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农情,破解“三农”难题的客观选择,本文对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一、加快体制创新,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问题更加突出。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旧的体制和制度因素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二元结构,必须要创造条件,让农民愿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并安家落户。从目前来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必须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制度,实现政策的统一和制度的公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为推动“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创新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明确农民产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农村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问题深层次的矛盾和缺陷重新凸显。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资本功能弱化,都降低了土地的配置效率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为农地确权颁证赋能,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实现土地资本化,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基础上,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起“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土地经营新机制。三是建立土地流转调控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的、覆盖城乡的、统一的农村保障制度,为农民解除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发育,实现土地转让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使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二、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
(1)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第一,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要把农业推广服务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公益型与经营型、综合型与专业型、社会化与区域化,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第二,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工作方式由服务型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抓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试点工作。同时,做好农信通平台建设,通过短信、彩信方式,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事气象等信息,满足农民在农产品产、供、销方面及民生方面的需求。(2)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投入新机制。由于农业科技活动的特殊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完全占有其投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农业科技活动又是一项探索性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单纯依靠科技主体难以解决投入问题,各级政府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投资,才能使农业科技活动持续进行。在保证政府投入主体的前提下,开辟多条渠道,鼓励企业、个人承办农业科技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形成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三、加快产业组织改造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为动力的生产力,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产生农工商的经营组织形式。改革和创新农业市场产业组织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1)建设和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第一,坚持外引内育和扶优扶强的原则,引进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打造重点产业链条,加快主导产业产业化进程。第二,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通过资源、资金、人才、技术整合和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迅速扩张规模,逐步培育成龙头企业。第三,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原料生产基地,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近年各地的探索实践表明,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很好地构建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共同对抗市场风险,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逐步实现社会化。所以各级党政组织一定高度重视,把合作社的发展同农业现代化建设、同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要不断加强扶持力度,推动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指导和服务,引导合作社规范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合作社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扶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一、加快体制创新,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显,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问题更加突出。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旧的体制和制度因素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二元结构,必须要创造条件,让农民愿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并安家落户。从目前来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必须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制度,实现政策的统一和制度的公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为推动“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创新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明确农民产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农村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问题深层次的矛盾和缺陷重新凸显。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资本功能弱化,都降低了土地的配置效率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为农地确权颁证赋能,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实现土地资本化,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基础上,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起“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土地经营新机制。三是建立土地流转调控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的、覆盖城乡的、统一的农村保障制度,为农民解除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发育,实现土地转让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使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二、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
(1)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第一,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要把农业推广服务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公益型与经营型、综合型与专业型、社会化与区域化,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第二,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工作方式由服务型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抓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试点工作。同时,做好农信通平台建设,通过短信、彩信方式,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事气象等信息,满足农民在农产品产、供、销方面及民生方面的需求。(2)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投入新机制。由于农业科技活动的特殊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完全占有其投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农业科技活动又是一项探索性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单纯依靠科技主体难以解决投入问题,各级政府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投资,才能使农业科技活动持续进行。在保证政府投入主体的前提下,开辟多条渠道,鼓励企业、个人承办农业科技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形成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三、加快产业组织改造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为动力的生产力,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产生农工商的经营组织形式。改革和创新农业市场产业组织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1)建设和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第一,坚持外引内育和扶优扶强的原则,引进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打造重点产业链条,加快主导产业产业化进程。第二,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通过资源、资金、人才、技术整合和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迅速扩张规模,逐步培育成龙头企业。第三,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原料生产基地,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近年各地的探索实践表明,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很好地构建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共同对抗市场风险,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逐步实现社会化。所以各级党政组织一定高度重视,把合作社的发展同农业现代化建设、同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要不断加强扶持力度,推动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指导和服务,引导合作社规范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合作社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扶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