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又称为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入门实践课程。作者根据防灾科技学院实习现状,从实习内容、师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本校地质认识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对于完善我校基础教学、提升学生对地质学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地质人才有较大帮助。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 地质认识实习 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14-02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地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启蒙课。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必须进行野外实践活动,一般称为地质认识实习,主要是实际接触课堂上所学内容,将课上所有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等面的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直接联系起来,巩固普通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直接观察、认识、描述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地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培养他们热爱地球科学、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专业思想感情。因此,地质认识实习作为普通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普通地质学教学质量乃至整个专业培养质量的好坏。
防灾科技学院2006年2月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增设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两个地质类专业。从建专业以来学校共开展了5次地质认识实习。作者作为带队教师参与了学校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工作,认为我校在地质认识实习环节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
1 我校“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区的选择和实习内容有待完善
作为新增本科院校,防灾科技学院的办学基础和办学实力与一些老牌本科院校还有一些差距,尤其在一些硬件设施上,我院没有完善的实习基地,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实习效果。2009年地质认识实习是在我校地球物理专业地震地质实习基础上开展的,实习地点在北戴河柳江盆地,实习效果总体很好,学生反响较好。2010及以后的地质认识实习选在北京周边,选取比较好的地质现象作为实习点,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现象人为破坏严重,每年都要进行重新踏勘选址。而岩溶地质作用的观察,选在京东大溶洞,除岩溶特征不明显外,该景区从入口到出口为单向行走,一般由景区讲解员讲解,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主要用封建迷信思想讲解岩溶地貌,非常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1.2 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师少,而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教学实习在每年的暑假同时开展,地质教学实习除以上两个专业外,还有水文地质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均参加,势必造成教师严重不足。从目前情况看,师生比大致为1:30至1:40之间,远远低于国内外其他院校。二是以年轻教师居多。2006年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以后,学校加大了教师的引进,吸纳了很多国内重点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但大多为年轻教师,对普通地质学知识掌握和运用不是很熟练,且野外实践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影响野外实习效果。
1.3 学生组织涣散、纪律性差
由于师生比较小,老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注意学生安全,最终在监管上力不从心,不能兼顾每个学生。野外讲解地质现象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注意听讲,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与野外实际情况相联系起来,还存在少数学生不听从老师指挥。晚上回到学校,没有老师监督,有些学生不会对一天的实习内容进行整理、消化。编写报告和绘制图件的时候,出现直接照抄实习指导书内容、图件内容错误或不全、有错别字等情况。
1.4 实习时间短
我校地质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一周的时间包括两天书写报告的时间,而实际野外路线实习的时间只有五天。防灾科技学院的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宗旨是为了培养本科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对于地质学和资源勘查专业学生来说就是要具备较强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地质认识实习作为地质学的入门课程,一周的实习时间不足以了解、认识地质学的全部内容。
2 改进方法
2.1 选择有利实习区,完善实习内容
全面收集实习区地质资料,整理后进行现场踏勘,选择地层、构造、古生物化石出露好、交通方便、安全系数高、环境优美的地点作为实习点。将区域地质资料、踏勘记录资料、原实习指导书整理,按地层、构造、地质作用等修订成册,着重描述实习观察点的地质现象及分析结果,供学生实习使用。最好能建立实习基地,有固定的系统资料和地质现象支持。上述所有工作都应该在有丰富野外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完成。
2.2 引进相关人才,培养青年教师
只有不断引进地质类专业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学院还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带领青年教师对实习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实地讲解,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院应营造健康向上和团结协作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科研业务培训,积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
2.3 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
首先应加强野外的监管,这可以有2种方法。一,增加野外实习教师人数,采用小班实习的方法,一个教师带20个人左右,这样老师容易控制纪律且能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程度;二,每个班跟一个辅导员,起监督作用,督促学生观察地质现象、整理野外记录,对学生安全负责,减轻带队教师压力。同时加强校内监管,我院地质认识实习采用的不是驻地式实习,学生完成一天的实习后回学校,学校应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整理一天实习内容,加强对实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野外记录本的检查可以由带队老师抽查来完成,在师资配比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每天检查学生野外记录情况。 2.4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地质认识实习内容广、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地层、构造、岩石、古生物、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实习,势必会减少学生观察地质现象时间和机会,适当的延长实习时间,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野外实习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理解野外地质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质专业的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
2.5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原来教师讲、学生记、然后再观察地质现象这一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习路线可观察到哪些地质现象,到了野外让学生独立观察、记述,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系统讲解路线实习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实习结束后可以开展一个关于地质认识实习的知识竞赛,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认识实习学到的一些方法、理论、地层、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作为竞赛内容,竞赛结果纳入到地质认识实习考核范围。
3 结语
地质认识实习是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我校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野外实践,是学生了解千姿百态地质现象的窗口。因此应该完善地质认识实习的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地质学应用方面的资料,提升学生地质学习的兴趣。同时带队教师应多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扩大知识面,使地质认识实习发挥其应有的引领、入门作用。使学生能对地质学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淑荣.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J].中国地质教育,2007(3):100-103.
[2] 王家生,谢树成,龚一鸣.“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9(2):79-82.
[3] 闫煜璞,李俊杰.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新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6):174,190-191.
[4] 欧阳恒.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以丰海实习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1):214-215.
[5] 肖军,朱蓓,王家生,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7(1):43-46.
