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农村环境,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 农村环境;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83-001
一、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创设幼儿探索的环境
1.自然角:这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很多幼儿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自然角去看一看小动物,给它喂食陪它说话。有的会给植物浇点水。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布置一个内容丰富的自然角,把可爱的乌龟和小螃蟹、颜色鲜艳的龙虾及各种绿色的植物让幼儿从家中带到教室里,让幼儿随时都可以去观察。比如:为了让幼儿明白黄豆发芽的过程需要的条件,发动从幼儿家里带来黄豆,我在班里的自然角中准备了三个小盆子,分别放上同样的黄豆种子,第一个盆子放了许多水,第二个盆子不放水,第三个瓶子放得水不多也不少,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发现记录下黄豆发芽的情况。结果,第三个盆子里的种子发了芽,而第二个盆里的种子没变,第一个盆里的种子只是泡胀了。从而幼儿知道种子发芽的顺序为:种子-泡胀-长芽,种子发芽离不开空气、水。使得本来很难懂的科学道理,在孩子们亲自观察、体验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学会了。
2.美术角:鼓励幼儿将收集各种材料进行观察,如:带来小草,草的颜色有嫩绿、草绿、深绿等。或是将各种各样的花带到学校便于比较,使幼儿了解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音乐角:将各种各样废旧的瓶子、罐子、饼干盒等带往学校布置一个音乐角。叮叮咚咚的声音时常能够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让幼儿知道除了乐器之外,自然界中有许多东西也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因此,当“小老师”让“小朋友”拿起“乐器”来演奏时,他们就成了一支小小演奏队,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出色的演奏队员。
二、融入大自然,积累科学探索的经验
变幻莫测、奥秘无穷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场所。在观察了解过程中我发现:相对室内的活动,幼儿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夏末秋初,我带幼儿一起去附近的丝瓜地,除了零星的几朵金黄色的花外,大多数的丝瓜已经调皮地在秋风中摆动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了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如“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花谢后怎么会变成丝瓜呢”;“丝瓜的样子除了长长的还有圆圆的吗”;“丝瓜可以吃吗”;“丝瓜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连平时胆小的许子均也问了“怎么样才知道丝瓜可以摘了”的问题。为了继续探索丝瓜的生长与作用。我们把当洁具用的丝瓜刷带到教室,孩子对绿色的丝瓜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洁具感到非常的惊奇。我鼓励幼儿自己去设想丝瓜还可以变成什么呢,于是“丝瓜娃娃变变变”的作品展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物品,也成了大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根据各主题活动内容,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引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发挥创造想象的愿望
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天性好动孩子的眼球,如果试着先让幼儿获得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进行教学活动,那又会有什么效果呢?为此,根据主题内容,我有目的地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自己去看、动手去做……如:在学习创造诗歌《虫虫飞》时,我先带领幼儿利用日常活动去观察和发现小虫子,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待的地方,接着再学习诗歌,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之前所观察到的进行回忆,积级回应老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小嘴里“虫虫虫飞飞飞”、“飞到草地喝露水”……经过组织语句,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诗歌便编好了,一遍一遍的念着好听熟悉的诗歌。让幼儿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使它们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又如三月春意盎然的季节,我把幼儿带到田野去观看碧绿的草地和鲜艳的花朵。适时地用一些问题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草地变绿了?”“漂亮的鲜花看了让人感觉如何?”让幼儿从中明白要爱护花草的环保意识。夏天,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那美妙的声音;淙淙的溪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知了的鸣叫声;雨点落到石头、瓦片上的滴答声;孩子会问:“树上是谁在叫啊?知了为什么要在树上叫?我针对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对孩子进行了引导。“你听它是怎么叫的,学一学它的叫声”,及时的鼓励孩子去模仿。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从而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四、走进大自然,培养幼儿社会情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如:秋收季节田野间到处在燃烧麦秸,这个时候我就可以让孩子去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天空怎么样?你闻到的是什么味道?”在幼儿讨论正热烈的时候再更深一层地问:“那我们能想到哪些方法阻止这种事情发生?”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把麦秸带回家去啊”“把它们回收”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幼儿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劝说家长,并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个以讨论的模式下已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科学常识和环保意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利用农村美丽的大自然环境来影响孩子,带孩子去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比如张浦赵林山中的古迹,让孩子去实地游玩一下感受身边浓厚的历史文化领地,从而萌发保护文物古迹的情感。正符合了《纲要》中指出:“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本土的特色,這也是一种幼儿主人翁精神的培养。既陶冶幼儿的情操,又丰富幼儿的科学常识,加强对幼儿观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的训练,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幼儿对家乡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 农村环境;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83-001
