付出。为保障她的就读费用,亲人们在城阳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开始了打拼……
  公公钊安军曾是“老三届”,为一家人的“分工”做好了安排:儿媳和孙女是一家人的中心,儿媳的任务就是专心读书,课余带贝贝,老伴林西秀的任务是照料贝贝和做家务,而他和儿子则要责无旁贷地去挣钱。
  钊安军虽然有文化,但在五莲家乡一直靠种地为生,再加上年龄偏大,在城阳这个年轻务工人员众多的地方,他要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很多单位一看他的年龄,都摇头把他拒之门外。儿媳入学两个月后,钊安军终于在一家物业集团找到一份打扫居民区卫生的工作。不久,他又在城阳环卫处应聘成为一名清洁工,每天凌晨4点和下午分别清扫一次明阳路路面。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使他腾出一上午时间帮老伴做家务,照看孙女。一个月下来,钊安军就瘦了4公斤。
  每晚休息前,钊安军都把闹钟定在3点半,摸黑起床后蹬三轮车到岗清扫大街。钊安军工作细心,清扫过程中不留死角,连一片小树叶、小纸屑也不落下,很快得到单位的好评。
  2006年国庆长假时的一天中午,因一家店铺开业,燃放了许多鞭炮,礼花,钊安军马上去清扫。按规定,这些碎屑必须在仪式结束后尽快清理干净,否则他的工资将要受影响。他刚把三轮车停在店铺门前拎起扫帚打扫时,店老板生气地走上来推搡:“我这里刚开业你就来凑热闹!你添什么乱子!你这一扫不把我生意的喜气给扫掉了吗?”这些碎屑撒在马路上会影响城市美观呀!清扫卫生是我们的工作!”钊安军据理力争。老板骂骂咧咧:“穷扫大街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敢教训我?”那一刻钊安军手举扫帚停在了半空,屈辱涌上老人心头。他想我是没什么了不起,可我靠自己的能力养活家、供养儿媳读大学,素质可不比你这个西装革履的大老板低!一旁的行人看不过去了,纷纷围上来指责老板。
  安顿妻子入学后,钊守华找到一份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但让人气愤的是,他辛辛苦苦上了一个月班,企业却没有支付一分钱工资!钊守华决定自己做小生意,他通过考察市场,开始从薛家岛海边购进海参,转到城阳商贸城内销售。3个月后,投资就进去一万五,而收效却还没见到一分钱。钊守华怕妻子担心,从不把经营状况透露给她。丁云娟利用节假日帮丈夫站摊、送货,逐渐知道了经营现状。丈夫反过来安慰她:“想当年你为了考大学不也奋斗了四五年吗?做生意要想赚钱同样也得有个过程,哪有 一口吃成个胖子的呢!熬过创业初期就好多了!”半年后,生意开始有了起色。
  就这样,钊安军、钊守华父子靠清扫大街、卖海参攒下的收入,支撑起这个三代人,四口之家在异乡的生活。丁云娟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2006年暑假时,她的名次从八学时全年级160多名跃至第四名。
  
  “妈妈研究生”全国仅有
  
  升入大二后,丁云娟又给自己加压,增加了选修课程,每周共上43节课,她因表现突出被确定为人党积极分子,每晚还要上一个小时党课。
  丁云娟在学习之外,最牵挂的就是女儿贝贝,好在她所在的学院离住所步行仅需一刻钟,每天上完课她一路小跑,返回家和女儿亲近一会儿。刚入学时,眼见女儿的营养跟不上,丁云娟急得暗暗哭了好几次。当得知每个学生每月可领取60元的生活补助费时,她开始打起自己这笔生活费的“主意”。每天中午,她把两元的伙食标准减到一元钱,有时就只喝一碗五角钱的稀粥当午饭,而用省下来的钱买桔子和香蕉给女儿吃,让她补充些维生素。其他亲人也尽量节衣缩食,省下钱为贝贝购买营养品。钊安军、林西秀老两口从不买新衣服,至今他们腰里扎的都是布条搓成的绳子腰带。丁云娟冬天穿的羽绒服,还是在五莲时买的。一家人从来舍不得买花生油吃,都是买来猪肉自己炼油炒菜。平时他们很少买肉买鱼吃,如果吃肉也是炒好菜后专门拣出来夹给贝贝。
  2006年9月,钊守华接到原单位通知:如果他要晋级为高级教师,就要回校上班。一家人权衡再三,决定让钊守华回去工作,钊安军,林西秀留下来继续照看孙女、陪儿媳读大学。丈夫走后,丁云娟除了正常听课,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处理积存的海参货物、给客户送货。钊守华每月的一千元工资除自己生活外,都留给父母和妻女用。他每隔三四周来城阳探望一次,带来家乡的煎饼、小米,一家人舍不得买白面馒头,用家乡的煎饼当主食。
