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变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独脚戏”为师生、生生、师师多向合作交流互动。为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必须从知识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初中语文教学在这种大形势下,应该如何响应课改精神,成功地走向“素质教育”?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我认为,要真正使初中语文课改取得成功,必须实现如下四个“转变”。
关键词:积极互动 教学模式 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
一、理解课改目标,促进教师“身份”转变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再以“师尊”、“长者”、“夫子”自居,必须放下架子,转换“身份”,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由过去的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换成“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其身份也应当是由过去的“老师”转换成“朋友?、“亲人”;应该注意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困生及有过错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无可否认,在过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少的教师往往不自觉地走进单纯“教与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教师实现“身份转换”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博学多闻,将自己塑造和锤炼成为新形式下的科研型、专家型、全能型的人才。要求做到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从根本上将以前那种“机械型”的教学转换成为艺术型、趣味型、科学型的教学。
二、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其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根据课改精神,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课改所追求的重大目标。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内在规律,努力寻找能够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激发钻研兴趣的途径,‘大胆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设计丰富的学习环境。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可以一概而论,要根据班级特点、学生个性、学习根底“随文成形,随课成形”。
三、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维转变
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有统领性和指导性的理念。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点,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因此,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生直接的联系。由此,教以学生为主体,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完成了学习任务,一举几得。教会学生学习,应当是所有的专业教师共同的也是首要的任务。三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模式。交际语言观主张精减教师课堂讲解,扩展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并将学生人均课内活动时间量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尺。四是强调对个体注意的模式。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尽量保持对个体的关注,鼓励他们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通过采用这四种方式,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幅度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幅度增强,学习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这样,整个的教学效果将会令人不可思议的提升。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关系转变
在过去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教育过程的设计、组织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教师代表权威、知识和真理,是教育过程的主宰,教学关系是单一的。学生在这种教学关系中完全处于被“雕饰”、被改造的地位。人们对“教学”一词定义在“教”上,而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学成了一种被动的、强制的单向灌输式活动。而现代教育理念质疑和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这一培养模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育者在从事“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遵循“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调整教学关系。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相对失去一些“尊严”和“地位”,但这恰好是让学生变成学习主人的过程,收取的效益强十倍甚至更多。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导与主体是矛盾的统一: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忽略了“教”,学生就会走弯路;忽略了“学”,教则面对学习主体而缺席。在教与学中,学生是有意识、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积极互动 教学模式 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
一、理解课改目标,促进教师“身份”转变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再以“师尊”、“长者”、“夫子”自居,必须放下架子,转换“身份”,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由过去的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换成“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其身份也应当是由过去的“老师”转换成“朋友?、“亲人”;应该注意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困生及有过错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无可否认,在过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少的教师往往不自觉地走进单纯“教与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教师实现“身份转换”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博学多闻,将自己塑造和锤炼成为新形式下的科研型、专家型、全能型的人才。要求做到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从根本上将以前那种“机械型”的教学转换成为艺术型、趣味型、科学型的教学。
二、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其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根据课改精神,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课改所追求的重大目标。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内在规律,努力寻找能够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激发钻研兴趣的途径,‘大胆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设计丰富的学习环境。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可以一概而论,要根据班级特点、学生个性、学习根底“随文成形,随课成形”。
三、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维转变
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有统领性和指导性的理念。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点,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因此,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生直接的联系。由此,教以学生为主体,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完成了学习任务,一举几得。教会学生学习,应当是所有的专业教师共同的也是首要的任务。三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模式。交际语言观主张精减教师课堂讲解,扩展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并将学生人均课内活动时间量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尺。四是强调对个体注意的模式。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尽量保持对个体的关注,鼓励他们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通过采用这四种方式,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幅度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幅度增强,学习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这样,整个的教学效果将会令人不可思议的提升。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关系转变
在过去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教育过程的设计、组织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教师代表权威、知识和真理,是教育过程的主宰,教学关系是单一的。学生在这种教学关系中完全处于被“雕饰”、被改造的地位。人们对“教学”一词定义在“教”上,而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学成了一种被动的、强制的单向灌输式活动。而现代教育理念质疑和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这一培养模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育者在从事“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遵循“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调整教学关系。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相对失去一些“尊严”和“地位”,但这恰好是让学生变成学习主人的过程,收取的效益强十倍甚至更多。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导与主体是矛盾的统一: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忽略了“教”,学生就会走弯路;忽略了“学”,教则面对学习主体而缺席。在教与学中,学生是有意识、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