一、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创设幼儿探索的环境
1.自然角:这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很多幼儿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自然角去看一看小动物,给它喂食陪它说话。有的会给植物浇点水。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布置一个内容丰富的自然角,把可爱的乌龟和小螃蟹、颜色鲜艳的龙虾及各种绿色的植物让幼儿从家中带到教室里,让幼儿随时都可以去观察。比如:为了让幼儿明白黄豆发芽的过程需要的条件,发动从幼儿家里带来黄豆,我在班里的自然角中准备了三个小盆子,分别放上同样的黄豆种子,第一个盆子放了许多水,第二个盆子不放水,第三个瓶子放得水不多也不少,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发现记录下黄豆发芽的情况。结果,第三个盆子里的种子发了芽,而第二个盆里的种子没变,第一个盆里的种子只是泡胀了。从而幼儿知道种子发芽的顺序为:种子-泡胀-长芽,种子发芽离不开空气、水。使得本来很难懂的科学道理,在孩子们亲自观察、体验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学会了。
2.美术角:鼓励幼儿将收集各种材料进行观察,如:带来小草,草的颜色有嫩绿、草绿、深绿等。或是将各种各样的花带到学校便于比较,使幼儿了解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音乐角:将各种各样废旧的瓶子、罐子、饼干盒等带往学校布置一个音乐角。叮叮咚咚的声音时常能够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让幼儿知道除了乐器之外,自然界中有许多东西也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因此,当“小老师”让“小朋友”拿起“乐器”来演奏时,他们就成了一支小小演奏队,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出色的演奏队员。
二、融入大自然,积累科学探索的经验
变幻莫测、奥秘无穷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场所。在观察了解过程中我发现:相对室内的活动,幼儿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夏末秋初,我带幼儿一起去附近的丝瓜地,除了零星的几朵金黄色的花外,大多数的丝瓜已经调皮地在秋风中摆动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了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如“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花谢后怎么会变成丝瓜呢”;“丝瓜的样子除了长长的还有圆圆的吗”;“丝瓜可以吃吗”;“丝瓜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连平时胆小的许子均也问了“怎么样才知道丝瓜可以摘了”的问题。为了继续探索丝瓜的生长与作用。我们把当洁具用的丝瓜刷带到教室,孩子对绿色的丝瓜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洁具感到非常的惊奇。我鼓励幼儿自己去设想丝瓜还可以变成什么呢,于是“丝瓜娃娃变变变”的作品展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物品,也成了大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根据各主题活动内容,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引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发挥创造想象的愿望
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天性好动孩子的眼球,如果试着先让幼儿获得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进行教学活动,那又会有什么效果呢?为此,根据主题内容,我有目的地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自己去看、动手去做……如:在学习创造诗歌《虫虫飞》时,我先带领幼儿利用日常活动去观察和发现小虫子,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待的地方,接着再学习诗歌,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之前所观察到的进行回忆,积级回应老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他们的小嘴里“虫虫虫飞飞飞”、“飞到草地喝露水”……经过组织语句,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诗歌便编好了,一遍一遍的念着好听熟悉的诗歌。让幼儿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使它们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又如三月春意盎然的季节,我把幼儿带到田野去观看碧绿的草地和鲜艳的花朵。适时地用一些问题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草地变绿了?”“漂亮的鲜花看了让人感觉如何?”让幼儿从中明白要爱护花草的环保意识。夏天,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那美妙的声音;淙淙的溪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知了的鸣叫声;雨点落到石头、瓦片上的滴答声;孩子会问:“树上是谁在叫啊?知了为什么要在树上叫?我针对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对孩子进行了引导。“你听它是怎么叫的,学一学它的叫声”,及时的鼓励孩子去模仿。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从而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四、走进大自然,培养幼儿社会情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如:秋收季节田野间到处在燃烧麦秸,这个时候我就可以让孩子去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天空怎么样?你闻到的是什么味道?”在幼儿讨论正热烈的时候再更深一层地问:“那我们能想到哪些方法阻止这种事情发生?”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把麦秸带回家去啊”“把它们回收”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幼儿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劝说家长,并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个以讨论的模式下已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科学常识和环保意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利用农村美丽的大自然环境来影响孩子,带孩子去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比如张浦赵林山中的古迹,让孩子去实地游玩一下感受身边浓厚的历史文化领地,从而萌发保护文物古迹的情感。正符合了《纲要》中指出:“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本土的特色,這也是一种幼儿主人翁精神的培养。既陶冶幼儿的情操,又丰富幼儿的科学常识,加强对幼儿观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的训练,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幼儿对家乡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