  丁云娟荣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对亲人的激励和付出,她一直觉得心有愧疚。学习之余休息时,她除了带孩子,还总想帮公婆做些家务,但老人从不让她动手,洗衣做饭婆婆全都包揽下来。她曾不止一次歉疚地问“爸,妈,别人到了您二老这个年纪都在家颐养天年,都有儿女孝敬着。可您二老为了我却抛家舍业,爸爸还要起早贪黑扫大街赚钱给我交学费。我打心眼里觉得过意不去呀……”二老总会打断她:“教育是头等大事,只要你肯学习,我们这把老骨头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你不要有别的顾虑,只要不断取得好成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和丈夫又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每月难得相聚的时候,两人偶尔聚在一起说悄悄话:“守华,你跟爸爸赚的钱都给我交学费了,家里没供养你这个儿子读大学,却供了我这个儿媳。你心里平衡不平衡?”丁云娟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
  “傻老婆,你能读大学我这做丈夫的也感到光荣啊!你不是一直想继续深造吗?那就别止步,本科读完再考研!”丈夫鼓励她。
  身兼儿媳,妻子,母亲和学生四种角色的丁云娟2005—2006学年先后获学校一等专业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山东教育报刊社优秀特困生一等奖学金,2007年又获得学校自强奖学金。一个人独揽了四项奖学金。这份殊荣,就是连其他通过正规高中一路考取的大学生也难以获得,却被丁云娟这个带着女儿人学的“妈妈大学生”一举摘取。在亲人支持下,2009年丁云娟参加了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5月3日好消息传来:丁云娟以优异成绩被该校食品科学专业录取,且为本专业9个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之一——有谁知道,这个“妈妈研究生”成功的背后是一个陪读家庭,三代人默默奉献的亲情支撑呢?
  编辑/孙玮
  当下,兄弟阋墙,父子成仇,夫妻相煎——此类故事可谓铺天盖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个三代陪读的故事,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就求学的过程而言,丁云娟不是命运的宠儿,为了替父母分忧,她过早地中断了学业。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丈夫一家倾合家之力支持她求学深造。在读书无用日甚一日的今天,在大量高学历女性甘做“二奶”的今天,这位“妈妈研究生”和她淳朴的家人令人肃然起敬。
  社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合作,而家庭则是合作的基础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细胞都是温暖有力的,一个社会才会是温馨而生机勃勃的。人们常说,家是人生的港湾,意谓这是休息的地方,是补充能量的地方,是一个人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城堡。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一个城堡,或者他的城堡一直在风雨中飘摇,则他可能会取得某种成功,但他不会是个幸福的人。
  心灵是需要呼吸的,它呼吸的氧气叫爱,通过不停地呼吸,心灵完成一种神奇的能量置换。人都有爱的需求,也有被爱的渴望,在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中,人的心灵会变得丰盈而润泽。相反,一颗心灵如果完全自闭,便会走向不安,焦虑,沮丧,绝望甚至自虐,在哲学意义上,无疑意味着一个社会人的死亡。大量生活很安逸的人常常喊“累”,并非他们的身体累,而是心累,其实是爱的匮乏。
  爱不仅有传递效应,还有放大效应,有几分像核聚变。在丁云娟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核聚变的巨大热能:你温暖了我,我温暧了你,我们都收获了双倍的温暖。在这样一种水乳交融的互动中,谁是施予者或接受者已经不重要也非常模糊,大家共同经营着一个绿色家园,每个人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同样,冷漠、怨怼,仇恨——所有的负面态度和情感,也有传递和放大效应。试想,一对长期冷战的夫妻,难道能培养出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或者一个人把老人逐出家门,却热衷于养宠物,那么他最后的结局,大约会是偎在宠物的身上,一个人捱过人生漫长的冬天。
  古语说,风俗之薄,无过于骨肉相残。读过这个温暖的故事后,那些工于心计并长于“窝里斗”的人们,戒之戒之!
