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观察兴趣,与学生个性相结合,注重写作素材与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勤练笔多修改的习惯。
关键词: 观察方法 观察兴趣 观察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非作文莫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训练。然而在作文课上,学生常常对作文题发愣,有的甚至皱起眉头,叫道“讨厌的作文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给观察方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用眼睛观察事物是最常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一定要仔细、有序。一次习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虎皮兰”的作文,我先把自家种植的虎皮兰放在讲台上,供学生近距离观察,接着介绍虎皮兰的产地,植物种类及适宜生长的环境,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总体观察虎皮兰的外形——叶子一片片的簇拥而立,叶片挺拔,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把利剑;继而摘下一片叶子让每个学生看看有什么特点。经过仔细观察,学生知道虎皮兰远看是绿色的,但是每片叶子的叶缘有金黄色的镶边,叶面上还有类似于老虎身上斑纹的纹路,学生因此而悟出“虎皮兰”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叶纹特征,观察之后写一篇以《虎皮兰》为题的说明文就不难。教学方法总要从尝试实践中总结起来,再付诸实践,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方面,我在开展各种校内、校外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观察方法,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实践。如:“在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越校园,走进果园观察家乡的香蕉,大部分同学都能讲出香蕉的特点,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把它的特点写具体,积极引导学生联想,由香蕉果想到香蕉树,由香蕉树想到农民种植的辛苦,由农民种植的辛苦想到浪费的可耻。这样,学生回到校园后,就觉得有内容可写,同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想象的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与学生个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常常要“打破沙锅问”。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问好及形式多样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次,我看到班上小强用绳子绑着一块砖头拖着跑,一边跑一边笑。看他开心的样子,我忍不住凑过去说:“玩得那么高兴,让我玩一玩吧!”他说:“老师,我是不是像牵了一只狗?“原来他正将砖头想象成小狗,我赶紧说:”看它跳来跳去,还真像一只可爱的小狗呢!你将刚才玩的和心里想的写下来,明天读给大家听,好吗?”他回家果然写了好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但能写出他在做什么,还写出心理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又如在组织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游戏时,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画鼻子、击鼓传花、抢椅子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进行完激烈的游戏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刚才的游戏有关即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心情,有的说出游戏时的紧张气氛等,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板书出重点,给学生思路,课后我发现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完成这篇习作。
三、注重写作素材与语言的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一次课上,我由于临时有事,离开教室仅仅5分钟,等我回教学室里,课堂一片混乱。见此情景,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说话,并进行思想教育及写作指导,组织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不在的5分钟》,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比我预想的好。又如班上几个调皮学生竟利用双休日爬窗进办公室偷老师的东西,在全校引起轰动,我在班上教育他们的同时让他们将此事写成一篇作文。学生因为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有素材可写,所以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生活是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作文材料宝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从平常小事着眼,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作为作文素材。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就如有“神助”,轻而易举。
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好作文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块园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我们学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的,里面有许多规范、优秀的词句可供学习、积累。如《槐乡的孩子》一课中,描写天气热的语句是这样表述的: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知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日常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课外阅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词句天地,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健康有益书籍,边读边记录,把课外书中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便积少成多。
四、培养勤练笔多修改的习惯
好作文是练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修改十分重要。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一不是几经修改。我想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一样,训练不到一定程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会、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多练笔的习惯,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在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时,我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在自改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素质不同,进行分类,中上程度的学生习作自改的要求较高、较全面;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改,偏重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步提高。同时发挥集体力量,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我帮你改,你改我帮。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总之,在全国作文教学大革命之火已燃起的今天,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
关键词: 观察方法 观察兴趣 观察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非作文莫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训练。然而在作文课上,学生常常对作文题发愣,有的甚至皱起眉头,叫道“讨厌的作文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给观察方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用眼睛观察事物是最常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一定要仔细、有序。一次习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虎皮兰”的作文,我先把自家种植的虎皮兰放在讲台上,供学生近距离观察,接着介绍虎皮兰的产地,植物种类及适宜生长的环境,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总体观察虎皮兰的外形——叶子一片片的簇拥而立,叶片挺拔,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把利剑;继而摘下一片叶子让每个学生看看有什么特点。经过仔细观察,学生知道虎皮兰远看是绿色的,但是每片叶子的叶缘有金黄色的镶边,叶面上还有类似于老虎身上斑纹的纹路,学生因此而悟出“虎皮兰”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叶纹特征,观察之后写一篇以《虎皮兰》为题的说明文就不难。教学方法总要从尝试实践中总结起来,再付诸实践,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方面,我在开展各种校内、校外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观察方法,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实践。如:“在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越校园,走进果园观察家乡的香蕉,大部分同学都能讲出香蕉的特点,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把它的特点写具体,积极引导学生联想,由香蕉果想到香蕉树,由香蕉树想到农民种植的辛苦,由农民种植的辛苦想到浪费的可耻。这样,学生回到校园后,就觉得有内容可写,同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想象的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与学生个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常常要“打破沙锅问”。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问好及形式多样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次,我看到班上小强用绳子绑着一块砖头拖着跑,一边跑一边笑。看他开心的样子,我忍不住凑过去说:“玩得那么高兴,让我玩一玩吧!”他说:“老师,我是不是像牵了一只狗?“原来他正将砖头想象成小狗,我赶紧说:”看它跳来跳去,还真像一只可爱的小狗呢!你将刚才玩的和心里想的写下来,明天读给大家听,好吗?”他回家果然写了好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但能写出他在做什么,还写出心理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又如在组织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游戏时,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画鼻子、击鼓传花、抢椅子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进行完激烈的游戏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刚才的游戏有关即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心情,有的说出游戏时的紧张气氛等,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板书出重点,给学生思路,课后我发现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完成这篇习作。
三、注重写作素材与语言的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一次课上,我由于临时有事,离开教室仅仅5分钟,等我回教学室里,课堂一片混乱。见此情景,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说话,并进行思想教育及写作指导,组织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不在的5分钟》,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比我预想的好。又如班上几个调皮学生竟利用双休日爬窗进办公室偷老师的东西,在全校引起轰动,我在班上教育他们的同时让他们将此事写成一篇作文。学生因为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有素材可写,所以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生活是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作文材料宝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从平常小事着眼,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作为作文素材。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就如有“神助”,轻而易举。
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好作文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块园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我们学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的,里面有许多规范、优秀的词句可供学习、积累。如《槐乡的孩子》一课中,描写天气热的语句是这样表述的: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知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日常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课外阅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词句天地,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健康有益书籍,边读边记录,把课外书中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便积少成多。
四、培养勤练笔多修改的习惯
好作文是练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修改十分重要。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一不是几经修改。我想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一样,训练不到一定程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会、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多练笔的习惯,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在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时,我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在自改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素质不同,进行分类,中上程度的学生习作自改的要求较高、较全面;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改,偏重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步提高。同时发挥集体力量,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我帮你改,你改我帮。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总之,在全国作文教学大革命之火已燃起的今天,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