[6] 张良,李壮文,郑伟.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23):29.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 地质认识实习 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14-02
普通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地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启蒙课。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必须进行野外实践活动,一般称为地质认识实习,主要是实际接触课堂上所学内容,将课上所有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构造等面的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直接联系起来,巩固普通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直接观察、认识、描述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地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培养他们热爱地球科学、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专业思想感情。因此,地质认识实习作为普通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普通地质学教学质量乃至整个专业培养质量的好坏。
防灾科技学院2006年2月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增设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两个地质类专业。从建专业以来学校共开展了5次地质认识实习。作者作为带队教师参与了学校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工作,认为我校在地质认识实习环节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
1 我校“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区的选择和实习内容有待完善
作为新增本科院校,防灾科技学院的办学基础和办学实力与一些老牌本科院校还有一些差距,尤其在一些硬件设施上,我院没有完善的实习基地,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实习效果。2009年地质认识实习是在我校地球物理专业地震地质实习基础上开展的,实习地点在北戴河柳江盆地,实习效果总体很好,学生反响较好。2010及以后的地质认识实习选在北京周边,选取比较好的地质现象作为实习点,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现象人为破坏严重,每年都要进行重新踏勘选址。而岩溶地质作用的观察,选在京东大溶洞,除岩溶特征不明显外,该景区从入口到出口为单向行走,一般由景区讲解员讲解,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主要用封建迷信思想讲解岩溶地貌,非常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1.2 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师少,而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教学实习在每年的暑假同时开展,地质教学实习除以上两个专业外,还有水文地质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均参加,势必造成教师严重不足。从目前情况看,师生比大致为1:30至1:40之间,远远低于国内外其他院校。二是以年轻教师居多。2006年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以后,学校加大了教师的引进,吸纳了很多国内重点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但大多为年轻教师,对普通地质学知识掌握和运用不是很熟练,且野外实践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影响野外实习效果。
1.3 学生组织涣散、纪律性差
由于师生比较小,老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注意学生安全,最终在监管上力不从心,不能兼顾每个学生。野外讲解地质现象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注意听讲,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与野外实际情况相联系起来,还存在少数学生不听从老师指挥。晚上回到学校,没有老师监督,有些学生不会对一天的实习内容进行整理、消化。编写报告和绘制图件的时候,出现直接照抄实习指导书内容、图件内容错误或不全、有错别字等情况。
1.4 实习时间短
我校地质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一周的时间包括两天书写报告的时间,而实际野外路线实习的时间只有五天。防灾科技学院的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宗旨是为了培养本科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对于地质学和资源勘查专业学生来说就是要具备较强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地质认识实习作为地质学的入门课程,一周的实习时间不足以了解、认识地质学的全部内容。
2 改进方法
2.1 选择有利实习区,完善实习内容
全面收集实习区地质资料,整理后进行现场踏勘,选择地层、构造、古生物化石出露好、交通方便、安全系数高、环境优美的地点作为实习点。将区域地质资料、踏勘记录资料、原实习指导书整理,按地层、构造、地质作用等修订成册,着重描述实习观察点的地质现象及分析结果,供学生实习使用。最好能建立实习基地,有固定的系统资料和地质现象支持。上述所有工作都应该在有丰富野外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完成。
2.2 引进相关人才,培养青年教师
只有不断引进地质类专业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学院还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带领青年教师对实习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实地讲解,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院应营造健康向上和团结协作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科研业务培训,积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
2.3 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
首先应加强野外的监管,这可以有2种方法。一,增加野外实习教师人数,采用小班实习的方法,一个教师带20个人左右,这样老师容易控制纪律且能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程度;二,每个班跟一个辅导员,起监督作用,督促学生观察地质现象、整理野外记录,对学生安全负责,减轻带队教师压力。同时加强校内监管,我院地质认识实习采用的不是驻地式实习,学生完成一天的实习后回学校,学校应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整理一天实习内容,加强对实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野外记录本的检查可以由带队老师抽查来完成,在师资配比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每天检查学生野外记录情况。 2.4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地质认识实习内容广、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地层、构造、岩石、古生物、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实习,势必会减少学生观察地质现象时间和机会,适当的延长实习时间,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野外实习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理解野外地质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质专业的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
2.5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原来教师讲、学生记、然后再观察地质现象这一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习路线可观察到哪些地质现象,到了野外让学生独立观察、记述,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系统讲解路线实习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实习结束后可以开展一个关于地质认识实习的知识竞赛,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认识实习学到的一些方法、理论、地层、岩石、地质作用等内容作为竞赛内容,竞赛结果纳入到地质认识实习考核范围。
3 结语
地质认识实习是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我校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野外实践,是学生了解千姿百态地质现象的窗口。因此应该完善地质认识实习的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地质学应用方面的资料,提升学生地质学习的兴趣。同时带队教师应多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扩大知识面,使地质认识实习发挥其应有的引领、入门作用。使学生能对地质学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淑荣.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J].中国地质教育,2007(3):100-103.
[2] 王家生,谢树成,龚一鸣.“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与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9(2):79-82.
[3] 闫煜璞,李俊杰.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新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6):174,190-191.
[4] 欧阳恒.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以丰海实习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1):214-215.
[5] 肖军,朱蓓,王家生,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7(1):43-46.
[6] 张良,李壮文,郑伟.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