其他文献
(1)  那年肖子文41岁,人们说这一年男人会交王八运。他听了很警觉,老婆是强势的女人,在一所中医大学做校长助理,校长是她师哥,不会闹出什么事儿,和别人就说不准了,因为老婆也是那种非常放得开的女人。  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老婆身上的时候,疏于回家看70多岁的父母。有一天下午在班上,他接到父亲慌里慌张打来的电话—母亲中风了,在医院里抢救。  他立马给老婆汇报,让她带着中医专家赶来,自己开车赶到医院。 
期刊
带U盘了没  唐僧师徒一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见到了如来佛求取真经。  如来问:“你们带U盘了没?”  唐僧师徒:“没带。”  如来又问:“移动硬盘呢?”  唐僧师徒:“也没带。”  如来继续问:“MP3也可以啊。”  悟空挖起耳朵。  如来叹了口气:“那没法子拷贝真经给你们了。你们就原路返回吧,我用QQ传给你们。”  唐僧:“早知道加你QQ就完了,还走这么远干吗?”  如来:“那MP4也行啊,你
期刊
不久前,在某法院发生了一件枪击案:已婚男子和一女子发生婚外倩,两人一起相约旅游。投宿旅馆后,男人想要跟女人一起殉情,却不让她知道,偷偷把农药放进饮料中给她喝,自己再灌下。不料,由于药性不强,昏迷之后女人醒了过来,打电话求救,送医院后两人都脱离了险境。  女子发现情人下毒之后,爱意全消,向法院控告他“杀人未遂”。男子一审已被判处六年徒刑,还在上诉中。不过,男子的太太也因此控告女子“妨害家庭”,并向她
期刊
他和她在一家公司时,他是公司里的临时工,她是公司的中层。  他那时还在试用期,只有微薄的工资,刚刚毕业,带着青涩的稚气。她是师姐,一个大学出来的,下了班之后总是会点拨他一些事情,比如公司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如何应对上司和同事。  开始,他对她没有多少好感,因为,她上班一直板着脸。但是,喜欢就是从她叫住他的那一刻开始的。  她说,哎,我得告诉你一些事情。  因为那些事情,他觉得和她分外亲近了。  
期刊
我现在还保留着一个小布包,那里面藏着我和发妻自立门户后的粮本,还有几张135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粮本是曾经贫寒但温馨家庭的见证,而那几张照片,就是我第~次和发妻在公园约会的记录。  如今,我必须要带上花镜才能看清楚照片上曾经年轻的发妻。那是我非常熟悉的一张普通女人的面容,圆圆的脸,扁扁的鼻子,一双不大的眼睛,而且是单眼皮,总是矜持着的表情轻易不会微笑,但笑起来就会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牙齿很白,两条小
期刊
一个农民不好好种地还上啥网啊?一开始,村里人都特看不惯她。因为他们经常听说网恋,网瘾这样的负面新闻。  其实,最初,杨冬凌上网也没有这么活色生香,仅仅是为了排解郁闷。2002年她和丈夫做期货生意,把辛辛苦苦挣来的100多万赔光了还又欠了20多万。她愁得睡不着,想跟丈夫大吵一架发泄一通——平常日子里,他俩基本上是用争吵打闹的方式调剂沉闷生活的,而且越有人劝架打得还越厉害!但那会儿看着丈夫整天喝闷酒,
期刊
1819年的明媚之夏,经历百般磨难之后,他终于要与自己心爱的女人订婚了,那一年他28岁。  他眼含热泪,牵着她修长的右手,在一棵无名树下许下了动人的誓言:“这一生,我非你不娶!”她笑了,幸福的心被无数张细密的小网层层包裹。她坚信,这是个值得托付一生的男人。  这段恋情,是他一生中最为甜美的时光。但谁也未曾料到,他们已经成熟的爱情竟会在几日内夭折。  那时,他是个贫困的律师,而她的父亲在兰斯特开办了
期刊
他是个一丝不苟的人:头发总是梳得顺顺的,胡子甜得干干净净,衣着也非常整洁。大部分时间他穿西装,还要打上领带。  但他是一个农民,家里有十多亩地,还侍弄着一个小型养猪场,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他当然不会穿西装,而是一身淡军绿的棉布衣。其他农民干活累了,会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抽烟,他则坐在一张休闲凳上,幔条斯理地喝茶。那神态很像是坐在茶馆里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江南丝竹乐。  作为一个农民,这些
期刊
看《天下无贼》,想到了另一部电影《杀死比尔》。都是关于坏蛋的故事,一个是偷窃,一个是杀戮。我之所以把这两个故事串到一起,源于两个故事的共同“基因”:一个女人怀孕了。  在《天下无贼》里,女贼爱着男贼,二人一起坑蒙拐骗配合默契。可是怀孕后,她先是去庙里虔诚跪拜,后来发现男友贼性不改,于是提出分手。她在旅途中一直呵护着傻根儿,怕他辛苦挣来的钱被别的贼偷走,她说,我要给孩子积点德。  《杀死比尔》里的女
期刊
一“管”通天下  热热闹闹的虎年春节刚过,江北水城的人们还沉静在幸福祥和的气氛中,家家户户的院落里散落地上的炮竹残片,大红的灯笼高高地挂在房檐屋下,四处都飘散着年的味道。此时的聊城蒋官屯大东钢管市场内早已经红火繁忙起来,大型货车穿梭忙碌着,几十座高高的红色龙门吊散布各处,轰鸣着,缓缓移动着,将大捆钢管卸在货场上。这座始建于2002年,占地1000余亩的钢管市场,北临济聊馆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